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類為什麼喜歡跟著大船?

2021-01-13 朝辭小學僧

鯨豚類是對鯨偶蹄目-鯨下目(Cetacea)的統稱,包括約90種完全水生、外型似魚的哺乳動物,多數生活在海洋裡,少數生活在江河裡。習慣上將體型大者稱為鯨(Whales),小者稱豚(Dolphins)。按照演化關係和覓食習性將鯨豚類分為鬚鯨和齒鯨,鬚鯨有約15種,普遍體型巨大,最小的也有數噸。齒鯨約有75種,最大者為抹香鯨,體重數十噸。最小者為加灣鼠海豚,只有50公斤左右。

鯨豚類很多物種都是動物明星,比如藍鯨、座頭鯨、虎鯨、抹香鯨、寬吻海豚、長江江豚等。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形象是聰明友好的「水中精靈」,與「海洋惡霸」鯊魚家族形成鮮明反差。但動物沒有善惡之分,只不過是人類主觀定義了它們的善惡。

鯨豚類是哺乳動物,顏值高,與人類關係較近,襲人記錄也少,在人們印象裡就是善良友好的。鯊魚是魚類,大多數鯊魚長得就兇神惡煞,襲人記錄也較多,在人們印象裡就是邪惡的。

正因為鯨豚和鯊魚在人類社會中的形象不同,所以人們碰到了大型鯊魚一般都會敬而遠之,遇到了鯨豚就想下水和它們嬉戲。鯨豚類與人類的親近程度確實比鯊魚要高,尤其是海豚,經常聚集在人類的船隻周圍,跟隨船隻一起前行。網上關於此類現象最多的解釋是船隻的螺旋槳會將魚類吸進去攪碎,或者產生的尾流把魚群掀暈成為海豚的美餐,還有說法認為海豚天生就愛玩,喜歡騎浪,船隻掀起的巨大波浪就成了海豚的遊樂場。

「跟著大佬有飯吃」的現象在自然界很常見,比如上圖中跟著鯊魚同遊的舟鰤(Naucrates ductor),這種魚喜歡跟著大型鯊魚和海龜一起遊,以它們的食物殘渣和寄生蟲為食。頭上長著吸盤的鮣魚(Echeneis naucrates)也喜歡搭鯊魚、海龜和翻車魚的便車。

但海豚跟隨船隻還有其他的原因。

以前有檔節目提出了一種假說,就是船隻在航行過程中,周圍會形成一個「壓力圈」,海豚跟在船隻後面遊可以減少體力消耗,原理和大雁的飛行隊列類似。自然界中節省能量是重要的生存手段,因此這種假說也比較可信。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那就是船隻航行產生的噪聲對鯨豚類造成了影響。

螺旋槳是船隻水下噪聲主要的源頭。螺旋槳與船體之間的間隙較小,槳的脈動壓力及水流拍擊到船體會產生噪聲。螺旋槳運行時產生各種空泡,主要在葉面、葉背、梢渦、葉根、導邊、隨邊等部位,空泡破裂也會造成頻率範圍很大的水下噪聲。有時,螺旋槳會發出一種有音調的尖叫聲,稱為「唱音」。這些都會形成噪聲汙染。

而齒鯨類擁有發達的聲吶系統,並可用額隆(突出的前額)進行回聲定位。它們的聽覺也非常敏銳,甚至有失明的齒鯨只靠聽覺就能存活。

人為噪聲汙染會對齒鯨類造成影響。

《海洋環境噪聲的分類及其對海洋動物的影響》一文顯示:暴露在高強度的聲音下可能導致海洋哺乳動物出現暫時性聽覺失靈,或暫時性的聽覺靈敏度減弱,從而降低其覓食的效率,或阻礙彼此間的溝通。聲級足夠高時還能導致海洋哺乳動物聽力永久性喪失。曾經在地中海、巴哈馬新普羅維登斯海峽發生的大規模喙鯨擱淺事件,被懷疑是當時周邊國家進行演習所使用的聲吶損傷了喙鯨的聽力。

