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問答|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寬吻海豚、長江江豚、糙齒海豚、點斑原海豚

2021-03-01 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


寬吻海豚

國家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寬吻海豚,海豚科寬吻海豚屬的一種動物。又叫尖嘴海豚,瓶鼻海豚。

和所有海豚一樣,寬吻海豚長著和魚一樣的流線型身體。皮膚光滑無毛,體背面是發藍的鋼鐵色和瓦灰色,腹部有很明顯的凸起。吻較長,嘴短小,嘴裂外形似乎總是在微笑。

主要分布在溫帶和熱帶的各大海洋中,包括中國的黃海、渤海等海域。寬吻海豚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地帶活動,較少遊向深海。

長江江豚

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江豚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該屬共有三個物種:印度洋江豚、長江江豚和東亞江豚。

江豚生活於靠近海岸線的淺水區。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淺海灣,紅樹林沼澤,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爾會出現在遠離岸邊的淺水海域。這屬物種對沙地或軟床地區海域有強烈的偏好,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遊地帶等淡水中生活,長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亞種。

中國是江豚的故鄉,先後建立了數個保護區,江西鄱陽湖生態保護區、湖北洪湖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保護區及湖北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 

糙齒海豚

國家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糙齒海豚體較粗壯,頭圓錐形,吻突較長,但吻與額界限不清,鰭肢大,位置較靠後。背鰭高,後緣略凹。牙齒表面有垂直細皺摺或脊,此為「糙齒」漢名的由來,也是該種區別與其它海豚的主要特徵。

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東南太平洋的熱帶至暖溫帶海域,偶爾也進入較冷的水域。

中國見於江蘇的黃海沿海、上海川沙附近的東海水域、南海和臺灣基隆、蘇澳、高雄附近海域。

點斑原海豚

國家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點斑原海豚隨年齡的增長,皮膚斑點的顏色逐漸加深,故稱「點斑」原海豚。點斑原海豚體修長,吻細長,唇及吻端白色,眼圈附近灰色並連至頭吻交接處。背鰭窄,鐮刀形,頂端尖形。

