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會聚倫敦海格特公墓拜謁馬克思墓

編者按: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馬克思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成為人類思想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深刻而持續地影響著世界歷史進程。

人類進入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也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將整版報導,採訪多位外國專家學者,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又是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共產黨宣言》幫我們更好詮釋世界

沃夫拉姆·阿多菲

位於德國特裡爾市的馬克思故居陳列著各種《共產黨宣言》的最早版本、早期譯本及重要版本

我從中學就開始接觸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後來從事國際關係研究,也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著作為研究支撐。1978年,我第一次去中國,至今一直研究觀察中國。中國讓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馬克思主義。我與馬克思主義結緣55年了,但依然能夠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活力——隨著社會的變化衍生出相適應的實踐方式——中國是展現這一活力最好的觀察對象。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下簡稱《宣言》)發表170周年,《宣言》至今仍然意義重大。馬克思在發表《宣言》後思想不斷成熟,而後開啟了《資本論》的寫作。《宣言》作為對世界的詮釋,其結論、觀點至今有效,被人們不斷證實,且一直為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提供幫助。

《宣言》第一次向人們明確展示了一種科學,一種可以正確闡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宣言》通過分析人類社會歷史,對社會階級的觀察,總結出人類發展的規律,並展望未來——剝削與被剝削的社會關係終將逐步發展為消除剝削、人人平等的社會關係,給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用科學的方法論證這一展望的合理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終將帶來社會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這對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而言是革命性一步。

馬克思主義從19世紀40年代起隨著《宣言》而誕生,逐步形成理論體系。俄國1917年爆發十月革命;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軔於五四運動,在1924年至1927年克服早期困難不斷成熟,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全面開啟馬克思主義實踐,從各個方面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相比之下,馬克思主義在德國長期停留在思想階段,直到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才進入實踐狀態,不過這一實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二戰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遭受重創,人們亟待新的社會秩序重塑家園。中國、朝鮮、越南、蘇聯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在戰後紛紛投入社會主義陣營。有人認為,東德的失敗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不夠成熟、無法繼續發展下去。我並不贊同。馬克思主義依舊在世界上繼續發揮著作用和影響。在中國,我看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位,看到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看到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努力。

中國在發展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挑戰和挫折。在中國共產黨的許多文件資料中,記錄著他們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格外引起我的注意。中國共產黨沒有拘泥於理論,而是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尋找理論支撐,以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也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做到高速發展的國家。目前,中國還在數位化創新浪潮下繼續高速發展。這些都與馬克思主義緊密關聯。

馬克思主義能夠成功嗎?馬克思主義如何成功?對此,我一直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重點不是去摳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的字句,而是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將馬克思的思想觀點融入其中。就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索引中,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出現了25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現了76次……

(作者為德國政治學家,人民日報駐德國記者馮雪珺採訪整理)

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託尼·安德烈亞尼

2013年10月20日,上海復興公園,一支老年腰鼓隊在馬克思、恩格斯雕塑下表演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馬克思主義仍然有著重要的時代內涵。在當下的西方社會,資本主義受到質疑,它導致的社會不平等,過度的市場營銷和泛濫的消費主義也廣受詬病。這一背景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及與之相關的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沒有任何理論比馬克思主義能更加清楚地闡釋勞動價值、剩餘價值、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的社會效應及全球效應等內容。馬克思關於經濟的預測得到了廣泛認可: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為基礎的經濟體系是有缺陷的,經濟危機爆發帶來的問題也表明,馬克思的思想是前瞻性的。

在法國,馬克思主義曾長期作為左派政黨的思想基礎。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使馬克思主義重回舞臺,法國出現了很多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1981年,社會黨黨魁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他在競選時提出「共同綱領」,特別是其中的國有化改革措施與社會主義的市場體制十分相似。然而,這一綱領很快遭到摒棄,社會黨逐漸脫離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漸漸佔據上風。如今,法國共產黨在蘇聯解體後實施重塑改革,也放棄了社會主義思想,其提倡「超越資本主義」,但對共產主義的設計十分模糊,影響力大大減弱。在此期間,馬克思主義遭到詆毀,被當作極權主義的「同謀」,不得不以隱秘的形式繼續存在。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馬克思主義才重新得到重視。

《共產黨宣言》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文本,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結尾部分的共產黨綱領展現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特性結合的混合經濟。因此,《共產黨宣言》所描繪的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到來前的過渡期,也就是如今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贊同並理解馬克思主義應該和中國的國情相適應。我很欣喜地看見中國經濟、科技等出現了卓越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他的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從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引經據典。當今的世界正遭受個人主義、競爭主義、消費主義等西方生活理念的包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強調因而具備了特別的意義。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中國求同存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思想。正是這些思想使得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一方面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堅定地維護中國乃至全球的生態環境。馬克思主義誕生於西方,受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深重。如今,中國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作者為法國哲學家、法國第八大學名譽教授,人民日報駐法國記者龔鳴採訪整理)

