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評價水平標準》2018年版,以高級教師為例,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句段:「在教學研究、改革和實踐中成績突出,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轄市及以上教科研課題1項,評委會專家評價較高,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在教學研究、改革和實踐中成績突出,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獲得省轄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及以上獎勵或主持完成的省轄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二等獎及以上獎勵。」
2014年版也有類似的句段,把老師們繞暈了,同樣是成果,到底什麼區別?
教科研課題成果:
以基礎教研部門或教科所部門申請的為主,一般情況下,有省、市、縣級別(國家級的小編沒有參與過,不妄加評論),根據自己的研究基礎和分配數量等情況申報。
課題規劃辦的課題大致分為三種:
1.一般課題,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中專、中小學、幼兒園學校教師均可申報。為保證研究質量,申報人當年只能申報1項,一般在一到兩年內完成結題工作。2018年立項1608項。
2.電化教育專項課題,每年的5月份申報,由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省電化教育館與課題承擔單位共同管理。2018年立100項,每人只能申報1項,每人最多參與2項。
以上兩類課題,申報主持人須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教師申報,若不符合的,中小學須有兩名副高級以上職稱撰寫專家書面推薦。
3. 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每年的11月份申報,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由省教科所、教育學會協助開展,主要由農村教師申報。主持人應具備一級教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申報人當年只能申報1項。2017年立項682項。
省課題規劃辦的課題,重在平時的監管和監督,每兩個月,由課題組進行一個「雙月報」,也就是兩個月梳理一下課題研究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也方便結題時使用。
市、縣級課題一般只有一類課題,小編所在地區,年底申報,次年年底結題。以上內容,如果感興趣可以查看「河南省教育科研網」或「河南省教育廳官網」自行搜索。
基礎教育教研室課題:
申報人員為中小學、幼兒園以及各級基礎教育教研機構教師,申報時間為每年的6、7月份,主持人須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且正在從事基礎教育教學或管理工作,近三年已有立項課題的主持人不得再申報主持新的項目,同一人最多可同時參加兩項研究。2018年批准672項,其中重點課題85項,一般課題587項。
市、縣級課題申報時間大致跟隨其後,基礎教育教研室課題重點抓開題、中期、結題過程,要求每次都要召開相關會議,並上傳照片和報告。
基礎教育教研室課題相關文件可上網搜索「河南省基礎教研室官網」或「河南省教育廳官網」查詢信息。
小編的幾點感觸:
1.省課題規劃辦和教研室,各有一支特別專業的團隊。其中的徐萬山、韓和鳴、周長春等老師特別厲害,都出版過適合教師閱讀的教育科研方面書籍。省教研室課題辦主要由楊偉東老師負責,聽說他還是政治教研員兼職管理課題,相當牛。以上專家做的報告小編曾聽過,可以說都是教研行家。
2.精心選題+踏實研究+原創報告+搜集資料=成功結題。以上課題的結題呈現形式一般是出版書籍、論文或研究報告等,對於一線中小學教師來說,研究報告最切合實際。人家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專家和同行鑑定面前,只有踏踏實實做課題,一心無二用,認真研究,各項數據來得實事求是,各項報告的撰寫只有原創!原創!原創!做沒有做、做得有沒有成果專家一看便知,除了努力無一條捷徑可走。
3. 申報課題要一步一個腳印,切忌「一口吃個胖子」。小編曾經申報過縣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8項,省級課題2項,現均已結題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編先申報縣級課題,了解研究流程、熟悉內容後因為個人愛好繼續申報了市級、省級課題,每一項課題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時間和汗水。所以,前期的研究基礎很重要,沒有基礎只追求高大上是空中樓閣。另外,兩個部門組織的課題,老師們要看清具體要求,根據要求認真做。
4.做課題研究要摒棄功利性。2014年以前,教師職稱評審基本不用課題,那時一提報課題,很多老師都嫌麻煩、不會操作,都不願參與。2014年教師評價標準改變以後,科研課題成了「必選項」,老師們又爭著搶著做課題,曾經出現了「市級指標難求」的現象,而「一窩蜂」的做課題導致的後果就是教師功利心理(只為求一張證書好評職稱)、難以立項(過多的需求和立項數額矛盾)、質量較為低下(沒有研究基礎或者研究中存在應付了事心理)。其實,小編做課題十年以來,驚喜地發現,在收穫證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收穫了學校品味和知名度的提升、參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成績同步提升等,而這些才是我們的初衷,是我們的初心,不是嗎?
下面是華麗麗的分界線
教學成果:
分幾類,小編重點絮叨絮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它反映了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獎勵範圍包括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教師及其他個人取得的教學成果,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教學、評價、資源建設、綜合性等方面。需要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對教育教學有較大的示範作用,有一定影響力。成果評審時,由評審專家組投票決定,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須有參加投票委員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必要時進行實地考察。材料的報送上,要求重點撰寫好反映成果主要內容和實踐檢驗過程的報告及其他文字材料。
一般為每年的3月份報送材料,由縣、市教研室初評後擇優上報,2018年,小編所在十八線縣城分得市級教育教學成果獎兩個,和同事們一起把自己其中的一個課題成果進行了整理上報,後來獲得市級二等獎。2016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空缺,一等獎43項,二等獎89項;2018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空缺,一等獎43項,二等獎86項,以上數據足以說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含金量是剛剛的。
所以,在2018年版的《河南省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標準》中,將教育教學成果獎從原來的課題類歸到表彰類,說明兩者還是有較大差別的,也從中證明了它的價值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噓!聽說,關注我的人今年都會心想事成,點讚、評論、收藏、分享的人在職稱評審中量化名列前茅,祝君好運!我是紙鳶談教育,為您定期分享中小學教育、教師職稱、教科研方面有用、有料、有趣的乾貨,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