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四個重大課題

2020-11-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要著眼於今天的實踐。鄧小平同志在主持編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時說過一句話:這本書講的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這反映了鄧小平理論對實踐的依賴性和指導性。因此,今天我們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要把重點放在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與我們今天的實踐息息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上,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上,只有這樣,鄧小平理論研究才能不斷深化下去。

  鄧小平理論中的思想觀點,大概可以分三種情況。一種是鄧小平同志經過長期觀察思考、論證,已經成為全黨共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改革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三個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等等。這些是我們的基本理論,是我們的命根子。它之所以是真理,是在實踐中提出,在實踐中不斷修改、逐漸完善,又經過實踐反覆檢驗是正確的。第二種是鄧小平同志生前提出,進行過初步論證,並試圖進行進一步論證以求完善的理論觀點。比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觀點提出較晚,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提出的。提出的時候,沒有下很肯定的斷語,用過「恐怕是」、「應該是」等等這樣的詞語。後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反覆求證。這樣的問題事關重大,他非常慎重。第三種是鄧小平同志已經破了題,但當時實踐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還不能夠展開充分論述的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比如,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並對這方面問題作了十幾次論述,而且都是在關鍵的時候作了論述。但畢竟因為實踐還沒有走到那一步,因此他只是破了題,對社會主義怎樣搞市場經濟他沒有論述,這就要靠後人來解決。再一個就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他提出達到小康水平之後就要突出地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是需要用今天的實踐來回答的問題。我認為,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就是要結合新的實際,花大氣力,下大功夫對後兩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意義重大的理論課題。

  第一,深化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的研究,這是根據今日和未來社會的新特徵,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情況,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一個中樞問題。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核心理論,其他的一切理論觀點都是由此而展開的。我們今天認識的馬克思主義,是以生產力理論為基礎的,但它不是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觀點為基礎的,因此,當鄧小平同志提出這樣的觀點之後,我們觀察事物立足點就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化了。這是鄧小平同志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觀點的提出如此慎重,以至到晚年依然念念不忘,孜孜以求,反覆論證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人類對於現代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正確認識一定是在科學技術產生了巨大作用之後才能獲得的,現代科技發展一日千裡,突飛猛進,究竟這個第一生產力的決定性作用有多大,我們還要觀察、探討。但是,無論如何,第一生產力確實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改變著我們的文化,以至最終要改變過去的一切。它要求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乃至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都要轉變到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根本出發點上。比如,今天我們實行的科教興國戰略,把它當作最基本的國策,把國家的發展、興旺寄托在科學、教育上,這是根據第一生產力理論來的,是把真理轉化為國策的重要成果。21世紀,隨著越來越快的高科技的新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將越來越顯示出深遠的意義,實踐的發展也越來越要求我們對這一論斷有更深層次的、更廣泛方位的認識。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涵義究竟是什麼?誰代表第一生產力?對今天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如何認識?對我國當前現實的階級、階層狀況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如何認識?怎樣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聯繫起來,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

  第二,深化對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小康社會,是鄧小平晚年希望看到的一個理想社會。他在世時就曾表達過一個願望:國家發展了,我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

  小康社會,是中國傳統所追求的豐衣足食的社會。鄧小平同志開始提出這個目標的時候,也是以豐衣足食為標準的,即經過20年奮鬥,從人均只有250美元到1000美元。當時就這一個標準,豐衣足食的標準。但就這樣一個標準當時的誘惑力就太大了,因為,為這個目標,中國人追求了幾千年了。五千年文明,物質上的目標就是這個。小康目標最早是對日本人說的,翻譯在翻給大平正芳時,用的就是日本人的「小康」概念,是人身體康復的意思。因此,最初它是一個很單純、很簡單的目標,並不構成一個社會理論。在小平同志那裡,小康目標、小康標準的內涵是逐漸豐富的,最後形成了小康社會的理論。從單純的生活指標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隨著我們對現代化認識的逐步深入,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範圍越來越寬,內涵也越來越多,因為這是今天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就必須深入地進行研究。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研究,包括小康社會的階段、時長;小康社會的標準、內容;簡單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和聯繫;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銜接,等等。

