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2020-12-05 川北在線網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時間:2019-07-08 1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

  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犛牛,了解一下

 

  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原始犛牛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的更新世生存,廣布於歐亞大陸東北部。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遷而南移至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並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下來,演化為現代犛牛。

 

  犛牛渾身都是寶,肉質蛋白高,精肉多,野味濃,其毛纖維細長,質地柔韌,牧民用來編織小帳房,冬暖夏涼,避風防水,經久耐用,其牛絨綿柔舒適,可供 毛料。其皮可制精美皮革,富有光澤,質料考究,為皮革中上等佳品。其骨熬製骨膠,透明剔亮,粘性強而用途廣。

 

  犛牛絕非普通黃牛、奶牛,一頭成年公犛牛體重可達440公斤,體軀高大、毛髮不僅鋥亮,且長度幾乎垂地。

 

  統計顯示,全世界現有犛牛近1600萬頭,其中中國有1500餘萬頭,是世界上擁有犛牛數量和品種類群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犛牛總數的95%以上。

 

  中國是世界犛牛的發源地,全世界90%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及毗鄰的6個省區。青海省總面積72萬平方公裡,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區佔該省總面積的96%,天然草地面積5.47億畝,其中存欄犛牛480.97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2%,居全國首位。

 

  培育無角家畜品種系全球各國家畜繁育改良工作「熱點」,馳名世界的有蘇格蘭安格斯牛、美國無角短角牛等。有人不禁要問了,「沒有角的犛牛還有靈魂嗎?」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副所長、犛牛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首席閻萍介紹,隨著傳統飼養方式多元化,有角犛牛在規模化和集約化飼養中暴露出相互傷害、不易採食、破壞圈舍等弊端。

 

  還別不信,在青海大通種牛場,世界上塊頭最大的一頭1190公斤的犛牛曾與同伴發生「鬥毆事件」,於2017年不幸身亡。

 

  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良種犛牛體系,青海省大通種牛場與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於1993年開展了無角犛牛新品種培育工作,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育成了產肉性能優良的「阿什旦」犛牛,2019年4月28日,農業農村部批准該品種為 新品種,是繼「大通犛牛」之後世界第二個人工培育的犛牛新品種。

 

  「阿什旦」犛牛相較其它犛牛品種,性情溫順、不容易打鬥、易飼養、易管理,在自然減少受傷率的同時可以增加飼養密度,便於進行舍飼。新品種遺傳基礎和體型外貌特徵均與中國目前現有的17個犛牛地方品種有明顯區別。

 

