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海豚|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2021-01-19 白小刺

目擊動物
哺乳綱/鯨目/海豚科/灰海豚屬/瑞氏海豚


圖片來源遵循CC協議

目擊者路人/


2019年3月12日上午


汕尾碣石鎮附近海灘


目擊者在汕尾碣石鎮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這頭擱淺的海洋動物,他把照片發給了廣州的媒體,媒體記者發給我辨認是什麼動物,該動物有高高的背鰭,首先排除掉了最近頻頻死亡的江豚,但它和普通海豚又不一樣,沒有尖尖吻部,頭部呈方形,身上布滿斑痕,很像與大型頭足類搏鬥之後留下的痕跡。我開始以為是小抹香鯨或者侏儒抹香鯨,但又找不到假鰓的痕跡,從外形上看還像短肢領航鯨,但這個擱淺動物體長估計在2-3米,比領航鯨的體型小很多。會不會是斷肢領航鯨的幼體呢?印象中短肢領航鯨的背鰭更靠近頭部,遂排除。


回到海洋圖書館後查王丕烈的《中國鯨類》,才確認為是瑞氏海豚,這個看法和廣東海大深研院的廖寶林一致,另外有一個湛江專家認為是中華白海豚的幼體,這個說法是不靠譜的。


瑞氏海豚是中國海域裡常見的海豚,前年在深圳有發現一頭老年瑞氏海豚擱淺,體長達三米。更早的擱淺記錄是2005年在大嶼山愉景灣二白沙灘一頭擱淺。2004年在珠海唐家灣擱淺一頭,經救助後放生。



圖片來源:目擊者


瑞氏海豚 Grampus griseus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IUCN紅色名錄保護級別  DD 數據缺乏


瑞氏海豚為全球性的鯨豚種類,又叫灰海豚,花紋鯨。主要分布於熱帶至溫帶海域,在北緯六十四度至南緯四十六度的範圍,常出現在水深500-2000米的大陸陡坡的水深驟降海域。喜好居住在大陸陡坡的水深驟降海域。主食為頭足類,例如南魷及武裝魷 。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的宜蘭南部至臺東縣,是賞鯨的主要觀賞種類之一。但於日本與斯裡蘭卡地區族群量減少,與該海域捕捉活動有關; 印尼海域則遭到魚叉捕殺 瑞士海豚也會遭到漁網誤捕,包括刺流網、延繩釣、與拖網。



設立本檔案的目的在於記錄深港惠灣區大型海洋動物的蹤跡,為非盈利公益行為

本檔案所目擊的視頻來源均為漁民釣手潛水員投稿,若有版權異議,請在後臺留言;

因圖片視頻清晰度限制,檔案所列物種非權威定種,有可能錯誤,僅供參考。

檔案所列動物,均為國家保護動物,受《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

為保護動物,檔案所列出的坐標位置已經技術處理偏移,請勿按圖索驥,以身試法;