「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訪美國學者安德魯·哈特曼和喬納森·施佩貝爾

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 胡澤曦

2017年9月14日,位於杭州的浙江美術館內,一位參觀者在觀看版畫作品《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在大西洋彼岸進行的這一大規模戰爭關係著勞動者的命運。」馬克思在給亞伯拉罕·林肯的一封信中如是說。19世紀60年代,馬克思對美國南北戰爭的觀察從來沒有脫離對勞動階層未來的思考。在隨後的歷史中,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馬克思本人的著作一再成為美國思想界關注「勞動者命運」、對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進行批判的重要源泉。及至21世紀,一場肇始於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讓眾多美國學者驚呼「馬克思主義正重新甦醒」。

伊利諾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安德魯·哈特曼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美國思想史與社會運動中的影響。他正在撰寫的《卡爾·馬克思在美國》一書,將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哈特曼表示,馬克思比任何人都更為雄辯地指明,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始終處於變動過程中。「就此刻看,馬克思的這種見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目前資本全球運行所受到的限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小,這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技術進步,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馬克思的辯證法有助於揭示這一點……我們需要用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眼光來看問題,即正視社會現實,帶著對新的社會條件的把握來重新組織社會。」

近年來,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在美國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美國政治表現出的保守化、逆全球化、孤立主義化趨勢,背後也都有這一問題的影響。在哈特曼看來,在貧富差距問題上,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其他思想流派難以替代的批判性洞見。他認為,馬克思的著作指明了資本擺脫地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限制的種種方式,以及資本如何通過新的積累方式對傳統體系和制度造成壓力。「凡是從現代生活中感到疏離、無根、被變化拋棄、經濟上處於掙扎狀態的人,都會認識到馬克思資本學說的深刻性。即使是處於財富分配頂端的群體,如果能夠真誠地展開思考,也將能理解這一點。」

密蘇裡大學歷史學教授喬納森·施佩貝爾長期從事19世紀歐洲社會史研究,著有《卡爾·馬克思:19世紀的人生》一書。在施佩貝爾看來,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將長期持續,因為今天的美國已明顯和上世紀90年代不同,當時冷戰結束讓自由市場主義在美國主導了公共辯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世界的關聯性,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並不總是處於平衡狀態,而是會反覆出現功能失調,也就是馬克思本人所說的「危機」,今天很多人則將它稱為經濟衰退;第二,特定的觀點以及表達該觀點的政治運動,同特定群體的經濟利益和自我認識密切相關;第三,資本主義經濟生產方式中看似自由和不受約束的交換行為,尤其是勞動與金錢交換,必然包含著或明顯或隱匿的壓制和支配關係。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不平等,1%的人似乎已從這場危機中受益,而其他人則為此付出了代價。因此,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冷戰結束近30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擺脫冷戰的思想桎梏,正以更富有創造性的方式閱讀與思考馬克思。」哈特曼表示,現在有更多學生主動來找他,就如何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尋求指導,還詢問其他關於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在他看來,一個緩慢而又真實的代際轉變正在美國發生。

馬克思為何越來越受重視

馮顏利

201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不管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這都值得紀念。不僅因為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不僅因為它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110多種文字、發行1000多個版本、總發行量不可計數;不僅因為它對各種思想流派的影響非常大,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教授特裡·伊格爾頓所著《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一書序言中說,《共產黨宣言》被認為是「毫無疑問的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更是因為古今中外很少有思想家真正改變歷史的發展進程,但馬克思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也改變了人們對人類歷史的理解。

《共產黨宣言》在西方的影響與日俱增。當今美歐所發生的重要變化再次證實,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自身不可能根除其基本矛盾的判斷是正確的,馬克思給資本主義下達的「判決書」雖然延期執行了,但依然有效。今天,《共產黨宣言》依然是美國排名第三的大學課程必讀書。據美國開放課程資源檢索顯示,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牛津大學等都在政治、歷史、哲學或社會學等課程中將《共產黨宣言》列為必讀書。

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伯克貝克學院原校長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在《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一書中說:「到20世紀50年代,1/3的人類已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中,這些政黨幾乎都稱自己是代表馬克思思想的,並正在為實現馬克思的理想而奮鬥。即使到今天,全世界仍然有20%的人口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中……如果說有一位思想家在20世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那麼他就是馬克思。」

巧合的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1998年)是世界經濟劇烈動蕩之年;發表160周年(2008年)恰好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起始之年;發表170周年的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並未見底,英國脫歐、歐美恐怖主義事件頻發以及引火燒身的難民危機更增添了西方之亂。

重新發現《共產黨宣言》價值的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還有資本家、資本主義國家政要與西方學者。喬治·索羅斯就認為,馬克思發現了資本主義的一些事實,今天必須予以關注。

就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影響有目共睹,完全可以說,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開放的成果,都以實踐的形式一再證明了《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性與真理性。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也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意味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朱東君

1920年,29歲的青年陳望道翻譯並發表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給在苦難中尋求光明的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二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馬克思主義深深銘刻進了共和國的歷史。

