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
哺乳綱/鯨目/小抹香鯨科/小抹香鯨屬/侏儒抹香鯨
2018年5月23日16點
N22.77,E114.66(坐標偏移處理,僅供參考)
5月23日下午4時多,惠州大亞灣霞湧轄區的海岸遊客眾多,熱鬧非凡,突然一條海豚模樣的海洋動物出現在沙灘上,身上多處擦上,左邊鰭肢傷勢比較嚴重,血肉翻出,左眼上部有一划傷。
數十名熱心市民和現場安保人員緊急處置,將疑似「海豚」的海洋動物推回大海,接警的霞湧邊防派出所民警和大亞灣水產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也迅速趕到了現場。
因為動物已經重返海洋,漁政人員跟隨著它,守護著它。直至夜黑。
次日24日,惠州漁政人員繼續在海面巡邏,在碧桂園十裡銀灘附近海面,又發現了它的蹤跡,當時,有兩頭動物一起,一大一小,其中小的動物情況不佳,漁政人員決定把這兩條「海豚」救助回機構池塘進行護理。
經過人工救助之後,大的動物已經重返海洋,小的動物依舊體弱堪憂,仍留在救護池內進行後續觀察。根據近距離視頻研判,動物頭部眼後有一個鰓蓋的花紋,這是侏儒抹香鯨的外形特徵,雖然鯨魚是哺乳動物靠肺呼吸,但鰓蓋的花紋也是自然演化的某種巧合。
24日漁政人員救助回來的動物,是否就是昨日(23日)在霞湧海灘被遊客推回大海的那個動物呢?目前還沒有證據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救助池裡的動物,就是昨日因為沒有看到「鰓蓋」花紋被錯判為「偽虎鯨」的動物。
於惠州漁政方面相關人員求證之後,這兩條侏儒抹香鯨出現在大亞灣的時間線是這樣的:5月23日,霞湧那邊發現一條成年侏儒抹香鯨擱淺,被遊客推回大海,漁政介入巡護後,發現有兩頭動物,一大一小。24日遊到了十裡銀灘 ,被網友發現,在群裡發視頻,被本號誤認為是偽虎鯨,發了推文,原推文連結,原檔案已刪檔。霞湧和碧桂園十裡銀灘,兩地距離不遠,直線距離為三公裡左右。25日和26日,這兩條侏儒抹香鯨一直在大亞灣海域內遊動,27日,成年動物不見了,漁政人員說是跟丟了,只留下幼年動物,漁政人員見其體弱,把動物捕捉弄到了救護池, 28日,幼年動物依舊在池裡觀察,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餵食。 本公號會繼續跟進幼年侏儒抹香鯨的救護情況。
侏儒抹香鯨 Kogia sima
IUCN紅色名錄保護級別 DD 數據缺乏
侏儒抹香鯨體型較小,背部呈藍灰色或暗灰色,背鰭突起,近似於鐮刀狀[2]。侏儒抹香鯨眼睛後方有假鰓。其軀體較為粗壯,鯨的頭部近似於方形[2]。其噴氣口的噴氣低矮且不明顯[2]。侏儒抹香鯨的下顎較小,位置低,其下顎牙齒彎並且非常尖銳[2],而上顎的牙齒已經退化。
侏儒抹香鯨總是緩慢的浮至海面,而不像其他鯨類在海面上向前翻滾;而入水時,其也是直接沒入水中下潛。在受到驚嚇的時候,侏儒抹香鯨會釋放出棕紅色的腸液然後再下潛,而腸液會形成一陣霧團,以迷惑他人。其偶爾會躍身擊浪,然後以尾部先著水或腹部擊水的方式入水。侏儒抹香鯨潛水至少能潛至300米深處。
侏儒抹香鯨的族群一般在一隻到兩隻,不過也曾目擊到罕見的十隻侏儒抹香鯨的「大族群」
設立本檔案的目的在於記錄深港惠灣區大型海洋動物的活動蹤跡,為非盈利公益行為
本檔案所目擊的視頻來源均為漁民釣手潛水員投稿,若有版權異議,請在後臺留言;
因圖片視頻清晰度限制,檔案所列物種非權威定種,有可能錯誤,僅供參考。
檔案所列動物,均為國家保護動物,受《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
為保護動物,檔案所列出的坐標位置已經技術處理偏移,請勿按圖索驥,以身試法;
目擊視頻投稿,請直接後臺聯繫,或發郵件至5639539@qq.com
鯨鯊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1
偽虎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2
侏儒抹香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