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14:47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據市場星報報導,全國「搜尋」長江江豚已有三天,目前在湖北段還無收穫,考察隊即將進入安徽段……
昨日,市場星報《我省為江豚尋最後的「諾亞方舟」》一文,受到社會廣泛關注。13日一大早,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便與星報記者取得聯繫,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電話談話。據繆學剛透露,江豚有望在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搜尋遺憾:3天未發現江豚
11日,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40名科考人員將用7周時間對長江江豚「普查」。其中,將經過我省安慶、銅陵等地,最後到達上海江段,全程尋找蹤跡。這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以來,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截至昨日,「搜尋」行動已進行了三天,考察隊員是否發現了江豚蹤跡呢?昨日下午,記者經過多方打聽,從與這次行動有著密切聯繫的安慶漁業部門,得到了最終答案:截至昨日下午4時,三天目視觀察,暫時未發現江豚的蹤影。儘管這幾日天氣晴朗,江面可視範圍達到3000米,仍一無所獲。
時隔六年,長江淡水豚考察行動再次起航。可3日的「無功而返」,不禁讓考察隊員「緊張」起來,人類難道真不能留住江豚的美麗微笑了嗎?據悉,考察隊員還將在長江湖北段,停留一個多星期,後將進入長江安徽段……
秘密任務:尋找白鰭豚未「絕種」證據
在昨日的採訪中,記者得知,此次科考,科考人員還有一項「秘密任務」,那就是尋找白鰭豚。
白鰭不是已經滅絕了嗎?為何還在「苦苦追尋」?記者搜索了2006年的那一次「龐大」考察行動。一個由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瑞士、日本、德國6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活動。經過6國專家39天、航行3400公裡的艱難搜尋,考察隊沒有發現「長江女神」白鰭豚的影蹤,隨後,中科院水生所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至今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又發現了白鰭豚。
但就在宣布滅絕後,在我省銅陵等地,很多漁民反映在江中發現了疑似白鰭豚蹤跡。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8月,湖北洪湖保護區漁民曾發現一頭疑似白鰭豚。遺憾的是,當時未能留下影像資料,因此無法證明白鰭豚還存活於世。
此次科考,科考船上有一個系統專門採集白鰭豚的信號,考察船也將對其進行一定時段的定點觀察,主要選擇點就包括我省銅陵段。
對話廳長
努力留住江豚的那一抹微笑
昨日一大早,遠在河南老家的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便與星報記者取得聯繫。在長達20分鐘的電話談話中,繆廳長為記者解答了疑問。
記者: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行列裡,我們只發現白鰭豚的影子,為什麼江豚榜上無名呢?
繆學剛:江豚本來是很容易生存的動物,它們以小型魚蝦為食,食物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所以,過去只將其歸為二級保護動物,介於目前其生存現狀,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即將出臺的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長江江豚將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格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記者:可是據最新資料顯示,近年來江豚的生存危機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食物,因何呢?
繆學剛:近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工農業用水與日俱增,致使長江江灘缺水,魚無水則無法生存。此外汙染問題是另一殺手,水體富營養化,也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記者:除了已做的努力,您覺得未來我們還應該為它們做什麼呢?
繆學剛:江豚生存對於環境要求並不高,只要給它們一個安靜的水環境和足夠的食物,它們就可以繁殖和生長,因此我省在長江幹流或者大型水庫庫區設立新的江豚保護區,進行異地遷徙保護。
更重要的是,我想說一點,保護江豚,人人有責,大家只有提高環保意識,才能留住江豚的那一抹微笑……(李敏 俞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