今天,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內重新受到關注,關鍵原因是中國的崛起。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中國的減貧成就舉世矚目,過去5年減貧超過6800萬人;中國的科技創新持續發力,「新四大發明」讓體驗過的外國人交口稱讚。當下的中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實踐的生動範本,中國的發展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

一位德國學者說:「馬克思的思想不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結論,馬克思的思想一直在發展,從來沒有完結。」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最重要的來源就是中國。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中國的領航者不斷豐富著馬克思主義的內涵,馬克思主義正煥發出蓬勃活力。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今天,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是《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黨中央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活動作出了安排, 5月上旬將召開紀念大會。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 《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翻譯傳播及其影響
    北京 100032  原發信息:《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福州)2018年第20182期 第4-15頁  內容提要:2018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也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這部人類不朽著作和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研究《共產黨宣言》的傳播及影響。170年來,《共產黨宣言》傳播到世界各國,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出版上千種版本,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社會政治和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傳播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命運和世界格局,而且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現代文化。
  • 《共產黨宣言》在美國的傳播
    【關 鍵 詞】《共產黨宣言》 美國 傳播19世紀中葉,美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工人階級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以及勞資矛盾的不斷尖銳,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和和階級基礎。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一批德國革命者為躲避政府迫害流亡美國,為新大陸帶去了馬克思主義,包括《共產黨宣言》,並推動了這部作品在美國的翻譯、出版。
  • 《共產黨宣言》與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1847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時年29歲的卡爾·馬克思和27歲的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為同盟起草綱領,於是共產黨人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綱領——《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於1848年2月在倫敦出版了。《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誕生。
  • 習近平談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4日電 (萬鵬)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今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
  • 創立實現美好生活制度的理論指南——《共產黨宣言》導讀
    《共產黨宣言》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了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鼓勵無產者聯合起來發動革命,以推翻資本主義並最終建立一個無階級的社會,是無產階級政黨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綱領之一。正確理解《共產黨宣言》科學內涵,不能曲解資本主義產生的規律。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依據「從後思索」的分析方法,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習近平從馬克思主義170多年「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上所闡明的「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和「開放的理論」的特徵,內涵於馬克思主義創立和形成過程,與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理論特徵高度契合,具有顯著的內在統一性。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世界...
    縱覽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它始終「如同張開的口袋」,隨時準備接納新鮮的經驗和新鮮的理論。正是得益於這種開放與發展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才能聆聽時代的聲音、吸收時代的精華,始終佔領時代的最高點,始終具有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的170年歷史,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也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後繼者們始終面向時代、面向實踐、面向世界的卓越理論品格。
  • 大道薪火——《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誕生記
    他除了為營救陳獨秀四處奔走外,還完成了一篇對自己和中國日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的著作——《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發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了系統而簡明的介紹,文中在第五、第六部分重點介紹和摘譯了《共產黨宣言》。
  • 首都高校在行動│中國農大抗"疫"下的《<共產黨宣言>導讀》課:從...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之前的兩個月,每逢周三晚7:00,220多名同學準時坐在電腦前,和授課老師一起研讀172年前問世的一部作品——《共產黨宣言》。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大家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參加這堂《<共產黨宣言>導讀》課。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
    陳望道:《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首譯者陳望道,原名陳參一,1890年12月生於浙江義烏一個農民家裡。1915年留學日本,學習文學、哲學、法學等,並在課外努力鑽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919年5月陳回國,在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並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年底,他接到《星期評論》編輯部邀他翻譯的約稿信和一本日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 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
    ——學習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汪亭友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5月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這是有著8000多萬黨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執政黨,在世界面前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馬克思主義崇高信仰,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的莊嚴宣誓。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五個中國人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入門經典,此書氣勢磅礴,富有鼓動性。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的中國正在醞釀成立中國共產黨,陳獨秀、李大釗兩位共產黨的創始人在北京讀過此書的英文版,深為讚嘆,二人都認為應當儘快將此書譯成中文。戴季陶在日本留學時,曾買到一本日文版《共產黨宣言》,亦打算譯成中文,那時的戴季陶思想頗為激進,傾向於共產主義。
  • 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是如何翻譯和保存的
    經陳獨秀、李漢俊校對,同年8月,《共產黨宣言》 初版印刷1000冊 (紅色封面),9月份再版1000冊 (藍色封面)。由陳望道翻譯的 《共產黨宣言》 的出版,有力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  其中,陳望道譯 《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國僅發現11本,十分珍貴。
  • 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一方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這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出發點,否則就會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必須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堅持下去」。這兩個「必須」,是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精神,以及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精神的深刻闡述。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範
    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系統闡述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是指引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偉大歷史任務的宣言書和動員令。《講話》是我們党進入新世紀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秋巨筆 首譯宣言
    2020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面世一百周年。作為《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首位翻譯者,陳望道再次走進大眾視野。他早期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積極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之一。
  •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論壇...
    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寧誕辰150周年,及《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發表10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的相互學習與交流,8月13
  • ——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
    高擎馬克思主義的精神火炬,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正領導億萬人民書寫人類發展史上新的奇蹟。「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 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則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提供了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  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  《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不僅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而且展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無產階級運動的不斷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