  我們現在所要建設的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獨特的、過渡性的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過去以解決溫飽為目標的小康階段,也不同於現代化的階段。按照鄧小平的預想,這個階段大概需要50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領域已經發生了、並且繼續發生著極大的變化。這個階段如果搞得好,可以更好、更順利地進入向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如果搞不好,就會使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嚴重化,甚至發生社會動蕩,延緩我們的發展進程,在迅速發展的全球化浪潮中喪失重要的發展機遇。這個階段的重要性、獨特性對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概括起來說就是:作為綜合發展的全面小康社會應該是什麼樣的,怎樣建設這樣的全面小康社會?包括小康文化這樣的概念可不可以提,等等。比如,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要在理論上弄清楚小康社會對人的生活、人的發展提出了什麼新要求?衣食住行解決了,基本生存無憂了,短缺經濟消失了,在這樣條件下,人應該怎樣生活,追求什麼?這都是新問題,是傳統文化中找不到答案的。小康生活需要一種什麼樣的科學生活方式,在小康社會中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問題。

  第三,深化對鄧小平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理論的研究。

  這是當前很迫切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也是小平同志晚年最為牽掛的一個大問題。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的一條基本政策。事實證明,這條政策是正確的。不這樣做,就沒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同時,鄧小平也充分重視差距拉大的問題,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區先較快地發展起來,內地要服從這個大局;到一定時候沿海地區更要多幫助內地發展,沿海地區要服從這個大局)。先富、共富的政策和兩個大局思想,是鄧小平針對我國現實情況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戰略。新近出版的《鄧小平年譜(1975-1997)》發表了1993年鄧小平同志與他的弟弟鄧墾的一段談話,反映他晚年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強調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12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這說明小平同志看得很深很遠也很透徹。南方談話時他就提出,實現小康以後,要著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天進行的西部大開發,就是在實踐鄧小平這個重大的戰略構想。

  應該承認,現階段中國的發展,確實出現一定的分配不公、貧富不均現象。從發展的角度看,這是難以避免的,甚至是必然會出現的。這一點也是鄧小平生前所預計到的。全社會共同富裕,是個美好理想,更是個天大的難題。古今中外還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的先例。社會主義能不能實現共同富裕,過去是理想,現在是實實在在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能不能處理好,可以說是對共產黨的執政能力的歷史性的考驗。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既要破除平均主義,摒棄普遍貧窮的老路,實現分階段、分局部的發展,又要避免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可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兩極分化在社會主義國家卻是任何時候都不允許發生的。

  深化對鄧小平共同富裕理論的研究,理論上、政策上都是高難度的問題,社會主義正在過程中,完整形態幾十年後才能浮出水面,因此,首先是怎樣看待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應該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問題的癥結是怎樣與實際相聯繫,現階段怎樣看待傳統意義上的剝削現象的問題。這涉及到許多方面。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必須進行生產關係領域的改革和調整,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也就是說,允許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剝削現象。這一點理論上似乎沒有疑義,廣大勞動者也能夠理解和接受。人民不能容忍的是,用比過去資本家還要殘酷的剝削手段榨取勞動者,或者依靠權勢,以不正當手段暴富,瘋狂攫取社會財富。對於這類非法所得,我們一定要有得力的約束、懲治辦法。另一方面的問題是,今天,什麼是剝削?理論上,政策上界線很難把握。在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情況下,勞動形式、各種勞動形式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機器工業時代判斷剝削的標準是否依然可以沿用?或者說在今天的具體環境條件下對剝削問題的認識應該有哪些變化?這是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大問題。第三,怎樣實現共同富裕,是均貧富,是「殺富濟貧」,還是繼續鼓勵先富,鼓勵先富幫後富,這依然需要有兩方面正確認識。一方面現在就要有政策,有手段防止兩極分化。另一方面要反對以狹隘的、小生產者的心態來看待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的貧富差距,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第四,深化對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

  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由鄧小平同志破題的。嚴格地講,他的貢獻就是破題。之後怎樣搞,是今天的實踐要解決的問題,不可能也不應該從鄧小平的論述中找藥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今天和今後中國最大的實際,需要我們在實踐的發展中不斷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太多了。要真正形成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這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不斷地深化理論的研究。這是不言而喻的。

