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

2021-01-16 華夏經緯網

 

周蓮香(左)在臺大的鯨豚研究室,與標本師李宗翰(右)討論製作標本過程的發現。無法救活的擱淺鯨豚,製成標本之後,還是很有助於海洋哺乳動物的學術研究。攝影/陳正興、中華鯨豚協會

捕鯨打牙祭 鮮血染紅海水

每到春來,澎湖沙港村就有大批海豚洄遊,漁民出動數十艘船圍捕來的海豚轉賣發筆小財,或者宰殺分食。染紅的海水與碼頭,原是當地習以為常的場景,殘忍畫面卻於一九九○年被國際保育組織「信任地球」(Earth Trust)傳送到美國,引來國際撻伐。

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不忍臺灣人背負鯨豚屠殺者的汙名,開始投入臺灣鯨豚保育,力推鯨豚應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幾個月後,她做到了。

數百名志工 投入擱淺救援

「鯨豚媽媽」周蓮香一九九四年就出版臺灣第一本鯨類圖鑑,一九九八年成立「中華鯨豚協會」,協會至今訓練過數百名志工參與鯨豚擱淺救援、推廣鯨豚保育教育。周蓮香跑在救援最前線,也投入鯨豚研究建立學術後盾,十八年的學術生涯,等於寫了一部臺灣鯨豚的保育史。

最近,周蓮香關注中華白海豚,常奔波臺中到嘉義間、出海調查。周蓮香指出,中華白海豚棲地在水深不到二十公尺的淺水區,特別容易受到海岸開發的影響。西部海域可能只剩不到兩百隻,臺灣應該更重視沿海開發計畫帶來的環境影響。

三年生一胎 怎堪環境磨難

「鯨豚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周蓮香指出保護鯨豚的理由,而且它們生殖率特低,兩、三年甚至八年才生一胎,一輩子頂多只有十個孩子。而後天生存環境的磨難,更加速鯨豚瀕臨滅絕。

臺灣很幸運,全球八十五種鯨豚,三分之一都可在臺灣周邊海域看得到,但海裡卻危機處處,流刺網、不當開發、還有各式汙染,都是死亡陷阱。島內曾調查東部兩處漁港,每年的鯨豚誤捕量約兩千多隻;一分美國研究報告更曾估算,全球每天死於網中的鯨豚多達三十萬餘只。

中華白海豚 難容臺灣海域

生活在陸地,我們很難感覺到海洋哺乳動物消失。中華白海豚瀕臨絕種危機的問題,近年才漸受注意;傳說就是「美人魚」的「儒艮」,已經許久未曾出現在臺灣海域,周蓮香所知的儒艮標本,都是幾十年前的歷史。

周蓮香剛開始投入鯨豚研究和保育時,幾乎沒什麼人相信臺灣有鯨豚。多年後,海豚「阿通伯」在苗慄通霄海灘擱淺事件,為臺灣上了鯨豚保育重要的一課。

拯救阿通伯 編進小學課本

屬於「瑞氏海豚」的阿通伯在二○○○年落難,被救起後復健六十四天回到海洋,創下亞洲成功野放海豚的首例,這件事還被寫進小學教科書裡。

「那一刻,我等了十年。」在阿通伯成功野放之前,周蓮香處理過兩百九十個鯨豚擱淺個案,有十八次擱淺時還活著,卻還是回天乏術,「當年四十幾歲的阿通伯給我很大的鼓舞。」她笑著說。

救援擱淺鯨豚,必須動員大批人員,當時日夜輪班照顧阿通伯的志工,就有一百三十多人。他們平均年齡才二十歲,當起鯨豚保母令人動容,除了二十四小時排班泡在水池抱著它,給它溫暖和安全感,還幫它排便、清理水池、採血、打針、灌食,簡直像照顧親人一樣。

第三次野放 它才安全到家

恢復健康的阿通伯回到大海時,周蓮香合掌祈禱:「拜託拜託,千萬不要回來!」盼它儘快適應大海,但阿通伯沒多久就回來了。

「阿通伯太老了,回大海等於送死。」當時許多人主張留下阿通伯,擔心它無法再適應大海。阿通伯兩度折返、擱淺在它最早被發現的地方,折騰到第三次遠放到基隆外海,才成功回歸大海。十多天後,有人在衝繩附近發現它的行蹤,證實它已安全回家。

80多種鯨豚 醫療需求不同

至今臺灣成功救活的擱淺鯨豚只有五隻,難度高,是因各方麵條件都不足。周蓮香指出,鯨豚獸醫學幾乎是「實驗性的醫學」。人不論膚色、種族,身體結構與器官並無二致;鯨目有八十多種鯨豚,習性出入很大,救援、醫療的需求更是不同。

