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2020-11-23 澎湃新聞

常年在都市中生活的你,能想像得到,在草原上放犛牛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23歲的藏族小夥龍公多傑,曾是青海省隊的一名摔跤運動員,獲得過全國U23摔跤大獎賽自由式男子86公斤級第五名。2018年8月,他離開了自己生活了6年的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回到家鄉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開始了自己在青藏高原上放犛牛的生活。

多傑的鏡頭下,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或白茫茫的雪原,清澈的河水,自己騎著馬兒或摩託車去放犛牛,身邊還有陪伴自己的藏獒……除此之外,多傑還拍下了草原真實生活的另一面,犛牛爭霸和草原藏獒。

多傑說,我不希望自己身在城市心在草原。草原,我回來了。

▍曾打著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

龍公多傑家有200多隻犛牛、100多隻特種歐巴羊。不過,直爽的多傑說,自己並不喜歡羊。所以,他們家裡的分工通常是父親放羊,自己放犛牛。

犛牛,無論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給人的最初印象都是行動遲緩,呆呆木木地吃著草或是看著行人車輛。但多傑說,其實草原上的犛牛性情並不是這樣溫順。在7月到11月的交配期,家養的公犛牛也經常成為性情暴戾的生物,為了爭奪母犛牛,相互之間經常發生異常激烈的爭鬥。多傑把這種場面成為犛牛「爭霸」。

多傑小就喜歡看犛牛爭霸的場景,有時候甚至半夜還拿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的快手號也取名為「犛牛爭霸 犛牛第一人」(快手ID:LGDJ7777)。在他的快手號中,很多犛牛爭霸的視頻都是自己冒著危險去拍攝的。

事實上,當地並沒有什麼鬥牛一類的活動。但也許是高原漢子的性格使然,讓他一直對犛牛爭霸非常感興趣,並想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多傑說,「有手機後我就開始拍犛牛爭霸的視頻,到現在也差不多有10年了。」開始會發布在一些視頻網站上,而有了短視頻平臺快手後,他會首先發布在快手上。

拍攝犛牛爭霸的場景是一件極需要運氣的事情。有時候一個月都拍不到一個,有的時候一個地方能連續遇到好幾個位置有犛牛爭鬥。而且,多傑說,因為現在很多地方每家每戶草場分割了,犛牛打鬥的機率也越來越少了。

多傑能夠拍攝到的視頻多為家犛牛爭霸的視頻,很偶然地,在放牧的時候會遇到野犛牛打鬥的場景。野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也是一個兇猛好戰的種群。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

在多傑分享的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衝來,人群四散而去。而在另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看到吉普車,直接橫衝過來,將汽車的前燈撞飛。

有時候,野犛牛和家犛牛直接還會上演爭鬥。從爭鬥的場面中看來,家犛牛明顯落於下風。但是多傑說,「最後家犛牛輸了,但真的是勇氣可嘉。」

草原上自有另一個「江湖」,另一套規則。多傑說,「這就是真實的草原。」

其實在草原上,野犛牛與家犛牛是兩個有物種交流的群體。野犛牛經常闖進家犛牛群,或是把家犛牛群攔在山上不讓下來,一星期兩星期才放下山來。最後野犛牛與家犛牛雜交產出二代野犛牛。而二代野犛牛如果馴化不好,也可能再度跑回野犛牛群。

多傑說,這樣的基因交流其實可以讓草原上的犛牛群體更健康、少生病、更具野性。

▍要把藏獒留在草原,有人出價60萬我堅決不賣

在多傑的鏡頭下,其實也不乏溫情的畫面。有時候,他會拍下母犛牛舐犢情深的畫面;有時候,他會拍下牧民給家犛牛做「腦包蟲手術」的畫面;在另一條視頻中,他拍下了一頭老去的野犛牛。他在文字中說,「歲月是野犛牛唯一的天敵,生老病死乃是每個生命最正常的規律。」

草原的生命就在生老病死中輪迴著,也在多傑的鏡頭中得以呈現。

而在多傑發布的快手視頻中,還有一個為其帶來眾多粉絲的藏獒「格寶」。

這隻藏獒已經陪伴多傑8年之久,擁有黑白相間的身軀,帶著美麗花色的臉龐。因為格寶長得特別萌,跟大家傳統印象中的藏獒兇狠的形象差之千裡,以至於很多快手網友在視頻下方評論,「這是真的藏獒嗎?」

多傑說,「不要覺得我的藏獒顏值有點高就是別的狗種,這片草原沒有任何外來的狗種,這就是原生獒……它在巔峰時期咬死過頭狼,是個放牧好手。」

在多傑拍攝的視頻中,也有格寶驅趕狼群的視頻。

多傑經常拍攝格寶放哨的畫面,在一條視頻中,多傑說,「它遙望著四方,守護著這片淨土,保護著牧民家的牛羊。它也許不是看著很兇,但是是我們牧民家最需要的、最實用的狗。」

