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偽虎鯨擱淺死於臺灣嘉義沿海,不排除是海洋汙染釀禍

2020-11-22 澎湃新聞

一頭偽虎鯨擱淺死於臺灣嘉義沿海,不排除是海洋汙染釀禍

偽虎鯨屍體。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嘉義縣東石鄉沿海附近沙洲3日發現1頭鯨擱淺死亡,經確認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偽虎鯨(曾有報導稱短肢領航鯨),5日被拖吊至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了解偽虎鯨擱淺死亡原因,不排除是海洋汙染導致慘劇。

臺灣「中央社」報導稱,嘉義縣農業處綠化保育科長石蕙菱4日表示,嘉義縣政府3日接獲民眾通報稱,東石鄉沿海附近沙洲有1頭鯨擱淺,研究鯨類的成功大學教授王建平前往察看,發現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偽虎鯨。

臺灣《聯合報》報導稱,王建平說,這是2018年發現的第36頭偽虎鯨屍體。至於這頭偽虎鯨是否因海洋汙染致死,有待解剖研究確認。之前發現的鯨屍死因包括生病、誤吞食海洋大量塑料垃圾。不過,這頭偽虎鯨分析死亡已有一段時間,鯨屍散發濃濃腐臭味。

嘉義縣救難協會接受農業處委託處理野生動物,5日清晨以水上摩託車行至白水湖沙洲,將偽虎鯨屍體拖回港,再用吊車吊運至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解剖研究。據了解,這頭偽虎鯨身長約4米,重約350公斤。

嘉義縣農業處透露,偽虎鯨在海豚科中的體型排名第三,生活在溫帶及熱帶海域。偽虎鯨正如其名,和虎鯨外型有些類似,也會攻擊其他小型鯨豚,但在分類上並不在同一屬,又名黑鯃、擬虎鯨、偽領航鯨、擬逆戟鯨,為海豚科偽虎鯨屬下唯一一種。