動物在休息時更容易受到噪聲幹擾,處於休息狀態的海豚常會迴避船隻,覓食中的海豚不理睬船隻,參加集群活動的海豚可能會靠近船隻。噪聲使動物無法偵查到獵物或狩獵時不能有效溝通,覓食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群體的生存(這點就基本推翻了覓食假說)。

噪聲對海豚交流產生的影響,就好比你正在和別人打電話,旁邊有人開著外放用很大的音量在看視頻,那感覺肯定很糟心。有時船隻產生的噪聲也會吸引鯨豚類前來,就好比有人開著外放用很大的音量在放你愛豆的視頻,那你多半會忍不住上前去瞧瞧。

鯨豚類對日益嚴重的噪聲汙染演化出一些對策,比如夏威夷大學的生物學家保羅·南丁格爾(Paul Nachtigall)發現鯨豚類會主動屏蔽它們的聽力系統以免受噪聲幹擾。馬裡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海倫·貝利(Helen Bailey)等人監測了馬裡蘭州海域200多隻寬吻海豚的哨聲,他們發現,當寬吻海豚在船隻噪聲中交流時,會降低哨聲的複雜性並提高音調。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鯨豚類與船隻靠得太近對它們來說絕非好事,高速轉動的螺旋槳很容易將鯨豚類打傷打死,此類事件層出不窮,網上可以搜到很多圖片,輕者皮開肉綻,重則當場死亡,場面慘不忍睹,就連白鱀豚和長江江豚這樣的珍稀物種也有不少慘死在船隻的螺旋槳下。

除了被螺旋槳打死,還會被船隻撞死。鯨豚類在船隻前方遊動時,沒有精確判斷船隻的航速,就很容易發生「船禍」,鯨豚類的血肉之軀是撞不過鐵疙瘩的,而且超大型的船隻撞到了鯨豚類,船上的人都沒有感覺。

2012年從突尼西亞前往法國馬賽港的一艘大型貨輪到港後發現球鼻艏上掛著一頭死去的鯨,很明顯這頭鯨是被船隻撞擊後當場死亡的。

與人對比一下發現這鯨還不小,通過喉腹褶判斷這是一頭鬚鯨。

目前已知被船隻撞死的海洋動物多達75種,除了鯨豚類之外,還有幾種鯊魚、海龜、海豹、企鵝和海獺等。

解決船隻撞擊海洋生物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動物密度高的海域自願降低航行速度。海洋保護非營利組織特提斯研究所所長Simone Panigada表示,船舶運營商在紐西蘭豪拉基灣的布氏鯨棲息地自願降低船隻航行速度,使這片海域的撞擊事件大幅下降。除此之外,鯨類檢測程序也能提醒船長在動物聚集區減速。

但更難解決的是船隻螺旋槳打死打傷海洋生物的危害。和很多人一樣,曾經我也天真地認為,用一個網罩把螺旋槳罩起來就能避免水生動物慘死。後來了解到,螺旋槳的外形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符合流體力學的設計,任何細小的改動都會影響其推進效率,更別提加個罩子了。鯨豚類跟隨船隻對它們並非好事,還是希望它們離船隻遠點。

