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課題申報書時,其中有一項內容是:課題研究步驟。筆者瀏覽一線教師撰寫的研究步驟(亦稱「實施步驟」),發現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在這裡和教師交流一下,供批判。
一、撰寫研究步驟中常見的問題
在課題申報書中,研究步驟這一板塊是處於選題論證的結尾部分,從教師心態考慮,馬上就寫完了,於是一些教師套用一些模板,如「準備階段、研究階段、總結階段」,寫上「查閱文獻、組織教師培訓、開展聽評課活動、經驗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時間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在教師眼中,所有課題的實施步驟都是大體相似,有現成的模板,套用即可。
其實,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為了克服研究步驟千人一面,形式主義的問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什麼是研究步驟,研究步驟的價值以及研究步驟如何撰寫等基本問題。
二、什麼是研究步驟
所謂的研究步驟,就是依據課題研究目標,採用恰當的科研方法,落實研究內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驟是研究思路的具體化,是驗證研究假設的全過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託。
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關鍵性問題:
第一,把研究內容擺進去,研究步驟是落實研究內容的流程及安排。也就是說,不能使研究內容游離於研究步驟。
第二,把研究方法擺進去,研究工作不能離開研究方法,如果不使用研究方法,你的研究還叫科研嗎?
第三,研究工作與教學工作是兩個概念,不要把研究工作安排寫成教學工作安排。
隨後舉例具體說明。
三、課題申報時,撰寫研究步驟的價值是什麼
有過課題研究經歷的教師都會知道,在課題申請報告書中和開題論證報告書中都要寫研究步驟,兩者內容有區別嗎?筆者是這樣認為的,雖然都是研究步驟,但在兩個不同的文本中,其作用是不一樣的。
在課題申報書中,評審專家重點看選題的價值性、創新性、可行性等指標,研究步驟是你這項課題可行性構想的具體化或研究邏輯的具體化。只要能夠看出來,這個課題是可行的,允許你立項後,你是可以操作的,操作的邏輯是對的,而且按這樣的操作是可以取得相應的成果的。於是就通過了。雖然可以簡寫,但是不寫,或是寫得不對路也是會影響立項的。
然而,在開題論證報告中,開題指導專家會對研究步驟高度關注,因為課題已經立項了,馬上就要開工研究了,研究步驟就要寫得非常具體明白,要將研究內容精準分派到研究步驟的各個環節,用以指導隨後的研究工作。
可見,在課題不同階段的文本中,撰寫研究步驟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四、怎樣撰寫研究步驟
撰寫研究步驟就如前文的概念所述,依據課題研究目標,採用恰當的科研方法,把所確定的研究內容落實到研究步驟中。明確時間節點,分解研究任務,責任分工到人,就可以了。
我們舉這樣一個例子:
課題名稱為「美育視角下的初中美術色彩課程單元化實施研究」。這一課題確定的研究內容就是這樣的:
1.初中美術色彩課程教學及育美情況的調查研究。
2.基於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以單元結構系統化梳理研究。
3.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單元化實施研究。
4.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的評價研究。
以上研究內容如何落實在研究步驟裡呢?
我們依據研究步驟的模板進行撰寫:
(一)課題準備階段(2個月)
1.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集中學習,研討開題報告,領會開題報告的全部內容和要求,明確分工。
2.落實本課題第一項研究內容,開展「初中美術色彩課程教學及育美情況的調研研究」。
此項研究從教師角度、學生角度分別進行調研,調研從色彩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學生美育水平等維度進行。
採用的研究方法:文獻法和調查法。
研究成果:一份調研報告。
負責人是張三、李四老師。
(二)課題實施階段(2年)
該階段主要落實兩項研究內容
1.第一項研究內容(6個月)
基於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以單元結構系統化梳理研究。
此項研究主要從初中三年美術教材出發,針對散在教材中的有關色彩課程進行單元化梳理。梳理時,著眼美育功能視角,從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單位內容,課時內容等維度進行梳理。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研究成果:美育視角下的單元課程目標體系表和內容體系表。
負責人:張三、李四老師
2.第二項研究內容(1.5年)
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單元化實施研究
此項研究是在前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實施研究。研究時,主要聚焦色彩課程單元化教學時,針對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一些研究課例呈現研究的過程和成果。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課例研究法
研究成果:形成詮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械的課例,論文。
主要負責人:全體成員
(三)課題深化階段
本階段落實第四個研究內容
美育視角下,初中色彩課程的評價研究。
此項研究重點在於建設色彩課程的評價指標,形成簡單易行的評價量表,研究出一些學生樂於接受的評價方式。建立不同的評價主體,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方式。在評價主體方面,引入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他評,家長評價等。評價層次和角度上採取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
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研究成果:評價量表、論文。
負責人:全體成員。
(四)課題總結階段(6個月)
本階段的主要內容:梳理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
成果:研究報告。
負責人:以課題負責人為主,其他人為輔。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將研究內容擺進了研究步驟裡邊。這樣,研究步驟與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研究過程就不會出現跑偏的問題。
五、撰寫研究步驟要注意哪些問題
把研究步驟設計好,絕不是看一些經驗性的文章,就可以寫好的,它需要不斷地實踐與探索。
在此再提示幾點:
(一)研究工作與教學工作不要混為一談,不要把研究步驟寫成教學安排。
(二)研究步驟設計時,一定要把研究內容擺進去。
(三)研究步驟設計時,要把研究方法擺進去。
(四)研究步驟設計時,要給出明確的時間節點和人員安排
(四)研究步驟時,要體現出本階段形成什麼樣的過程性成果。
(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