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格為國家一級
長江江豚是長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是長江水生生物系統的指示性物種,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現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二級保護動物)。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江豚的數量急劇減少。據預測,在未來10餘年內,長江江豚種群極可能下降至野外滅絕的臨界數量,甚至會重蹈白鱀豚「功能性滅絕」的覆轍。
我認為,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一級保護動物)對其保護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升級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生態大保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江流域生態保護。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切實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保護野生動物,維護其種群生存繁衍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長江江豚的自然棲息地以鄱陽湖、洞庭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覆蓋了長江中下遊區域,涉及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推動長江江豚升級保護,強調長江江豚棲息地的保護,是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是保護長江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必然要求。長江江豚是長江及大型通江湖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豚種群中唯一的淡水亞種,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其兩大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陽湖。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滅絕後,長江江豚成為長江中棲息的唯一鯨類動物。
同時,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環境、江湖交流及環境生態流量的重要指示物種,也是研究物種由海入江適應進化及早期長江環境狀況的最佳物種和仿生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具備較強的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是對接國際規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恰當舉措。近年來,隨著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迅速下降,長江江豚已屬極度瀕危物種。
2013年,長江江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17年修訂生效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CITES)將長江江豚列為附錄Ⅰ瀕危物種。推動長江江豚升級保護,有利於對接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使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與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相銜接,有利於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