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我們今天來共同探討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我們知道,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鄧小平理論的概念,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並把它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十五大修改後的黨章。那麼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其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是什麼?現在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問題。羅晶,你對於鄧小平理論有什麼印象和看法呢?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從2007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全國高校的相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採用這兩本新版教材。
-
林小波: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
關鍵就在於,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開創就開創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還說過,鄧小平同志為我們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
-
讀懂新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強大動力。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站在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高度,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深刻審視時代特點並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大膽進行理論創新,先後創立了既符合當代中國實際又適應時代要求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並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
物本·資本·人本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發展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反映著我國社會新階段主要矛盾的新特徵、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新主題和人們對於全面發展的新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階段。 關鍵詞: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理論的發展總是反映並決定於社會的發展。
-
龔育之:三次巨變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在這樣的洪流中應運而起,走上中國歷史舞臺。孫中山晚年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並且重新解釋了他的三民主義,按《新民主主義論》的說法,就是把它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毛澤東所說的孫中山的「好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三民主義的這種新發展。 在敘述20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的時候,為什麼要突出毛澤東呢?
-
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四個重大課題
我認為,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就是要結合新的實際,花大氣力,下大功夫對後兩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意義重大的理論課題。 第一,深化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的研究,這是根據今日和未來社會的新特徵,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情況,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一個中樞問題。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推動現實問題研究,這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合的產物。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要繼續深化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並在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實質的基礎上,自覺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進程。
-
07年10月自考「鄧小平理論」論述題(三)
21 試述鄧小平理論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1)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經驗和基本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系統回答了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
-
完整準確地理解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完整準確地理解鄧小平理論是對改革開放的最好紀念。 在此,筆者試析幾個長期被人曲解和混淆的觀點來說明問題。 一、要害是姓「社」姓「資」 在改革開放中,要不要明辨是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作為理論層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重點是主義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要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代中國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並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和實踐發展不斷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向前進。
-
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等方面,對新發展階段我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系統闡釋,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經濟關係的發展及其趨勢作出深入探討,促進了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將整版報導,採訪多位外國專家學者,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又是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俄國1917年爆發十月革命;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軔於五四運動,在1924年至1927年克服早期困難不斷成熟,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全面開啟馬克思主義實踐,從各個方面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相比之下,馬克思主義在德國長期停留在思想階段,直到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才進入實踐狀態,不過這一實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範
貫穿其中的一根紅線,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有抓住這根紅線,才能準確理解《講話》的豐富內容。 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不僅是我們党進入新世紀的光輝的綱領性文獻,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的新貢獻。
-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重點選擇題答案與解釋
一.重點單項選擇題答案與解釋 1.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鄧小平理論已經回答的問題。怎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的問題。
-
鄧小平理論小辭典: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什麼?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 新華社編者按:為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社根據由社科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編撰的《鄧小平理論辭典》一書,選擇一些辭條,以名詞解釋的形式陸續播發。
-
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原標題: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標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方位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變」是指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有了新的時代內涵,當代中國發展有了新特徵,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了新的時代坐標、依據、要求。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與中國夢
作者:黃相懷 張曉琴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美好的夢想。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具有內在的密不可分的聯繫,它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新的理論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