(原題為:《1頭鯨擱淺死於臺灣嘉義沿海 或為海洋汙染釀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擱淺,偽虎鯨,海洋汙染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偽虎鯨擱淺花蓮海攤 難存活被施行安樂死(圖)
    一偽虎鯨擱淺花蓮海攤 難存活被施行安樂死(圖) 2008年03月20日 16: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新網3月20日電 臺灣花蓮磯碕海域19日發現一隻偽虎鯨在海攤擱淺。
  • 阿根廷成功營救三頭擱淺虎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宇):據阿根廷媒體27日報導,在過去的三天裡,阿根廷大西洋沿岸地區連續有5頭虎鯨在海灘擱淺,其中三頭成功獲救,另兩頭不幸死亡。到目前為止,生物學家尚未查明擱淺原因。據報導,從本月24日起,5頭虎鯨在阿根廷東部的大西洋沿岸不同地點的海灘擱淺。經過當地居民、海岸警衛部隊和生物學家兩天的晝夜奮戰,到26日清晨,三頭虎鯨已脫離險境,順利重回大海。但另外兩頭在被發現擱淺時,一頭已死亡,一頭則生命垂危,最終不幸死於海灘。
  • 偽虎鯨
    偽虎鯨,生活於世界各地暖溫帶至熱帶海域,也常出現在臺灣東部外海一帶。偽虎鯨為海豚科偽虎鯨屬下唯一一種。
  • 偽虎鯨你真的了解嗎?偽虎鯨知識科普
    偽虎鯨,學名為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海豚科的一種動物。偽虎鯨,體形似虎鯨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
  • 眾人援救擱淺虎鯨 虎鯨為什麼叫殺人鯨 虎鯨為什麼不吃人
    眾人援救擱淺虎鯨始末 令人感動! 6月26日,在泰國普吉島海灘,人們盡力營救擱淺的偽虎鯨。當天,三十頭偽虎鯨在旅遊勝地普吉島的海濱擱淺,其中二十九頭在當地居民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獲救。延伸閱讀:最近在美國電視臺熱播的一部海洋紀錄片詳盡的介紹了虎鯨這一強大而又悲哀的海洋族群。這種智商極高(約等於海豚)的海洋生物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洋霸主,成年虎鯨能以長到10米左右最大的可以達到15米,體重近18噸,這麼龐大的體型還是群體狩獵,在大海當中經常集體不捕獵體型比自己還要大的鯨類。
  • 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偽虎鯨群體,外形和虎鯨很相似,體色完全不一樣
    近日在國內南海北部某海域出現偽虎鯨群體,是我國科研人員第一次在該海域發現並記錄到該類動物群體。虎鯨,人們很熟悉,偽虎鯨,聽著讓人覺得奇怪,實際上虎鯨和偽虎鯨都屬於海豚科,外型上也很接近類似,但體色完全不一樣,虎鯨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而偽虎鯨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
  • 遊客海邊瀟灑扛走偽虎鯨幼崽,結果悲劇了...
    目擊者稱,事發地為海陵島海灘,該疑似海豚當時擱淺在沙灘上,長約120釐米,身上有傷痕。一名遊客在圍觀時突然將其扛走,驅車離開。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鑑定,確認該「海豚」為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偽虎鯨屬的偽虎鯨幼崽,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遊客海邊瀟灑扛走偽虎鯨幼崽,結果悲劇了......
    目擊者稱,事發地為海陵島海灘,該疑似海豚當時擱淺在沙灘上,長約120釐米,身上有傷痕。一名遊客在圍觀時突然將其扛走,驅車離開。 扛走「海豚」的男子5月4日,廣東省漁政總隊閘坡大隊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發函申請鑑定該「海豚」種類。
  • 虎鯨追海豹上癮,一不小心擱淺在岸邊,一躺就是8小時
    加拿大海邊一頭虎鯨不幸擱淺,一群好心志願者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花了8個小時的時間,設法把虎鯨完好無損地送回了大海。01幼年虎鯨擱淺,原因竟然是……加拿大卑詩省哈特利灣,巖石之中驚現一頭虎鯨。海灣負責人接到消息後,帶著一群志願者趕來救助它。
  • 鯨魚做客青島近海 或是一頭虎頭鯨
    「有一些比較了解的朋友在看了視頻後,依稀辨認出這是一頭虎頭鯨。 」劉翔東說,「大家都說,這說明咱們青島這邊水質變好了,所以把鯨魚吸引過來了。 」記者了解到,虎頭鯨一般也稱作偽虎鯨,是海豚科偽虎鯨屬下唯一一種,體形似虎鯨而較小,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
  • 200人接力舀水救活擱淺鯨魚
    兩頭鯨魚6月5日清晨被發現在紐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海灘擱淺。救援人員趕到時,其中一頭鯨魚已經死亡。     紐西蘭環境保護部工作人員、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組織Project Jonah的醫療隊員以及當地居民共200餘人,對倖存的鯨魚進行了緊急救援。
  • 虎鯨捕捉海豹時不慎擱淺,靠鼻孔呼吸一直硬撐
    虎鯨也稱殺人鯨,是海洋中的巨型哺乳動物,喜歡捕殺企鵝、海狗和海豹,甚至是同樣為海洋一霸的鯊魚。虎鯨體型龐大,成年雄虎鯨體長約為9米,體重約為9噸,而剛生下來的虎鯨就重達180公斤,相當於一隻成年雌虎的重量。在國外的一片海灘上,有兩頭虎鯨擱淺了。
  • 男子海邊瀟灑扛走偽虎鯨幼崽,結果攤上大事了.....
    目擊者稱,事發地為廣東陽江海陵島海灘,該疑似海豚當時擱淺在沙灘上,長約120釐米,身上有傷痕。一名遊客在圍觀時突然將它扛走,驅車離開。5月8日,媒體記者從廣東漁政總隊閘坡大隊獲悉,5·1海陵島「扛豚」遊客已經找到。被扛走的海豚確認為偽虎鯨幼崽。
  •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
    周蓮香跑在救援最前線,也投入鯨豚研究建立學術後盾,十八年的學術生涯,等於寫了一部臺灣鯨豚的保育史。 最近,周蓮香關注中華白海豚,常奔波臺中到嘉義間、出海調查。周蓮香指出,中華白海豚棲地在水深不到二十公尺的淺水區,特別容易受到海岸開發的影響。西部海域可能只剩不到兩百隻,臺灣應該更重視沿海開發計畫帶來的環境影響。
  • 疑風浪巨大被捲入港口 8隻小虎鯨擱淺臺南3死2傷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二日電 臺北消息:八隻小虎鯨今天上午被發現擱淺在臺南縣將軍鄉將軍漁港南側海灘  《聯合晚報》今天報導說,上午十點多,這些小虎鯨被發現在將軍漁港的二十三和二十四號堤防之間載浮載沉。其長度約在一點五至一點八米。  隨後,臺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成功大學、臺南縣政府、鯨豚救援協會等單位人員相繼趕到現場,全力投入搶救小虎鯨的工作。
  • 虎鯨是海洋霸主,還有什麼動物能威脅到它?
    外表萌萌,對人無害,實則海洋頂級殺手,又有海洋狼群或海洋強盜之稱,這就是當今的海洋動物界霸主虎鯨,那麼是否還有動物能威脅它們甚至擊殺虎鯨呢? 此處的擊殺並非是指有能力主動捕食虎鯨,而是有辦法或者有機會擊殺虎鯨即可。
  • 七頭虎鯨在阿根廷海灘擱淺,眾人合力救助,成功讓六頭重返海洋!
    海洋生物若太靠近海岸,或者由於退潮等原因,導致浮力不夠,海洋生物就容易被困在淺灘,特別是鯨魚等大型海洋生物容易擱淺。近日在阿根廷Mar Chiquita海岸,發現了七頭虎鯨集體擱淺,若不及時讓它們回到海洋中,很有可能導致虎鯨集體死亡。
  • 英國調查近20年前第一頭擱淺的小虎鯨 解剖後發現胃裡有一大塊塑料
    )擱淺事件。專家稱,這頭年輕的雄性虎鯨大約15英尺(4.5米)長,在英國東海岸的沃什鹽沼擱淺,被認為是幾周前死於林肯郡霍爾比奇鎮附近。倫敦動物學會是鯨類擱淺調查項目的合作夥伴,該項目自2001年起在英格蘭和威爾斯進行調查,當時首次確認虎鯨擱淺。
  • 臺灣自由行,馬祖南竿藍眼淚生態館
    導語:臺灣自由行,馬祖南竿藍眼淚生態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這裡在藍眼淚大出的季節也是南竿還蠻有名的追淚景點,因為剛好就位於我們這次入住的民宿下方,步行下去真的很方便,沿海步道旁有漂亮的海洋彩繪,也是個隱藏版的網美打卡點,我們一開始在民宿往下看的時候還以為是這棟建築物,因為外觀也有美麗的海洋彩繪。
  • 英國海灘現虎鯨屍體,死狀慘烈!專家更發現虎鯨正遭人類毒害
    虎鯨屍體是由設得蘭群島主島西海岸的一位當地居民發現的,這頭虎鯨的屍體距離海岸線至少有25米,這是非常罕見的。在發現虎鯨屍體後,島上Hillswick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對屍體進行了善後。他們指出,這是一頭年輕的虎鯨,大約2到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