  實踐在發展,理論上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是必然的。但是,我認為,當前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最迫切的是在這四個重大課題上。現實的發展要求我們在這些問題上必須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原載《黨的文獻》2004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林小波: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
    這六個「不能」講得很深刻、很精闢,很有說服力,是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重要遵循,當然也是我們研究、評價鄧小平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結合新情況、新形勢,筆者認為,下一步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意識形態問題研究」課題進展匯報
    2007年2月,課題組召開商討會,研究細化和深化課題設計。在本課題既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著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結合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推進,結合學術界關於和諧社會與意識形態問題研究的新動向、新成果,課題組對子課題研究進一步細化和深化,部分課題進行了寫作論證,使研究更加完善和充分,特別側重加強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意識形態的屬性、內涵、地位以及黨對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等問題的研究。
  •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時代要求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  首先,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逐步成為時代的主題,這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其次,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鄧小平理論小辭典: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什麼?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 新華社編者按:為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社根據由社科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編撰的《鄧小平理論辭典》一書,選擇一些辭條,以名詞解釋的形式陸續播發。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從2007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全國高校的相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採用這兩本新版教材。
  • 凱裡學院承辦課題獲中共黔東南州委重大問題調研課題一等獎
    近日,中共黔東南州委重大問題調查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於2020年度州委重大問題調研課題評審結果的通報》,由凱裡學院承辦的調研課題《黔東南重點民族村寨景區旅遊發展問題研究》獲中共黔東南州委重大問題調研課題一等獎。  該課題組成員有凱裡學院旅遊學院院長、教授羅永常,副教授、博士李軍,副教授徐宏,教師劉洋、劉琳、陸仙梅等。
  • 貴州省「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重大專項課題申報公告
    按照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安排,擬設立貴州省「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重大專項課題,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學理支撐。
  •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進展,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主要研究課題和總體進展1961年艾思奇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是當時我國一部影響最大、使用最廣的教材。該書的歷史唯物主義部分在緒論之外,講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階級和國家、社會革命、社會意識及其形式、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六個方面內容。
  • 07年10月自考「鄧小平理論」論述題(三)
    21 試述鄧小平理論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1)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重點選擇題答案與解釋
    一.重點單項選擇題答案與解釋  1.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鄧小平理論已經回答的問題。怎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的問題。
  • 省委確定的這22個重點課題出調研成果了 彭清華逐一點評
    彭清華主持召開「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成果交流匯報會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強調深化重大問題研究他強調,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深化對事關四川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紮實抓好重點課題調研報告修改完善和成果運用,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引向深入,紮實做好四川各項工作,確保黨的十九大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省政協主席柯尊平,省委副書記鄧小剛出席會議。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四、申報條件和要求  (一)申報單位應按照申報指南中的研究內容、考核指標、有關說明、實施期限、申報方式等要求進行申報。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公務人員(包括行使科技計劃管理職能的其他人員)不得申報課題。  (四)為確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任務的完成,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個課題。
  • 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 2020年度優秀課題研究成果和優秀課題研究組織單位獲獎名單
    2020年,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資委黨委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各會員單位圍繞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挑戰,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課題研究成果。
  • 龔育之:三次巨變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毛澤東在延安講《如何研究中共黨史》時就說過:「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黨領導的初期革命運動,是由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準備的。 在七大的口頭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專門講了共產黨人應該如何對待孫中山,講了共產黨人同孫中山的共同點和區別點。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組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認真學習、宣傳和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陸續推出並發表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確立為「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予以重點資助;在高校籌備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紮根現實、挖掘「富礦」,以理論研究回答時代課題
    光明智庫特邀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言的四位專家,圍繞總書記對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提出的四點希望暢談感受,與廣大理論工作者共勉、共進。其間,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我的研究涉足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貧困,以及「三農」問題的理論與政策等領域。新時代面臨著新課題,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理論創新的新動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理論工作者要深入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研究和解決重大時代課題,才能做到理論創新,並且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 一線教師課題申報:研究步驟怎樣寫
    四、怎樣撰寫研究步驟撰寫研究步驟就如前文的概念所述,依據課題研究目標,採用恰當的科研方法,把所確定的研究內容落實到研究步驟中。明確時間節點,分解研究任務,責任分工到人,就可以了。(二)課題實施階段(2年)該階段主要落實兩項研究內容1.第一項研究內容(6個月)基於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以單元結構系統化梳理研究。
  • 【課題研究】開展課題研究,促進專業成長
    課題研究是項意義深遠的教育科研工作﹐旨在通過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探討教師的教學技能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促進教師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積澱教育經驗﹐分享教學智慧﹐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本學期,有10位老師申報了共計9個校本課題:1、白小霞《基於初一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探究》;2、黃志君《高中學困生數學運算素養的形成與教學運用研究》 ;3、魏晶晶《基於真實情境的化學深度學習》;4、鄒巧媚、黃潔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多元學習資源的應用策略研究 ;5、鄒巧媚、黃潔玲《面向初中生計算思維培養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研究——以人工智慧教學為例》;6、何清秀 羅善文《基於詞塊策略的初中英語寫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