周蓮香一直夢想臺灣能有設備完善的「鯨豚保育研究中心」,長期推動鯨豚保育和研究。臺灣當前也還不像先進國家和地區,為鯨豚畫設「海洋保護區」,更缺乏一部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周蓮香沒放棄當推手,繼續催生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想讓鯨豚都有免於生存恐懼的自由。

【2008/06/08 聯合報】

 

責任編輯:包瑋瑋

相關焦點

  • 享受大海裡的平靜與緊繃——臺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
    這些年他用相機凝住的鯨豚生活的一瞬,留下的卻是臺灣壯闊海洋中神秘但是真實的記錄。長居花蓮,又習慣全臺到處跑的金磊,有著海洋人那種親切、誠懇又不拘小節的性格,講話明快,帶著我們走進那個早該熟悉的海洋世界。「全世界的鯨豚種類有近 90 種,單是臺灣就能看到 30 幾種,達 的鯨豚種類。
  • 兩岸專家共探「鯨豚研究和保護」
    當日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舉行。王丁以廈門為例,指出當地300多平方公裡的海域就維持著一個穩定的中華白海豚種群。該研討會自2005年首次在臺北舉辦,迄今已是第七屆,每兩年舉辦一屆。
  • 瑞氏海豚|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圖片來源:目擊者瑞氏海豚 Grampus griseus國家二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保護級別  DD 數據缺乏瑞氏海豚為全球性的鯨豚種類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的宜蘭南部至臺東縣,是賞鯨的主要觀賞種類之一。但於日本與斯裡蘭卡地區族群量減少,與該海域捕捉活動有關; 印尼海域則遭到魚叉捕殺 瑞士海豚也會遭到漁網誤捕,包括刺流網、延繩釣、與拖網。
  • 講座|邱仲麟:中國歷史上的鯨豚擱淺
    剖析歷史上鯨豚擱淺的案例,不僅可以還原文明古國的海洋生態,還能加深對思想文化、社會民俗變遷的了解。2019年11月29日,臺灣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邱仲麟在復旦大學應邀舉行「鯨豚擱淺:中國歷史上的例子」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馮賢亮老師主持,三十餘位來自校內校外的師生參與聆聽。講座開始前,馮賢亮老師對邱仲麟教授過去的豐碩研究成果進行介紹。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
  • 海豚與鯨的愛情結晶:「鯨豚」可凱馬魯(圖)
    「鯨豚」可凱馬魯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7日報導,在自然界當中雜交成功的物種並不多見,不過血緣相近的動物中有可能會雜交成功。「鯨豚」可凱馬魯(Kekaimalu)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bottlenosedolphin)和一頭偽虎鯨(falsekillerwhale)雜交而生的,可凱馬魯的父母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1985年的時候它們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裡生下了可凱馬魯。
  • 鯨豚類為什麼喜歡跟著大船?
    正因為鯨豚和鯊魚在人類社會中的形象不同,所以人們碰到了大型鯊魚一般都會敬而遠之,遇到了鯨豚就想下水和它們嬉戲。鯨豚類與人類的親近程度確實比鯊魚要高,尤其是海豚,經常聚集在人類的船隻周圍,跟隨船隻一起前行。網上關於此類現象最多的解釋是船隻的螺旋槳會將魚類吸進去攪碎,或者產生的尾流把魚群掀暈成為海豚的美餐,還有說法認為海豚天生就愛玩,喜歡騎浪,船隻掀起的巨大波浪就成了海豚的遊樂場。
  • 【環保】鯨豚擱淺怎麼辦?看看漫畫版海豚救助指南
    除了人為因素外,還有其它一些因素。鯨豚類擱淺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地磁幹擾、極端天氣、聲納系統和神經系統自然老化或因病損壞等都可能是成因,而化學汙染,海洋工程,船隻幹擾等人為因素,同樣可能造成鯨豚擱淺。儘管科學家分析出種種影響因素,但很多鯨豚的擱淺成因實際上僅停留在猜測階段,無法得到最終解釋,比如這一次江蘇擱淺的四頭抹香鯨。
  • 寬吻海豚與偽虎鯨雜交產下鯨豚(圖)
    「鯨豚」可凱馬魯      地球上的生物真的是千奇百怪,不僅時常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就在目前已知的生物當中,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雜交品種,由海豚與鯨結合產生的「豚鯨」就是其中之一。「鯨豚」可凱馬魯(Kekaimalu)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和一頭偽虎鯨(false killer whale)雜交而生的,可凱馬魯的父母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1985年的時候它們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裡生下了可凱馬魯。
  • 一頭偽虎鯨擱淺死於臺灣嘉義沿海,不排除是海洋汙染釀禍
