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0-12-06 搜狐網

  又叫野牛,學名Bos mutus(Poěphagrt mutrs),英文名wild yak,藏名音譯亞歸。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犛牛屬。是家犛牛的野生同類,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為200—260釐米,尾長約80—100釐米,肩高160—180釐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還明顯大於雌性個體。肩部中央有顯著凸起的隆肉,故站立時顯得前高后低。

頭形稍狹長,臉面平直,鼻唇面小,耳相對小,頸下無垂肉,四肢粗壯,蹄大而寬圓,雌體有2對乳頭。野犛牛頭臉、上體和四肢下部的被毛短而緻密,體側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被長毛,其長可達400毫米,尤其是頸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幾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個圍簾,如同懸掛在身上的蓑衣一般,可以遮風擋雨,更適於爬冰臥雪,尾部長毛形成簇狀,顯得蓬鬆肥大,下垂到踵部,在牛類中十分特殊。野犛牛雌、雄個體均有角,角形相似。但雄體的角明顯比雌性的角大而粗壯。有14對肋骨,較其他牛類多一對;額下沒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寬大;頭上的角為圓錐形,表面光滑,先向頭的兩側伸出,然後向上、向後彎曲,角尖略向後彎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長度通常為40—50釐米,最長的角將近1米,兩角之間的距離較寬。毛色絕大多數呈通體褐黑色,僅吻周、嘴唇、臉面及脊背一帶顯霜狀的灰白色,老年雄體的脊背往往有微紅色。尾色純黑,也有個別褐色的個體。雌雄有角,通體呈褐黑色。

  野犛牛的四肢強壯,蹄大而圓,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別強硬,穩健有力,蹄側及前面有堅實而突出的邊緣圍繞;足掌上有柔軟的角質,這種蹄可以減緩其身體向下滑動的速度和衝力,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犛牛的胸部發育良好,氣管粗短,軟骨環間的距離大,與狗的氣管相類似,能夠適應頻速呼吸,因此可以適應海拔高、氣壓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氣條件。

  野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活動於雪線下緣。野犛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類和家畜難以利用和到達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場,它卻能登臨受用。

  野犛牛因為叫聲似豬,所以在產地又被稱為「豬聲牛」,藏語中稱為「吉雅克」。野犛牛的消化器官比黃牛粗大,牙齒質地堅硬,鼻鏡小,嘴唇薄,採食能力很強。主要在夜間和清晨出來覓食,食物以針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為主,白天則進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芻,或者躺臥休息、睡眠。野犛牛的嗅覺十分敏銳,有危險時,雄獸必首當其衝,護衛群體,而將幼仔安置在群體中間。一旦天敵接近,野犛牛會頭向下、尾朝空,馬上狂奔亂跑,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該物種常喜群居生活,除個別雄性個體常單獨生活外,一般總是雌雄老幼活動在一起,少則數頭,多則數百頭甚至上千頭。但年老的雄獸則性情孤獨,夏季常離群而居,僅三四頭在一起。

  成群的野犛牛會主動逃避敵害,遇到人或汽車也會跑走。而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則恰恰相反,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野犛牛發起攻擊時首先會豎起尾巴示警,因此在野外工作中必須掌握野犛牛這一特點。年老的野犛牛一旦離開群體,會單身生活終身。

  野犛牛在高寒草原或荒涼的寒漠地區,每天大部分時間均在進行攝食,邊食邊漫遊,無十分固定的棲居地,只有大致的分布區。在嚴寒的冬季,由於植物被冰雪覆蓋,因而常在較大範圍內做短距離的遷移。善奔跑,時速可達40公裡以上。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是野犛牛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野犛牛舌構造特殊,可以長期以墊狀植物為食,因而成為特別耐粗食的物種。野犛牛的主要天敵是狼群,後者常在冬季以圍攻的方式將老齡、幼齡和體弱的野犛牛追遂到冰上,待其滑倒後群起撕食。

