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在申報科研課題前,選題是最耗費精力的事情。一個好的科研選題是科研成功的一半,此話絕不是虛言。
選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需要另外立題進行專題討論。
本文談論的是:當選題方向已經確定下來了,課題怎麼表述更好?簡言之:什麼樣的課題是好課題?
那麼,什麼樣的課題是好課題呢?
總而之一,好課題的效果即一眼就能夠清楚地表述研究的是什麼問題。
在此,提出幾個常用模型,供參考和批判。
一、「自變量+關聯詞+因變量「模型
所謂自量變是指研究者用以解決問題的操作變量,所謂因變量是研究後的目標變量,關聯詞是體現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係的詞。三者的邏輯關係得當,這個課題的表述基本就是可行的。
如: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研究。這個課題的表述就是「自變量+關聯詞+因變量」模式。自變量是「家園共育」,因變量是「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關聯詞是「培養」。這樣的表述簡潔明快,一目了然,知道課題研究的是什麼問題。是個好的表述。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小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這個課題也是如此,表述也非常清晰,一眼就能看出課題要研究什麼?
二、「理論(理念)+自變量「模型
一線教師做研究,特別需要一些教育理論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做指導,有理論指導的研究可以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教師課題研究時,如果有鮮明理論支撐的話,在課題表述時,不妨加上這個理論。
比如:「教育支架理論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個課題確定的指導理論是「教育支架理論「。這一理論的加入,使研究有了科學基礎,提升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再如:「協同育人理念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研究」,這個課題的表述也是不錯,協同育人理念使課題研究有了方向感。
有理論做研究基礎的課題表述,在立項評審專家那裡會受到青睞。
三、「限定研究範圍(條件)+自變量「模型
一線教師做科研,一定要注意對研究範圍的限定,要明確研究的邊界。因為我們教師工作範圍是有邊界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要限定好研究範圍。
看下邊的例子:
「小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研究「。這個課題的表述是清晰的,也沒有語法問題。但是研究範圍需要注意,如果是校本研究,全校教師都做,勉強可以。如果教師自己做,研究範圍就有些大了。
可以限定一下學科、年級、教學專題,從而減少概念的外延。如果我們限定學科為語文,限定年級為低年級,限定教學專題為語文閱讀專題。下面新的課題表述就變成:「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研究「。
限定了研究範圍,使用研究內容更加聚焦,提高了課題研究的精準度。
四、課題表述要注意的問題
一線教師在打磨課題表述時,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在這裡提出如下幾個方面。
(一)因果搭配要符合邏輯
因果邏輯實際是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邏輯。課題表述時,你提出自變量這個「因「,要可以達成因變量這個」果「。避免可操作的自變量過小,而目標變量過大。或者相反,或者兩者沒有在同一條軌道上。
我們看這個例子:
「繪本閱讀培養小學生專注力品質的研究」,這個課題在因果上是值得商榷的。我們不否認「繪本閱讀「可以提升「小學生專注力品質「。但是「繪本閱讀」僅指向於」專注力「,會讓人產生很多疑問。這個疑問就是因果邏輯不是很嚴謹。按照常理推斷:「繪本閱讀」首要解決的是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問題,而非「專注力」。況且「專注力」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培養小學生的「專注力」,需要尋求心理理論的支撐,進行科學地訓練。不是閱讀繪本就可以有效解決的。
(二)課題表述要合乎道德、法律、法規
其實,一線教師在這方面是很少犯錯誤的,但是也偶然爾不注意,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比如,在課題表述中,不要出現「差生「「體罰」「懲罰「這樣的字眼。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特別想研究一下,提出「適度懲罰,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的研究」。這個課題肯定是不可以的。其實,教師是有一定的懲戒權,可以修訂一下,變為「小學生不良行為矯正中,懲戒方式的研究「。這樣的表述就會好得多。
所以,教師要研究一下,自己的課題表述是否與道德、法律、法規相悖。
(三)課題中要慎用「基於」、「有效性」等詞語
「基於」和「有效性」這些詞並非不可用,但是筆者分析一線教師的課題表述,發現用得恰到好處的不多。
「基於「的本義是什麼?是根據、依據的意思,有推演之意。表明課題解決問題的根據、依據。」基於「一詞後邊往往寫的是教育理論、教育理念。
比如:「基於教育支架理論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是可以的。因為」教育支架理論「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對課題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再如「基於傳統節目,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這個課題中的「基於「,是需要商量的。課題本義是」利用「,而非藉助某個理論指導,不如直接將「基於」改成「利用」。
關於「有效性」一詞,筆者的觀點是:可以用的。但之所以提出慎用,是因為,一旦用了,整個課題的研究重心就跑到「評價」方面上了。而我們一線教師的課題往往是探索「路徑、策略、方法」的研究,以解決問題為主,所以要慎用。
其實,課題表述的學問很大,一個課題一個樣子。筆者闡述這個問題也是掛一漏萬,僅供參考。(此文形成,於此鳴謝蔡歆老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