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搜索訊 網絡已走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大規模長時間斷網,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後果呢?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7日發表的文章《斷「網」一天》,為我們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文章編譯如下:
如果斷「網」一天,世界會怎樣?你該如何生活?
斷網的影響有多大?
1995年,只有不到1%的人類可以上網,其中絕大部分是西方人。20年之後,超過35億人能夠連網,差不多佔了全球人口的一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10秒增加1人的速度不斷上升。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5%的美國人每天不間斷地上網,73%的美國人每天都要使用網絡。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近90%的成年人說他們在過去的三個月裡使用過網際網路。對許多人來說,現在幾乎不可能想像沒有網際網路的生活。根據1月31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7.72億,網際網路的普及率達到55.8%。在當今這個資訊時代,沒有網際網路的生活,對於很多人而言,都難以繼續。
一旦斷網,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首當其衝。由於城市越來越智能化,許多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與網絡科技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沒了網絡,基礎設施的功能將受到極大影響。如今,越來越多國家的電網、天然氣管道和自來水供應都是基於網絡的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這一系統的設計智能化程度很高,當一點或多點故障發生時,能針對故障自動調整,相關部門也會非常依賴這些智能系統。然而,一旦斷網,如果備用措施不到位,城市的生命系統可能會癱瘓。
斷網對交通運輸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對於交通而言,斷網意味著自動導航功能失效,也許一部分人要迷失在道路中。而對於通過網絡構建交通燈、疏導系統的城市來說,城市交通將變得混亂。
網際網路消失也會造成食物短缺,這是因為許多食物供應商和超市通過網絡收集供給需求信息並根據這些需求進行生產。一旦這一供應鏈失效,至少在斷網的前幾天,系統會不知所措,影響正常的食物供應。
斷網還不可避免地給每個人帶來孤立感,人們會因此變得格外焦慮。1975年,紐約電話公司的一場火災切斷了曼哈頓300個街區的電話服務,持續了23天。研究人員在在線路恢復後立即對190人進行了調查。研究人員發現,五分之四的受訪者說他們錯過了電話,他們與朋友和家人聯繫的能力極大降低;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由於沒有通訊服務,他們感到「孤立」或「不安」;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當他們的通訊服務恢復時,他們感覺更安心。
斷網所帶來的基礎設施癱瘓、物資缺乏、焦慮等狀況最終會扭成一股旋風襲卷而來,一旦被一些反社會、反政府或者不法分子所利用,可能最終演變成一場政治危機。而且,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全球斷網,大概只有非洲原始部落的人們可以高枕無憂。
全球斷網可能嗎?
網際網路並非不可侵犯。從理論上講,全球範圍內的網際網路,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斷掉。網絡攻擊是一種可能性。惡意攻擊的黑客會通過發布病毒性程序攻擊路由器漏洞或關閉域名伺服器,導致大規模網絡中斷。
切斷深海光纜也會導致局部網絡斷線。深海光纜是全球大陸之間的網絡交通要道,一旦光纜斷開,大陸與大陸之間的網絡連接也會中斷。切斷光纜對於攻擊者而言並不容易做到,倒是光纜本身有時會意外受損。2008年,由於海底光纜斷裂,中東、印度和東南亞三地的網絡中斷連接。
一些政府也有「斷網開關」,可以有效地切斷他們國家的網際網路。埃及政府在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中就這樣做過,全國斷網使抗議者難以協調他們的活動。土耳其和伊朗也曾在抗議期間切斷網際網路連接。美國參議員提議,美國也應有這樣一個「開關」,以使國家免遭網絡攻擊。然而,構建一個「斷網開關」並不容易。越發達的國家,就越難完全關閉網際網路。
最新研究顯示,最具破壞性的打擊可能來自太空。如果一場大規模的太陽風暴向地球發射耀斑,衛星、電網和計算機系統都會被摧毀。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戴維伊格曼示:「太陽耀斑威力巨大,在它爆發的瞬間,對世界的破壞力要遠遠大於恐怖主義。」
斷網沒那麼可怕
如果有一天網際網路真的被切斷了,我們該怎麼辦?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曾有網友提出過類似的問題:「如果一小時後網際網路斷網並且永遠不再恢復,你會怎樣度過這一個小時?」
網友蓋瑞·懷特說:「假設電腦還可以使用,還有高速網絡連接,我花20分鐘開車出去,買幾個硬碟,然後花10分鐘儘量下載所有我想要的軟體,之後的10分鐘我會下載一些好書,再花15分鐘下載儘可能多的網絡百科,用1分鐘在社交平臺輸入「再見」,最後的4分鐘用來下載諸如怎麼設置區域網的說明。」
網友薩莉亞·哈蒙德說:「我會用5分鐘將所有資金從我的在線帳戶轉出,再花2分鐘與所有最好的朋友交換電話號碼,然後用10分鐘訂一張飛往心儀國家的機票,接下來的23分鐘我會下載儘可能多的視頻,同時與朋友聊天,最後剩的20分鐘我會處理一些生活瑣事。然後,網際網路完全消失。我想我會蜷縮在被窩中哭3個小時。」
斷網如此令人絕望和恐懼,我們就沒有什麼好的對策嗎?其實,我們還是有各種各樣應對網際網路癱瘓的備用方案的。畢竟在面臨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時,網絡中斷的情況還是有可能發生的。改變信息傳遞結構就是一種很可行的方案。在此要提到一種新技術——網狀網絡(Mesh Network)。在這種網絡中,每個設備都能利用藍牙、電信通道等連接鄰近的節點,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情況下組成獨立的區域網,也可通過其中一個節點與網際網路相通。
事實上,網狀網絡很早以前就存在,比如衛星傳輸系統,鄰近衛星的相互通信能形成一個自組織、自管理以及具有高度自愈能力的智能網。美國軍方最早將這種技術用於士兵的定位和通訊,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更快速、更安全的信息傳遞。 千萬不要覺得這種技術高大上,只在航天、軍用領域才能用上。能在 iPhone、iPad 之間一對一傳輸文件的 AirDrop 功能就是類似的技術。目前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 115 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社交網絡應用了這一技術。(編譯:王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