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少數在近海活動,大多數生活於溫度恆定的遠海深水區。

群居性動物,幾隻到幾千隻結群而遊,遠海群比沿海群成員更多。遊速快,習慣雜耍式的高高躍出水面,有船經過時,則乘著船浪表演一系列空中雜技。

相關焦點

  • 科普∣江豚、海豚和豬到底是什麼關係?
    江豚是鯨偶蹄目鯨河馬亞目鯨下目鼠海豚科江豚屬的3種動物的統稱,也就是說,江豚是一種特殊的海豚。在我國主要指長江江豚,是極危物種。另外兩種東亞江豚和印度洋江豚都是易危物種。 長江江豚又叫窄脊江豚,體長為120-190釐米,體重100-220千克,貌似海豚。
  • 世界海豚日|僅次於人類智商的動物不是黑猩猩,而是它!
    鯨目海豚科共有28種海豚,在中國出現過且有過記錄的有12種,分別是熱帶真海豚、寬吻海豚(在海洋館表演的,也稱瓶鼻海豚)、南寬吻海豚、短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沙撈越海豚、糙齒海豚、中華白海豚、黃氏海豚、藍白原海豚、長吻原海豚、花斑原海豚。此外還有鼠海豚科的鼠海豚和江豚、淡水豚科的白暨豚等。
  • 廣東成功救起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有望回歸大海
    廣東成功救起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有望回歸大海 獲救的糙齒海豚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海洋與漁業雜誌新華網廣州5月6日消息,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野生海豚之間會發生戰爭,寬吻會攻擊小型海豚,甚至殺死
    通常認為的海豚缺乏攻擊性其實是被誇大化了。被捕撈囚禁起來的寬吻海豚(可能也包括刺豚)之間會建立起等級制度,在整個等級群落中,領頭的海豚可能會通過威脅其他海豚顯示出攻擊性,它們會張開大嘴或者是叩擊上下頜以展示自己的權威。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人工繁育與遷地保護相輔相成  「在森林裡保護大熊貓可以進行封閉式保護,但長江系統十分複雜,水生生物保護主管部門在長江中的話語權有限,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阻力很大。」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感慨。
  • 寵物:野生寬吻海豚互相學習在水上尾巴行走
    【寵物:野生寬吻海豚互相學習在水上尾巴行走】發表在《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描述了一隻寬吻海豚是如何學會走路的,然後又被同一社區的其他海豚模仿。尾巴行走是指海豚從水中垂直上升,然後向前或向後穿越水面。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啟動 江豚比熊貓珍貴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農業局和市科協主辦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在蕭山湘湖邊啟動。在現場,記者看到了許多水生野生動物標本,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鸚鵡螺、庫氏硨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大鯢(娃娃魚)、蠵(xī)龜、玳瑁、山瑞鱉、海豹及鯨、海豚等十多樣標本。
  • 科學家在夏威夷發現超稀有物種——糙齒海豚和瓜頭鯨混血
    據CNN報導,卡斯卡迪亞研究團體的科學家在夏威夷考艾島發現了一個極其稀有的物種——糙齒海豚和瓜頭鯨混血。瓜頭鯨和混血後代由美國海軍資助的海洋哺乳動物監測項目在2017年8月第一次看見了這頭混血。很快,研究人員注意到,這頭動物看起來有點奇怪。儘管它有著瓜頭鯨的典型背鰭和背角,但身體有斑點,而有弧度的前額,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糙齒海豚。基因檢測很快確認,這就是糙齒海豚和瓜頭鯨的混血,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一頭該兩個物種混血。跨物種的混血看起來比較令人費解,但也是完全可能的。因為瓜頭鯨跟領航鯨、虎鯨一樣,都屬於海豚科。寬吻海豚和擬虎鯨也有過混血後代。
  • 煙臺金沙灘發現一死亡江豚 俗稱海豬貌似海豚
    在開發區金沙灘附近發現的一隻已死亡的江豚  2月20日下午2點,煙臺市民劉先生撥打96110熱線稱,在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金沙灘附近出現一隻已死亡的江豚,不少市民誤認為是海豚。目前,死亡的江豚正在等待相關部門前來處理。
  • 饑荒:海難寬吻海豚詳細資料 饑荒:海難寬吻海豚介紹
    導 讀 在饑荒海灘中有一種叫寬吻海豚的生物,寬吻海豚的一般很少有玩家了解它,如果細心點的玩家會發現這其實也是種很有趣的生物
  • 三年前江門擱淺獲救的糙齒海豚——「江江」,你好嗎?
    7月10日,今天晴空萬裡,保育員徐忠祥站在珠海萬山海域岸邊遠眺,看看能否偶遇「江江」——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 「江江」是三年前保育員徐忠祥參與野外援助的一頭糙齒海豚,當時這頭海豚在廣東省江門擱淺被發現,幸好有聯合救護小組的精心照顧。
  • 科學網—寬吻海豚單親育幼
    雄海豚不承擔撫養「孩子」的重務。 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是已知的唯一能夠使用工具的海洋類哺乳動物。研究人員發現,當寬吻海豚在沙質海底覓食時,為了避免被沙石劃傷,它們會用海綿來保護自己的嘴部。而且,了不起的是,這項技能在母子間傳授。
  • 科學家發現雜交形成罕見細斑原海豚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項基因研究表明,兩種不同海豚物種雜交可形成細斑原海豚。這種海豚體長2.1米,生活在大西洋熱帶深水環境。進化生物學家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其它幾種雜交新物種,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
  • 3隻小寬吻海豚漂洋過海落戶長沙
    8月19日凌晨4時,3隻寬吻海豚從日本大阪飛抵長沙,經海關全程監管,加入了長沙海底世界的海豚大家庭。3名新成員在飼養師的輔助下入水遊起了泳,開始了在長沙的新生活,這也使得長沙海底世界的海豚數量增至9隻。  據長沙海底世界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入境的3隻寬吻海豚為2隻雄性和1隻雌性,年齡不到6歲,均來自日本和歌山縣海域,每隻身長約2.5米,體態勻稱,身體健康。
  • 廣東首例成功救治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放歸大海
    國際在線消息(駐廣州記者 韓希):一頭擱淺並被發出「病危通知書」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經過聯合救護小組兩個多月的成功救護,20日在廣東珠海萬山海域順利放歸大海。  4日一早,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院院長楊乃才帶著海洋動物專家團隊攜帶專業設備趕赴保護區。經過檢查,救援專家很快確認了擱淺海豚為成年的糙齒海豚,體長2.2米,無法漂浮於水面進行自主呼吸,腹部和尾部有明顯外傷,極度虛弱,處於失溫狀態,從血液檢查中發現其存在嚴重細菌性感染,還有較嚴重的肌肉損傷和營養不良。
  • 仿真機器海豚在美國投入試用:外形酷似寬吻海豚,重達550磅
    仿真機器海豚在美國投入試用:外形酷似寬吻海豚,重達550磅 2020-10-30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瑞氏海豚|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汕尾碣石鎮附近海灘目擊者在汕尾碣石鎮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這頭擱淺的海洋動物,他把照片發給了廣州的媒體,媒體記者發給我辨認是什麼動物,該動物有高高的背鰭,首先排除掉了最近頻頻死亡的江豚,但它和普通海豚又不一樣
  • 糙齒海豚擱淺病危 廣東首次成功救治放生
    新華社圖 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報導 今年5月,有遊客在江門黑沙灣風景區沙灘發現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
  • 廣東首例成功救治擱淺糙齒海豚,7月20日放歸大海
    -糙齒海豚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擱淺時已「病危」珠海2017年7月21日電 /美通社/ -- 7月20日,通過聯合救護小組兩個多月的成功救護,擱淺時一度被下「病危通知書」的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在珠海萬山海域順利放歸大海。鯨豚類動物擱淺救護,在國際上目前相關資料少,治癒率低。
  • 饑荒海灘寬吻海豚捕獵心得技巧
    《饑荒》中玩家想要順利生存存貨下去,捕獵獵殺動物然後將其烹飪為食是絕對避免不了的,不過捕獵並不是一件輕鬆寫意的事情,視所要捕獵的動物強度而定,想要成功獵殺的難度也完全不同,所有非常考驗玩家的技巧,在面對不同動物的同時要擬定不同的戰術打法和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