  雄牛3歲性成熟,發情期為9—11月。此時,雄獸變得異常兇猛,經常發出求偶叫聲,爭偶現象十分激烈。勝者率領數隻到20多隻雌牛一起活動,敗者往往尾隨群體伺機交配,或離開群體另覓新歡。有些鬥敗的雄獸會下山闖入家犛牛群中,與雌性家犛牛交配,甚至把雌性家犛牛拐上山去。這對保持這一地區家犛牛體格,耐寒耐粗等優良性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有野犛牛分布地區的家犛牛體格和產肉量要比沒有野犛牛分布地區的家犛牛明顯優越。懷胎雌牛每年6-7月份產仔,妊娠期約240-250天,每胎1仔。幼仔出生後半個月便可以隨群體活動,第二年夏季斷奶,壽命為23—25年。野犛牛與家犛牛交配後,其第一代雜種性情兇猛暴烈,野性難馴,第二代雜種體重比野犛牛高42%(曲麻萊縣種畜場,1983),在畜牧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記載,百年前野犛牛分布範圍較廣,佔據了喜馬拉雅山北坡,崑崙山及其毗鄰的山脈。近幾十年的野外調查則表明,由於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野犛牛分布範圍已縮小至海拔4000——5000米的雅魯藏布江上遊、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和祁連山兩端環繞的約140萬平方公裡的聳山寒漠中。據估計,我省野犛牛數量目前約在近萬隻以內。

  以往野犛牛在本省的分布區較為廣泛,但由於無計劃的亂獵,至使分布區日漸縮小。據調查以往在柴達木盆地以南,青藏公路以東的範圍內,野犛牛的活動也是相當普遍,但至今為數已經不多。目前只在青藏公路以西,柴達木盆地南部和北部還較豐富的野犛牛資源。另外在天峻縣西北陽康地區(與烏蘭縣交界一帶)還分布著少量的野犛牛。