相關焦點

  • 【冷知識】關於鯨豚類生物的味覺,你知道多少?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鯨豚類的味覺知識,在講述之前,首先先為大家細細講解一下關於「味蕾」的構造。 雖然生命中有許多滋味,但對於長期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鯨豚類,卻基本上失去了大部分味覺,可以說是五個主要味覺功能中就丟失了四個
  • 英國旅遊業巨頭—維珍假日宣布停賣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娛樂產品
    近日,在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推動下,旅遊業巨頭維珍假日(Virgin Holidays)宣布自2019年7月31日起,停止售賣所有涉及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娛樂產品。包括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禁止或限制圈養鯨豚的管理條例。這意味著,鯨豚類表演背後的動物虐待和傷害已經被越來越多公眾所認知,隨著各國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這類殘忍的旅遊娛樂活動終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
    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不忍臺灣人背負鯨豚屠殺者的汙名,開始投入臺灣鯨豚保育,力推鯨豚應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幾個月後,她做到了。 數百名志工 投入擱淺救援 「鯨豚媽媽」周蓮香一九九四年就出版臺灣第一本鯨類圖鑑,一九九八年成立「中華鯨豚協會」,協會至今訓練過數百名志工參與鯨豚擱淺救援、推廣鯨豚保育教育。
  • 瑞氏海豚|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汕尾碣石鎮附近海灘目擊者在汕尾碣石鎮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這頭擱淺的海洋動物,他把照片發給了廣州的媒體,媒體記者發給我辨認是什麼動物,該動物有高高的背鰭,首先排除掉了最近頻頻死亡的江豚,但它和普通海豚又不一樣,沒有尖尖吻部,頭部呈方形,身上布滿斑痕,很像與大型頭足類搏鬥之後留下的痕跡
  • 兩岸專家共探「鯨豚研究和保護」
    當日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舉行。王丁以廈門為例,指出當地300多平方公裡的海域就維持著一個穩定的中華白海豚種群。該研討會自2005年首次在臺北舉辦,迄今已是第七屆,每兩年舉辦一屆。
  • 講座|邱仲麟:中國歷史上的鯨豚擱淺
    但是由於現存史料的數量有限,不能斷言中國海域發生的鯨類擱淺事件存在季節性差異。在空間上,灤河三角洲、萊州灣、海州灣、舊黃河河口、長江三角洲、錢塘灣的鯨豚擱淺較為集中,擱淺多發生在水深50米以下的沙岸;而舟山群島與象山港是其中的特例,雖為巖岸地貌,也曾發生多起鯨類擱淺事件。歷史上鯨類擱淺的時空分布,由此可窺見一二。
  • 【環保】鯨豚擱淺怎麼辦?看看漫畫版海豚救助指南
    除了人為因素外,還有其它一些因素。鯨豚類擱淺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地磁幹擾、極端天氣、聲納系統和神經系統自然老化或因病損壞等都可能是成因,而化學汙染,海洋工程,船隻幹擾等人為因素,同樣可能造成鯨豚擱淺。儘管科學家分析出種種影響因素,但很多鯨豚的擱淺成因實際上僅停留在猜測階段,無法得到最終解釋,比如這一次江蘇擱淺的四頭抹香鯨。
  • 海豚與鯨的愛情結晶:「鯨豚」可凱馬魯(圖)
    「鯨豚」可凱馬魯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7日報導,在自然界當中雜交成功的物種並不多見,不過血緣相近的動物中有可能會雜交成功。「鯨豚」可凱馬魯(Kekaimalu)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bottlenosedolphin)和一頭偽虎鯨(falsekillerwhale)雜交而生的,可凱馬魯的父母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1985年的時候它們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裡生下了可凱馬魯。
  • 寬吻海豚與偽虎鯨雜交產下鯨豚(圖)
    「鯨豚」可凱馬魯      地球上的生物真的是千奇百怪,不僅時常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就在目前已知的生物當中,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雜交品種,由海豚與鯨結合產生的「豚鯨」就是其中之一。「鯨豚」可凱馬魯(Kekaimalu)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和一頭偽虎鯨(false killer whale)雜交而生的,可凱馬魯的父母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1985年的時候它們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裡生下了可凱馬魯。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