由於犛牛基本上不怕狼,所以格寶主要替多傑一家看護羊群。平時,多傑會餵給藏獒狗糧吃,但是有時候,多傑也會帶自己的藏獒到山上去吃死了的牛羊。

藏獒格寶是多傑在草原的朋友,多傑希望它能留在草原。

1月10日,格寶和一隻母獒下了四隻長相超萌的小藏獒。因為知道了格寶的過往戰績,很多網友都詢問多傑,是否可以買一隻格寶的小藏獒,有人甚至開出了60萬的價格。然而,多傑卻很堅定地說,「我不賣藏獒,我覺得草原才是藏獒的家園,每個動物出生的地方是它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它出現在那個地方的原因。我不希望他們離開草原。」

除了留一隻小藏獒自己養在身邊之外,多傑把另外三隻藏獒都送給了草原上的牧人。按照藏族人的習俗,多傑與領養藏獒的牧民舉行了簡短的送藏獒儀式。「給小藏獒脖子系羊毛、頭上抹點酥油、嘴裡再抹點,就這是我們送藏獒的習俗。」

在多傑看來,草原上,人與犛牛、人與動物的關係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如今,回到草原放犛牛,看著藏獒長大,看著牛羊長大,他感到非常「自由、充實」。

多傑說,「我天生喜歡這片草原上的犛牛、藏獒。所以老天有眼,也讓我養出來這麼好的犛牛和藏獒。」

在快手上,多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儘管回到草原後,很多快手視頻都是自己跑到山上信號好的地方才發出來的。但說起自己發快手視頻的這段經歷,多傑覺得,自己最大的回報就是認識了一群像自己一樣愛草原愛犛牛的全國各地的朋友。「以前真的以為只有我這麼另類了。因為現在草原上像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都漸漸走向了城裡,不喜歡草原生活。」

 

在一條視頻中,放牧多傑吹著愉快的口哨,放著犛牛。他寫道,「轉場到夏季牧場,體踏著祖先們曾經走過的腳印,體驗著你無比熟悉的、散發著濃濃原野香味的遊牧生活,心情真的幸福極了,興奮極了。」

多傑說,「我多麼希望我們的遊牧生活有個傳承。」

回到家鄉,多傑用短視頻記錄下真實的草原生活,記錄下真正的犛牛和藏獒。記錄下來,或許正是傳承的一部分。

來源:快手日報(ID:kwaidaily)