相關焦點

  • 全世界野犛牛不超過15000頭
    主頁 新 聞 雲南 地產 法律 報刊 娛 樂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遊 時 尚 IT 汽車 各地 專題簡訊郵件全世界野犛牛不超過15000頭 http://www.yndaily.comvar dd=20050303;varhh=0903; for (i=0;i 雲南日報網  新華社拉薩3月2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德吉)西藏自治區林業勘察設計院院長
  • 青海野犛牛數量降至不足萬隻 比藏羚羊數量還少
    新華社西寧4月24日報導:青海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最新調查顯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的數量近年來急劇下降,在青海境內的數量已不足萬隻,比藏羚羊數量還要少。轉自搜狐  調查顯示,野犛牛在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和海西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區。
  • 朋友送女子禮物,看起來像野山羊,實則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而在近日,重慶市南岸區的王女士卻說她收到了朋友送給她的一隻「野山羊」,不過經過多方查詢,王女士發現朋友送的並不是什麼所謂的「野山羊」,而是一隻國家保護動物,這讓王女士一臉震驚。原來在王女士收到「野山羊」後就感覺這個生物有點四不像,既像鹿,又有點像袋鼠,具體王女士也不知道是什麼,她的朋友說是野山羊,就當它是野山羊。
  • 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接近40萬隻,是我國動物保護的典範
    說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數人都會想到大熊貓、金絲猴、朱䴉、老虎、雪豹等,這些動物在我國的數量多的三四千隻,少的只有幾十隻,所以一級保護動物在多數人眼裡就是那種非常稀少、處於滅絕邊緣的物種。那麼,有一種一級保護動物數量都快接近40萬隻了,你相信嗎?
  • 撿回一隻「四不像」 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家住南岸區麻柳灣的王女士說,朋友送給她一隻野山羊,可她通過網上查詢,發現這好像並不是野山羊,但具體是什麼東西她也不確定,感覺是只「四不像」,那這「四不像」究竟是什麼動物呢?記者注意到,這隻「四不像」體型嬌小,性情溫順,它有著山羊一樣的蹄子,梅花鹿的斑點,大大的眼睛,後腿明顯比前腿長不少,但是卻沒有羊的犄角,一般的人很難快速辨認出它究竟是什麼動物。王女士介紹,8月2號上午,她的朋友在南川區白沙鎮附近的山林裡挖竹筍,突然碰見了這隻癱倒在竹林裡的小動物,由於看起來很像剛出生不久的小山羊,朋友便將它帶回來,送給愛好小動物的王女士。
  •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小貼士
    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那些動物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是一些數量較少或已瀕臨滅絕的動物。《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非該法律條文許可情況下,不能對國家保護動物進行捕獵、殺害、買賣。
  •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  熊猴 臺灣猴 豚尾猴 大熊貓 紫貂 貂熊 蜂猴所有種  雪豹熊狸 雲豹 豹 虎 白暨豚 金絲猴所有種  儒艮 野駱駝 野馬 亞洲象 黑麂 梅花鹿 葉猴所有種  麋鹿 豚鹿 鼷鹿 白唇鹿 坡鹿 蒙古野驢 中華白海豚  北山羊 河狸 塔爾羊 野牛 野犛牛 西藏野驢 臺灣鬣羚  馬來熊 藏羚 扭角羚 赤斑羚 普氏原羚 高鼻羚羊  脊索動物門->鳥綱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黃河「最神秘魚」或升級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對《名錄》進行調整和修訂,有利於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我國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長尾雉
    黑長尾雉別名:帝雉學名:Syrmaticus mikado英文名Haiwan long- tailed pheasant雉科:Phasianidae分布臺灣中部及東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取食野草莓、蕨類等綠色植物,兼食昆蟲。3~5月間繁殖,築巢於密林地面上或樹幹上,以幹樹葉為材。每窩產卵5~8枚,乳白色。
  • 1萬多頭野犛牛,10萬多隻藏羚羊,8萬多頭藏野驢,這處草原很熱鬧
    野犛牛身上披著黑褐色的毛,走起路來威風凜凜。當它豎起尾巴,鼻冒「青煙」時,人們就得當心了,即便是越野車,也不是它的對手。 尤其是金絲野犛牛,被譽為「藏地神牛」,是藏地最珍貴的「神獸」,且只有羌塘獨有,當地藏族同胞都以見到金絲野犛牛為榮,據說每一個見到金絲野犛牛的人,好運會伴隨一生,但是金絲野犛牛可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它們嗅覺非常靈敏,可依靠風向收集氣味以躲避人類,尋找極其不易。
  • 這個物種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至一級!
    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嚴格保護。這是記者5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最早的原牛出現在300萬年前,而人類馴養野生動物的歷史大概開始於3萬年前。     野犛牛是何時、怎樣出現在青藏高原?科學界還沒有明確定論。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裡,有兩具非常巨大的野犛牛頭骨化石,它們出土於「九曲黃河第一彎」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經過檢測後顯示,其歷史超過45000年。這也足以證明,野犛牛比人類更早地出現在青藏高原。
  • 老夫婦養28年的龜居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得知真相上交國家
    近來看到國家對於禁止野生動物養殖的宣傳,叫不準自家養的龜是啥品種,特意讓野生動物救助專家來幫助識別一下。崔巖不敢怠慢,趕緊上門鑑別,這一看不得了,原來老夫婦養的龜是四爪陸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稀缺的瀕危野生動物。
  •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日08:19  華商報   我省約有麝類四千多隻,主要分布於秦巴山區和關山一帶    本報訊 (實習記者卷舒)昨日,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針對我國麝類數量急劇減少的現狀,國務院已批准麝科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甘肅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11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祁青資源管護站工作人員在轄區頭道溝巡護中發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並用手機近距離拍攝記錄下活動畫面。
  •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2017-05-30 09:44:00來源:中國青年網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陝西延安黃龍縣水磨灣村的趙師傅剛剛起床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野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也是一個兇猛好戰的種群。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在多傑分享的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衝來,人群四散而去。而在另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看到吉普車,直接橫衝過來,將汽車的前燈撞飛。
  • 江豚將「晉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繆學剛透露,江豚有望在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搜尋遺憾:3天未發現江豚  11日,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40名科考人員將用7周時間對長江江豚「普查」。其中,將經過我省安慶、銅陵等地,最後到達上海江段,全程尋找蹤跡。這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以來,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 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些人被抓了!
    近日倉山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等野生動物14隻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PART 01寵物店裡存在「秘密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今年4月初,福州市公安局蓋山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通過社交軟體售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民警將群眾提供的圖片信息交由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業人員比對,確認該圖片中的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於是,蓋山派出所迅速組織民警進行調查。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現身薊州
    內容提要:11月28日下午,薊州攝影愛好者發現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出現在薊州青甸窪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大鴇非常機警,很難接近。11月28日下午,薊州攝影愛好者發現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出現在薊州青甸窪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大鴇非常機警,很難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