目擊視頻投稿,請直接後臺聯繫,或發郵件至5639539@qq.com



鯨鯊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1

刪檔 偽虎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2

侏儒抹香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3

鯨鯊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4

綠蠵龜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5

點斑原海豚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6

綠蠵龜|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7

中華白海豚|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8

江豚 | 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瑞氏海豚 | 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寫海洋 寫城市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侏儒抹香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3
    數十名熱心市民和現場安保人員緊急處置,將疑似「海豚」的海洋動物推回大海,接警的霞湧邊防派出所民警和大亞灣水產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也迅速趕到了現場。因為動物已經重返海洋,漁政人員跟隨著它,守護著它。直至夜黑。
  • 現身惠東海域的受傷瑞氏海豚已死亡!
    「我確認這是瑞氏海豚。」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副研究員方亮博士在查看圖片後向記者表示。鯨豚類動物受傷,能否救護成功?方亮認為,如果傷勢不嚴重,治癒希望很大,今年廣東也成功救護了一頭糙齒海豚。瑞氏海豚瑞氏海豚,又名花紋海豚、灰海豚。與我們一般見到有長長的吻部的海豚不同,它的頭部很像鯨,但額部沒有隆起。
  • 遊進惠東海域的受傷瑞氏海豚,回不了大海了…
    還是在昨日上午7時離開了這個世界……(救治受傷瑞氏海豚事件的始末,請戳↓↓↓受傷瑞氏海豚現身惠東海域   目前正在救護在惠州海域受傷的瑞氏海豚病危!受傷的瑞氏海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於9日上午,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市海洋與漁業局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迅速趕到,會同潛水愛好者嘗試把受傷的瑞氏海豚引導至深海未果。
  • 受傷瑞氏海豚現身惠東海域 目前正在救護
    鯨豚類動物受傷,能否救護成功?方亮認為,如果傷勢不嚴重,治癒希望很大,今年廣東也成功救護了一頭糙齒海豚。瑞氏海豚,又名花紋海豚、灰海豚。與我們一般見到有長長的吻部的海豚不同,它的頭部很像鯨,但額部沒有隆起。
  • 瑞氏海豚獲救後狀況明顯好轉!然而讓專家苦惱的是……
    昨天,「惠州新聞」向大家播報了《【關注】惠州海域再遇受傷鯨豚,這一次……丨遇受傷/擱淺的鯨豚該咋辦?》很多市民牽掛著這隻海豚的命運!那麼,正在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護的受傷瑞氏海豚情況如何呢?
  • 惠東海域受傷的瑞氏海豚,已於13日7時許死亡
    9月13日,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通報,雖經專家組數日全力救治,但受傷的瑞氏海豚還是於13日早上7時許死亡。  這幾天,這隻受傷的海豚引起了廣泛關注。  9月9日上午,潛水愛好者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發現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後,隨即向惠州市海洋漁業部門報告。
  • 一受傷瑞氏海豚現身惠東海域 目前正在救護(內附最新視頻!)
    9月9日,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在我市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當天,在市海洋與漁業局、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部門的合力救助下
  •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
    攝影/陳正興、中華鯨豚協會 捕鯨打牙祭 鮮血染紅海水 每到春來,澎湖沙港村就有大批海豚洄遊,漁民出動數十艘船圍捕來的海豚轉賣發筆小財,或者宰殺分食。染紅的海水與碼頭,原是當地習以為常的場景,殘忍畫面卻於一九九○年被國際保育組織「信任地球」(Earth Trust)傳送到美國,引來國際撻伐。
  • 大亞灣發現的瑞氏海豚始終未主動進食
    大亞灣發現的瑞氏海豚始終未主動進食&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9月9日,一頭在深圳及周邊海域罕見的瑞氏海豚被發現在大亞灣惠州惠東港口鎮附近海域淺海徘徊,被民宿主蘇先生發現後,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及惠東港口國家海龜保護區相關人員立即前往救助。
  • 受傷瑞氏海豚仍未脫離危險
    南都記者 黃海林 通訊員 惠海宣 攝    南都訊 記者黃海林 通訊員 惠海宣 遊入惠東港口雙月灣海域的那頭受傷瑞氏海豚,已經轉移到惠東海龜灣保護區,經專家組全力救治仍未脫離危險。昨晚,南都記者從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近兩天10多名省市專家齊聚惠州合力救護,而最新的檢查結果顯示,這頭成年雄性海豚已處於病危狀態。
  • 受傷瑞氏海豚現身大亞灣 被轉移到海龜保護區救助池
    原標題:受傷瑞氏海豚現身大亞灣 疑似受傷的瑞氏海豚瑞氏海豚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級別,深惠聯動正在嘗試救治   9月9日上午10點多,惠州雙月灣民宿主蘇先生駕船在惠州市惠東港口鎮附近潛水,發現一頭兩米多長的鯨豚類動物。經中山大學海洋學院科研人員鑒定,這是一頭瑞氏海豚。瑞氏海豚的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浙江和臺灣海域,在大亞灣附近出現非常罕見。
  • 在惠州海域受傷的瑞氏海豚病危!專家組全力救治…
    那麼,正在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護的受傷瑞氏海豚情況如何呢?9月9日,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與此同時,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相關部門成立救護工作小組,輪流值班,24小時觀察瑞氏海豚活動情況,並投餵鮮魷魚、活蝦、八爪魚等食物,但海豚並未食用;中山大學
  • 這頭長吻飛旋海豚在大鵬海域要擱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徐慶東/製圖今年3月,一頭抹香鯨意外造訪深圳大鵬海域,最終它擱淺在海灘上,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
  • 受傷瑞氏海豚被安置在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救治
    10日,筆者從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9日傍晚17點30, 該局接到了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港口漁政大隊送來的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該海豚目前被安置在保護區進行救治,在未來的幾天將會有海豚更確切的檢查報告。
  • 瑞氏海豚獲救後不吃食,專家想到這個方法……
    受傷瑞氏海豚於前天晚上被救起被送往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受傷的海豚進行救護令人揪心的是小海豚並不肯進食來看看受傷瑞氏海豚情況如何?一頭受傷瑞氏海豚在大澳被發現9月9日,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
  • 海豚與鯨的愛情結晶:「鯨豚」可凱馬魯(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地球上的生物真的是千奇百怪,不僅時常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就在目前已知的生物當中,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雜交品種,由海豚與鯨結合產生的「豚鯨」就是其中之一。「鯨豚」可凱馬魯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7日報導,在自然界當中雜交成功的物種並不多見,不過血緣相近的動物中有可能會雜交成功。
  • 【環保】鯨豚擱淺怎麼辦?看看漫畫版海豚救助指南
    除了人為因素外,還有其它一些因素。鯨豚類擱淺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地磁幹擾、極端天氣、聲納系統和神經系統自然老化或因病損壞等都可能是成因,而化學汙染,海洋工程,船隻幹擾等人為因素,同樣可能造成鯨豚擱淺。儘管科學家分析出種種影響因素,但很多鯨豚的擱淺成因實際上僅停留在猜測階段,無法得到最終解釋,比如這一次江蘇擱淺的四頭抹香鯨。
  • 我國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多種稀有鯨豚種類
    科考人員在該海域發現和記錄了抹香鯨、條紋海豚等多種稀有鯨豚種群,其中抹香鯨和喙鯨群體都觀察到母子對,表明極有可能存在抹香鯨和喙鯨的定居群體。這些發現填補了南海鯨類尤其是南海深潛鯨類研究的空白。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松海介紹,本次海上考察區域為海南島東南海域陸坡區域,長度約400公裡、寬度約200公裡。
  • 寬吻海豚與偽虎鯨雜交產下鯨豚(圖)
    「鯨豚」可凱馬魯      地球上的生物真的是千奇百怪,不僅時常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就在目前已知的生物當中,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雜交品種,由海豚與鯨結合產生的「豚鯨」就是其中之一。「鯨豚」可凱馬魯(Kekaimalu)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和一頭偽虎鯨(false killer whale)雜交而生的,可凱馬魯的父母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1985年的時候它們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裡生下了可凱馬魯。
  • 泉州:非法殺害珍貴、瀕危瑞氏海豚 8名嫌疑人被捕
    據介紹,涉案的野生動物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瑞氏海豚。今年3月份,泉州海警局掌握了一條線索:邱某鎮、施某凱、佔某聰等8名犯罪嫌疑人於2019年11月至12月期間,駕駛一漁船在東海海域使用燈光捕撈的方式,捕撈漁獲物若干,其中包括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豚,並將其殘忍殺害,取下牙齒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