  • 海賊王885集:草帽大船團登場,卡文迪許說出自己身世,曾是王子
    在《海賊王》885集動畫裡,路飛的小弟們組成的「草帽大船團」登場了,草帽大船團四由7大船隊組成,總人數達到了5600餘人。這群人當初到德島被路飛救了後,甘願成為路飛的手下,如今他們再次登場,其人數也在相繼增加。
  • 豪華大船已為您備好,隨時揚帆起航
    三艘大船這個mod裡直接就有3艘大船,看起來非常的大氣,完全符合我們心目中航海船的要求啦!其中豪華大船的做工非常細緻,有兩層,下面一層都是大炮,船上的船帆還是可以收起來的,並且能換成你喜歡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等),你還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在船板上放一些東西,準備好隨時就能揚帆起航。但是小編不建議直接使用這3艘大船,因為船板上可以讓我們使用的面積不大,並且炮臺只是擺設(只能看不能用),另外兩艘船就更小了,而且連擺設的炮臺都沒有,我們船隻的安全性無法保證。
  • 【暢銷升級版】國內首本原創漫畫式鯨豚科普書更新啦,贈送鯨豚全家福大海報+貼紙
    但可惜國內一直買不到一本合適的鯊魚圖鑑呢,所以在畫完鯨豚系列之後,出版了新書《有趣的鯨豚:圖解神秘的鯨豚世界》,這本書收錄了93種鯨與海豚的卡通圖鑑。作者通過卡通圖鑑和漫畫教程的形式,向讀者重點介紹其中40種簡要畫法和科普小知識。
  • 享受大海裡的平靜與緊繃——臺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
    「全世界的鯨豚種類有近 90 種,單是臺灣就能看到 30 幾種,達 的鯨豚種類。這些鯨豚隨季節遷移、前往溫暖的地方繁殖時會途經臺灣,停留時間很短,面貌卻多樣豐富,但也讓水下拍攝特別困難。」而當遇上鯨豚慢慢靠近,氣氛隨之變得緊張,也要在瞬間判斷對方的動線與拍攝角度,會像極限運動時腎上腺素飆升,平靜與緊繃之間,兩種狀態他都很享受,這也是他孜孜不倦地在海裡拍攝的理由。金磊亦形容鯨豚跟一般動物一樣,充滿好奇,每隻個性不同。
  • 我國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多種稀有鯨豚種類
    新華社三亞5月10日電(記者劉鄧)歷時14天、總航程約2500公裡,「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深潛鯨類科考」航次10日順利返回三亞,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應海域開展深潛和遠海性鯨類科學考察。
  • 102頭鯨豚大規模擱淺慘死,紐西蘭海灘變動物煉獄
    紐西蘭環保局25日證實,在紐西蘭東南部的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海灘上,發現大批鯨豚集體擱淺,雖然立即派人手協助搶救,仍有大量鯨豚不幸死亡,數量驚人超過120頭。 紐西蘭環保局於當地22日中午接獲通報,無奈發現鯨豚擱淺的查塔姆群島位在紐西蘭以東800多公裡,距離本島相當遙遠
  • 侏儒抹香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3
    檔案所列動物,均為國家保護動物,受《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為保護動物,檔案所列出的坐標位置已經技術處理偏移,請勿按圖索驥,以身試法;目擊視頻投稿,請直接後臺聯繫,或發郵件至5639539@qq.com鯨鯊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1
  • 大船集團:苦練內功打造頂級海工產品
    大船集團:苦練內功打造頂級海工產品 作者:張拓 楊麗娟 2017-10-13 06:26   來源:遼寧日報   這些正在建造以及等待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和生活服務平臺,是大船集團自主研發的品牌產品,多款船型填補了國內空白。  4年前的8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一到大連,便冒著滂沱大雨來到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考察。
  • 為何海豚喜歡「救人」真的對人類親近嗎?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那為什麼海豚喜歡救人?真的是對人類親近嗎?第一點因為海豚是一種非常聰明有靈性的動物,海豚的智商就好比我們小孩子的智商,所以除了人類以外可以說海豚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種動物,而且海豚跟我們一樣是用肺呼吸的,所以在小海豚還不會遊泳的時候,海豚媽媽會把它們的身子給頂上去呼吸,要不然容易缺氧。
  •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香菜?竟與基因有關?
    為什麼有的人討厭吃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