相關焦點

  • 前摔跤選手回草原放牧:看犛牛爭霸 看自家藏獒咬死頭狼
    龍公多傑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名牧民多傑家裡有200多頭犛牛、100多隻特種歐巴羊,他的藏獒「格寶」曾經咬死過頭狼。多傑喜歡用鏡頭記錄放牧生活,他尤其喜歡拍攝犛牛「爭霸」的畫面,也拍到過猞猁等野生動物。多傑說,自己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草原讓他感到寧靜。
  • 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群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犛牛大會上獲悉,目前全世界共有犛牛大約1470萬頭,其中有1400萬頭分布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所環繞的青藏高原地區,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蒙古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犛牛較多的國家。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野犛牛的歷史分布區遍及整個青藏高原。圖片:山子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雨雪風霜,人類獲得了犛牛的所有給予,也為犛牛付出全部。幾千年來,人類和犛牛就這樣在青藏高原上互相依存。
  • 西藏旅遊:有主人的藏獒、犛牛不能拍攝,尊重藏人習俗很有必要
    去一趟西藏,感受一下青藏高原上的風光和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是多年以來的夢想 從以前看到的網上文字和生活中去過西藏的朋友介紹,不能輕易對著有主人的藏獒、犛牛甚至房屋拍照,否則會惹來麻煩。 圖為前往羊卓雍措景區時經過的一個路邊觀景臺,一個藏民帶著自己的兩隻藏獒。
  • 犛牛產業一體化開啟青藏高原高效畜牧業之路
    新華社西寧10月8日電(記者王大千)犛牛一年一產繁殖效率提高37%以上,牧民收入大幅增加;適度補飼提高天然草場利用效率,相關技術入選2016年農業部將在全國推廣的技術名錄;在犛牛肉與乳的營養特性研究中不斷推出新產品,產業鏈不斷延長……記者7日從青海高原犛牛研究開發中心了解到,經過長達13年的技術攻關,作為我國犛牛主產區的青海省已經形成「天然草地與栽培草地互補,犛牛繁殖、
  • 高原人家犛牛酸奶 真正的酸奶長這樣
    在各式酸奶品牌中,高原人家犛牛酸奶作為一匹「行業黑馬」,後起而勃發,迅速進入消費者視野。尤其在當前市場上酸奶製品多以牛奶為原料,以凝固型、攪拌型和添加各種果汁果醬等輔料的果味型為多的情境下,高原人家犛牛酸奶堅持以犛牛奶為原料「異軍突起」,贏得眾多消費者青睞。
  • 「犛牛專家」巴桑旺堆:把論文寫在高原大地
    「總書記的回信,更加堅定了我對犛牛健康養殖等科研攻關的信心和決心。科學養殖犛牛、發展壯大高原特色畜牧業,助力農牧民群眾脫貧、增產增收,是時代賦予基礎畜牧業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 看犛牛帶來高原風情
    素有「高原之舟」「高原之寶」「高原之魂」的犛牛,是生活在西藏雪域高原的人民生存、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和生活基礎,現在更是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一位被稱作「犛牛老人」的援藏老人,親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以犛牛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他希望把這裡打造成讓世界了解西藏的平臺和窗口。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60)為什麼犛牛生活在高原上
    駱駝說到:「犛牛大哥,你就別說了,我天天跟山羊在一起幹活,我一次拉的貨物大約是山羊的五倍,你猜怎麼著?我每天和他拿的錢是一樣多的,我覺得特別生氣。哎呀,駱駝小弟,你簡直跟我是一模一樣啊,我幹的活比毛驢多五倍,但是呢,拿的錢呢是一樣多的,你說我生不生氣,那我們乾脆別在這兒幹了,我們到外面去找活幹吧。從此犛牛就生活在高原上,而駱駝呢就到沙漠上去幹活,各自拿著一份很高的工資。
  • 世界屋脊好奶 高原之寶犛牛乳製品開始進軍海外
    活動上,高原之寶介紹了犛牛乳製品相關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產品諸多優秀的特質。  高原之寶董事長王世全表示,高原之寶立足青藏高原1700多萬頭犛牛資源,在四川、青海、拉薩、甘肅等犛牛資源集中區域建立了四大犛牛奶加工養殖示範基地。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   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阿什旦犛牛的平均死亡率僅為百分之一點多,遠低於地方品種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而且,技術人員將阿什旦犛牛的性能指標和綜合品質與青海本地品種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阿什旦犛牛在保持高原犛牛優秀抗逆性的基礎上,在體高、體斜長、胸圍、管圍和體重等主要生產性能和綜合品質上,全面超越青海高原犛牛、環湖犛牛等。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野犛牛是何時、怎樣出現在青藏高原?科學界還沒有明確定論。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裡,有兩具非常巨大的野犛牛頭骨化石,它們出土於「九曲黃河第一彎」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經過檢測後顯示,其歷史超過45000年。這也足以證明,野犛牛比人類更早地出現在青藏高原。從現有資料分析,犛牛的馴養歷史大概在距今3500—4500年前就開始了。
  • 我科學家發現最早的犛牛馴化發生在全新世早期
    犛牛是唯一能適應青藏高原特殊生態環境並延續至今的牛種,有關資料表明,犛牛起源於中國,但犛牛於何時、何地被首次馴化仍然缺少直接的證據。    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進化與適應開放實驗室,通過分析野、家犛牛mtDNA D-loop部分序列遺傳變異及構建犛牛單倍型系統發育關係,發現我國家犛牛起源於兩大高度分歧的母系支,且這兩個母系支源自同一基因庫,而不是遺傳上的不連續群體。通過對犛牛遺傳多樣性特徵進行分析,研究人員還發現犛牛的馴化中心為青海、西藏地區,即現存野犛牛分布區的周邊地帶。
  • 天馬故鄉的犛牛
    【作者:豐收】       人們都認為犛牛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是生活在海拔高處的草畜動物。然而,你恰恰沒有想到吧,在牧歌昭蘇,天馬故鄉,也有膘肥體壯的犛牛,成群結對地遊蕩在特克斯河畔的溼地草原上。
  •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2017-04-10 09:34: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犛牛毛是什麼?
  • 犛牛糞憑什麼是「鎮館之寶」?「國寶」犛牛金飾長啥樣?快來看南京...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耐寒、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遊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
  • 犛牛老頭吳雨初(人民映像)
    王健攝犛牛博物館的這具化石顯示,在4.5萬年前,藏北地區還存在大面積的高山草甸和灌木叢。那時的野犛牛,體型比現在青藏高原的野犛牛大。作為喜馬拉雅滄海桑田造山運動中的孑遺物種,犛牛身上有著豐富的生態學研究課題。」吳雨初說。「我的鎮館之寶是犛牛糞」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犛牛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上百萬年,從最初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古老物種,逐漸進化成為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的孑遺物種。
  • 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犛牛屬。是家犛牛的野生同類,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為200—260釐米,尾長約80—100釐米,肩高160—180釐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還明顯大於雌性個體。肩部中央有顯著凸起的隆肉,故站立時顯得前高后低。
  • 高原犛牛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2017年2月,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在當雄縣調研時指出,「衡量一個農牧業產業化項目好不好,不僅要看規模,還要看項目帶動能力強不強、群眾錢包鼓不鼓。要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與家庭承包經營的關係,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分清緩急、重點推進,創新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培育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