    一頭偽虎鯨擱淺死於臺灣嘉義沿海,不排除是海洋汙染釀禍 偽虎鯨屍體。綜合臺媒報導,臺灣嘉義縣東石鄉沿海附近沙洲3日發現1頭鯨擱淺死亡,經確認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偽虎鯨(曾有報導稱短肢領航鯨),5日被拖吊至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了解偽虎鯨擱淺死亡原因,不排除是海洋汙染導致慘劇。
  • 臺灣花蓮:花東縱谷淺玩深遊(圖)
    對於僅僅去過一兩次臺灣的人來說,對花蓮的印象大抵有些模糊——環島遊的行程中,有時會順帶遊覽太魯閣,但短暫的邂逅,前後不會超過三小時,而太魯閣雖是花蓮知名度最高的景點,更被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那鬼斧神工的峽谷、斷崖奇景,卻也僅僅是花蓮的一個側面。
  • 102頭鯨豚大規模擱淺慘死,紐西蘭海灘變動物煉獄
    紐西蘭環保局25日證實,在紐西蘭東南部的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海灘上,發現大批鯨豚集體擱淺,雖然立即派人手協助搶救,仍有大量鯨豚不幸死亡,數量驚人超過120頭。 紐西蘭環保局於當地22日中午接獲通報,無奈發現鯨豚擱淺的查塔姆群島位在紐西蘭以東800多公裡,距離本島相當遙遠
  • 侏儒抹香鯨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3
    檔案所列動物,均為國家保護動物,受《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為保護動物,檔案所列出的坐標位置已經技術處理偏移,請勿按圖索驥,以身試法;目擊視頻投稿,請直接後臺聯繫,或發郵件至5639539@qq.com鯨鯊 | 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1
  • 臺灣一頭600多公斤重領航鯨擱淺獲救 曾被鯊魚咬傷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頭重達600多公斤的領航鯨,27日下午2點多在臺南安平海邊擱淺,經「海巡署」人員及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協助援救,傍晚6點多已送往臺南安南區四草鯨豚搶救池搶救。成大鯨豚研究中心表示,這頭領航鯨為母鯨,體長約360釐米,體重617公斤,分析是一頭領航鯨,目前生命跡象穩定。
  • 【冷知識】關於鯨豚類生物的味覺,你知道多少?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鯨豚類的味覺知識,在講述之前,首先先為大家細細講解一下關於「味蕾」的構造。 但失去了絕大多數味覺,對現代鯨豚類是不友好的。
  • 英國旅遊業巨頭—維珍假日宣布停賣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娛樂產品
    近日,在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推動下,旅遊業巨頭維珍假日(Virgin Holidays)宣布自2019年7月31日起,停止售賣所有涉及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娛樂產品。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全球野生動物顧問Jan-Schmidt Burbach博士維珍假日停止銷售和宣傳圈養鯨豚類動物的旅遊景點,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因為旅遊市場在近幾年開始發生了轉變。許多遊客已經意識到,參與野生動物娛樂活動會給動物帶來巨大的痛苦。
  • 【暢銷升級版】國內首本原創漫畫式鯨豚科普書更新啦,贈送鯨豚全家福大海報+貼紙
    今天介紹這位來自北京的自由插畫師李墨謙,筆名punklee, 網名熊貓朋克,他創作鯨豚的圖鑑,用萌翻大家的漫畫,科普動物知識。但可惜國內一直買不到一本合適的鯊魚圖鑑呢,所以在畫完鯨豚系列之後,出版了新書《有趣的鯨豚:圖解神秘的鯨豚世界》,這本書收錄了93種鯨與海豚的卡通圖鑑。作者通過卡通圖鑑和漫畫教程的形式,向讀者重點介紹其中40種簡要畫法和科普小知識。
  • 北海鯨豚調查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說起中華白海豚那可是北海無比珍貴的「生態名片」對於海豚們來說北海這片海域更是它們繁衍生息的家園近日儒艮保護區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一天內發現5個中華白海豚種群其中最大種群頭數達到30頭次這可是近三年來北海鯨豚調查中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 臺灣中華白海豚瀕危 不到100隻(組圖)
    臺海網4月12日訊 臺灣環保團體要向政府買地,保護受到嚴重威脅的中華白海豚。臺大生態所所長李培芬認為,可畫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護。
  • 臺灣旅遊攻略:臺灣七大離島風情,你更喜歡哪個?
    大家好,我是「仰望星空的讀書郎」,歡迎大家今天和我一起來繼續臺灣之旅。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臺灣七大離島風情。這也應該是大部分人對於臺灣最初印象的縮影吧。毫無疑問,澎湖是臺灣離島中最有名也是最能代表臺灣的一個。環島海濱帆檣林立,入夜時分,萬點漁火,閃爍海面,宛若星漢落地,蔚為奇觀。「澎湖漁火」乃被列入臺灣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