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都市中生活的你,能想像得到,在草原上放犛牛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23歲的藏族小夥龍公多傑,曾是青海省隊的一名摔跤運動員,獲得過全國U23摔跤大獎賽自由式男子86公斤級第五名。2018年8月,他離開了自己生活了6年的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回到家鄉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開始了自己在青藏高原上放犛牛的生活。
多傑的鏡頭下,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或白茫茫的雪原,清澈的河水,自己騎著馬兒或摩託車去放犛牛,身邊還有陪伴自己的藏獒……除此之外,多傑還拍下了草原真實生活的另一面,犛牛爭霸和草原藏獒。
多傑說,我不希望自己身在城市心在草原。草原,我回來了。
▍曾打著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家有200多隻犛牛、100多隻特種歐巴羊。不過,直爽的多傑說,自己並不喜歡羊。所以,他們家裡的分工通常是父親放羊,自己放犛牛。
犛牛,無論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給人的最初印象都是行動遲緩,呆呆木木地吃著草或是看著行人車輛。但多傑說,其實草原上的犛牛性情並不是這樣溫順。在7月到11月的交配期,家養的公犛牛也經常成為性情暴戾的生物,為了爭奪母犛牛,相互之間經常發生異常激烈的爭鬥。多傑把這種場面成為犛牛「爭霸」。
多傑小就喜歡看犛牛爭霸的場景,有時候甚至半夜還拿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的快手號也取名為「犛牛爭霸 犛牛第一人」(快手ID:LGDJ7777)。在他的快手號中,很多犛牛爭霸的視頻都是自己冒著危險去拍攝的。
事實上,當地並沒有什麼鬥牛一類的活動。但也許是高原漢子的性格使然,讓他一直對犛牛爭霸非常感興趣,並想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多傑說,「有手機後我就開始拍犛牛爭霸的視頻,到現在也差不多有10年了。」開始會發布在一些視頻網站上,而有了短視頻平臺快手後,他會首先發布在快手上。
拍攝犛牛爭霸的場景是一件極需要運氣的事情。有時候一個月都拍不到一個,有的時候一個地方能連續遇到好幾個位置有犛牛爭鬥。而且,多傑說,因為現在很多地方每家每戶草場分割了,犛牛打鬥的機率也越來越少了。
多傑能夠拍攝到的視頻多為家犛牛爭霸的視頻,很偶然地,在放牧的時候會遇到野犛牛打鬥的場景。野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也是一個兇猛好戰的種群。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
在多傑分享的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衝來,人群四散而去。而在另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看到吉普車,直接橫衝過來,將汽車的前燈撞飛。
有時候,野犛牛和家犛牛直接還會上演爭鬥。從爭鬥的場面中看來,家犛牛明顯落於下風。但是多傑說,「最後家犛牛輸了,但真的是勇氣可嘉。」
草原上自有另一個「江湖」,另一套規則。多傑說,「這就是真實的草原。」
其實在草原上,野犛牛與家犛牛是兩個有物種交流的群體。野犛牛經常闖進家犛牛群,或是把家犛牛群攔在山上不讓下來,一星期兩星期才放下山來。最後野犛牛與家犛牛雜交產出二代野犛牛。而二代野犛牛如果馴化不好,也可能再度跑回野犛牛群。
多傑說,這樣的基因交流其實可以讓草原上的犛牛群體更健康、少生病、更具野性。
▍要把藏獒留在草原,有人出價60萬我堅決不賣在多傑的鏡頭下,其實也不乏溫情的畫面。有時候,他會拍下母犛牛舐犢情深的畫面;有時候,他會拍下牧民給家犛牛做「腦包蟲手術」的畫面;在另一條視頻中,他拍下了一頭老去的野犛牛。他在文字中說,「歲月是野犛牛唯一的天敵,生老病死乃是每個生命最正常的規律。」
草原的生命就在生老病死中輪迴著,也在多傑的鏡頭中得以呈現。
而在多傑發布的快手視頻中,還有一個為其帶來眾多粉絲的藏獒「格寶」。
這隻藏獒已經陪伴多傑8年之久,擁有黑白相間的身軀,帶著美麗花色的臉龐。因為格寶長得特別萌,跟大家傳統印象中的藏獒兇狠的形象差之千裡,以至於很多快手網友在視頻下方評論,「這是真的藏獒嗎?」
多傑說,「不要覺得我的藏獒顏值有點高就是別的狗種,這片草原沒有任何外來的狗種,這就是原生獒……它在巔峰時期咬死過頭狼,是個放牧好手。」
在多傑拍攝的視頻中,也有格寶驅趕狼群的視頻。
多傑經常拍攝格寶放哨的畫面,在一條視頻中,多傑說,「它遙望著四方,守護著這片淨土,保護著牧民家的牛羊。它也許不是看著很兇,但是是我們牧民家最需要的、最實用的狗。」
由於犛牛基本上不怕狼,所以格寶主要替多傑一家看護羊群。平時,多傑會餵給藏獒狗糧吃,但是有時候,多傑也會帶自己的藏獒到山上去吃死了的牛羊。
藏獒格寶是多傑在草原的朋友,多傑希望它能留在草原。
1月10日,格寶和一隻母獒下了四隻長相超萌的小藏獒。因為知道了格寶的過往戰績,很多網友都詢問多傑,是否可以買一隻格寶的小藏獒,有人甚至開出了60萬的價格。然而,多傑卻很堅定地說,「我不賣藏獒,我覺得草原才是藏獒的家園,每個動物出生的地方是它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它出現在那個地方的原因。我不希望他們離開草原。」
除了留一隻小藏獒自己養在身邊之外,多傑把另外三隻藏獒都送給了草原上的牧人。按照藏族人的習俗,多傑與領養藏獒的牧民舉行了簡短的送藏獒儀式。「給小藏獒脖子系羊毛、頭上抹點酥油、嘴裡再抹點,就這是我們送藏獒的習俗。」
在多傑看來,草原上,人與犛牛、人與動物的關係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如今,回到草原放犛牛,看著藏獒長大,看著牛羊長大,他感到非常「自由、充實」。
多傑說,「我天生喜歡這片草原上的犛牛、藏獒。所以老天有眼,也讓我養出來這麼好的犛牛和藏獒。」
在快手上,多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儘管回到草原後,很多快手視頻都是自己跑到山上信號好的地方才發出來的。但說起自己發快手視頻的這段經歷,多傑覺得,自己最大的回報就是認識了一群像自己一樣愛草原愛犛牛的全國各地的朋友。「以前真的以為只有我這麼另類了。因為現在草原上像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都漸漸走向了城裡,不喜歡草原生活。」
在一條視頻中,放牧多傑吹著愉快的口哨,放著犛牛。他寫道,「轉場到夏季牧場,體踏著祖先們曾經走過的腳印,體驗著你無比熟悉的、散發著濃濃原野香味的遊牧生活,心情真的幸福極了,興奮極了。」
多傑說,「我多麼希望我們的遊牧生活有個傳承。」
回到家鄉,多傑用短視頻記錄下真實的草原生活,記錄下真正的犛牛和藏獒。記錄下來,或許正是傳承的一部分。
來源:快手日報(ID:kwai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