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的第一次公開講話,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回顧歷史,面向民族統一的未來。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總書記用「兩個無法改變」「兩個無法阻擋」再次強調,臺灣回歸,是大勢所趨:
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臺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這份綱領性的文件,傳遞出5個重要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臺灣問題存在了70年,中華民族的傷痕也存在了70年,這個歷史創傷不僅造成了骨肉分離、兩岸分隔,更有甚者,成為一些人打壓中國,阻擋中華民族和平復興而任意操弄的工具。
70年來,國際上時不時有人拿臺灣問題碰瓷,在中華民族的傷口上撒鹽,吃著蘸血的饅頭。70年來,不斷有外部勢力企圖介入和幹涉臺灣問題,扶持「臺獨」勢力,妄圖分裂中國。
解決臺灣問題,將掃清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一個重大障礙,這個障礙不僅是對內部發展,還在外部環境。
兩岸統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的那樣:
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
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第二,40年發展,
已經帶來兩岸統一的經濟和民心基礎
和平促發展,發展促統一。
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結束軍事對峙狀態,實現兩岸同胞自由往來、通航通郵通商和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等重要主張,和平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如今40年過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兩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相互往來日益密切,彼此心靈日益契合。
臺灣同胞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也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
對於臺灣同胞關心的問題,總書記也給出了「定心丸」:
「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
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40年的發展已經奠定了兩岸統一的經濟和民心基礎,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在變得愈加清晰,阻隔統一的「總根子」,是政治分歧。正因如此,關於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習近平總書記說出了我們這一代人解決臺灣問題的堅定決心:
不能一代代傳下去!
大陸的胸襟一直開放,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只要圍繞和平統一,誰都能談,什麼都能談:
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
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
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對「制度性安排」的協商,如果達成將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重大突破。臺灣當局如果把握住歷史機遇,將造福兩岸人民,把握不住,必會遺臭萬年。
「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武統臺灣,永遠是一個選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
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蕩,損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
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總是誤讀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小覷祖國大陸實現統一大業的決心,充當跳梁小丑,用「臺獨」煽動島內民眾,把臺灣往火坑裡推,自己卻趁機撈取政治利益。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誰不把自己當中國人自尋絕路,武力就針對他們。
一些外部勢力,總是挑戰「一個中國」的原則,無視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斷試探大陸底線,把中華民族的感情玩弄於鼓掌之中,這無異於孤注一擲的玩火行為,置亞太乃至世界和平於不顧。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誰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橫加幹涉,武力就針對他們。
應該看到,和平統一的大勢不可違,但也應該看到,新時代的人民軍隊,一切工作在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第五,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的
實事需要穩步推進,踏實開展
行百裡者半九十。
眼前一件件符合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好政策、好措施正在得到紮實地推進。圍繞和平統一,關係兩岸人民最大的實惠,就是「通」:
在民生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在文化方面的「通」也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幹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兩岸同胞要交流互鑑、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
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前行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把握現在,才能開創未來。
中國統一,對於臺灣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更」來形容:
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中國統一,對於相關國家,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個鄭重承諾:
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
中國統一,對於世界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只會」來描繪:
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2019年總書記首次公開講話針對臺灣問題透露出的5個重大信號,再一次說明: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信心和決心不會變,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