  「阿什旦」犛牛的育成,對青藏高原犛牛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滿足我國犛牛品種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利用青藏高原高寒半農半牧區的飼草料資源,加快犛牛產業增效牧業增產牧民增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填補了犛牛以無角舍飼化為主體品種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在大動物育種方面再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日前,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成為犛牛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犛牛,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它們不僅可以適應嚴寒、缺氧、缺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能提供肉、奶、毛、絨、皮革、役力等,是牧民們的忠實夥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與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合作開展犛牛新品種的育種工作。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星辰在線7月5日訊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西寧7月4日電(記者張蘊)近日,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成功培育丨科技早新聞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不打架光長肉適合圈養
    世界 無角犛牛 不打架光長肉適合圈養時間:2019-07-05 22: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不打架光長肉適合圈養 世界 無角犛牛。7月3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宣布,中國科學家在該地培育出了全球第1隻無角犛牛。
  • 新品犛牛上線!無角+舍飼,容易管理產肉多!不掉膘,生長發育快!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會同青海省大通種牛場,經過20年的辛勤付出,培育出了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新品種——阿什旦犛牛。它外表最大的特徵就是不長牛角,性格溫順。  2019年4月28日,「阿什旦犛牛」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這標誌著我國在大動物育種領域再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野犛牛是何時、怎樣出現在青藏高原?科學界還沒有明確定論。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裡,有兩具非常巨大的野犛牛頭骨化石,它們出土於「九曲黃河第一彎」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經過檢測後顯示,其歷史超過45000年。這也足以證明,野犛牛比人類更早地出現在青藏高原。從現有資料分析,犛牛的馴養歷史大概在距今3500—4500年前就開始了。
  • 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犛牛雌、雄個體均有角,角形相似。但雄體的角明顯比雌性的角大而粗壯。有14對肋骨,較其他牛類多一對;額下沒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寬大;頭上的角為圓錐形,表面光滑,先向頭的兩側伸出,然後向上、向後彎曲,角尖略向後彎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長度通常為40—50釐米,最長的角將近1米,兩角之間的距離較寬。
  • 動物園犛牛被老虎咬死
    老虎試圖將犛牛拖上岸慢慢享用 2010年1月28日中午1時許,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該園散養區的犛牛群受驚奔跑,其中一頭母犛牛將散養區大門頂開了一條縫趁機跑了出來。飼養員一路追趕,犛牛在猛獸區亂串,慌不擇路跳入了虎區水塘中。記者在1點30趕到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虎區,記者看到,一頭渾身發抖的犛牛蜷縮在水塘深水區的一個角落裡。
  •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2017-04-10 09:34: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犛牛毛是什麼?
  •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打響犛牛火鍋中餐雙響炮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南華松茸配犛牛湯鍋+草原酸菜犛牛火鍋紅鍋莊藏文化餐廳昆明市新亞洲體育城星耀廣場S13-1,昆明市前福路160號兩個連鎖店,特別推出燒烤松茸犛牛肉、秘制老滷犛牛肉、犛牛涼片、芝麻犛牛肉乾、青稞犛牛肉包子、青稞饅頭、青稞蔬菜餅、青稞犛牛肉蒸餃、青稞犛牛肉鍋貼、酥油茶、青稞果茶、青稞酒、青稞啤酒、犛牛酸奶等等藏家風味美食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犛牛」,或許是一個多少會讓你感到意外的答案。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犛牛作為一種普通家畜,除了能夠適應高原的環境,給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族提供肉食和運輸的便利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這樣的認識,只能說明你對它還不夠了解。
  • 犛牛犛牛
    [5]犛牛的分類學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2loop序列的分析.獸類學報,2006,26(4):325~330. 郭松長,劉建全,祁得林等.[7]動物學雜誌  ChineseJournalofZoology2009,44:148~150  犛牛的分布及保護  張知貴,夏霖,楊奇森[8]《中國新近紀晚期三趾馬動物群的生活環境的化石穩定碳同位素證據》《中國古生物志》《中國的馬類動物》《冰河世紀史前動物全揭秘》本文轉載自 Tibet一Tibet(ID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在他的快手號中,很多犛牛爭霸的視頻都是自己冒著危險去拍攝的。事實上,當地並沒有什麼鬥牛一類的活動。但也許是高原漢子的性格使然,讓他一直對犛牛爭霸非常感興趣,並想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多傑說,「有手機後我就開始拍犛牛爭霸的視頻,到現在也差不多有10年了。」開始會發布在一些視頻網站上,而有了短視頻平臺快手後,他會首先發布在快手上。
  • 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群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犛牛大會上獲悉,目前全世界共有犛牛大約1470萬頭,其中有1400萬頭分布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所環繞的青藏高原地區,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蒙古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犛牛較多的國家。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據統計,世界現有犛牛頭數約1500萬頭,中國是犛牛主產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94%以上。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犛牛養殖大省和犛牛資源大省,存欄近500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8%,居全國首位。 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制高點,號稱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刻畫了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青海犛牛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州等以 「三江源」 為中心輻射的周邊草原牧區,放牧區域佔青海總面積的一半。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近年來的幾項遺傳學研究發現,在兩者基因交流的過程中,黃牛迅速獲得了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能力,而家犛牛得到的則是多變的毛色和無角的一頭花裡胡哨還沒有角的犛牛牧民會每天收集自家犛牛的新鮮糞便,揉成一大團,再分割成大小合適的塊或片,曬乾後累積起來使用。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他們知道,這個鄱陽湖養育的漢族男人,自22歲那年懷著熱血和懵懂前往雪域高原,那裡就成了他揮灑青春的第二故鄉,更成了他塑造靈魂的精神原鄉。那片氧氣稀薄卻真情濃鬱的莽蒼大地,那段22歲到37歲最美好的年華,讓他對「此生何為」有了獨特的領悟和解答。
  • 天馬故鄉的犛牛
    【作者:豐收】       人們都認為犛牛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是生活在海拔高處的草畜動物。然而,你恰恰沒有想到吧,在牧歌昭蘇,天馬故鄉,也有膘肥體壯的犛牛,成群結對地遊蕩在特克斯河畔的溼地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