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的海豚缺乏攻擊性其實是被誇大化了。被捕撈囚禁起來的寬吻海豚(可能也包括刺豚)之間會建立起等級制度,在整個等級群落中,領頭的海豚可能會通過威脅其他海豚顯示出攻擊性,它們會張開大嘴或者是叩擊上下頜以展示自己的權威。也曾經觀察到野生海豚之間會發生戰爭,在戰爭中一頭海豚會用自己的牙齒刮咬另一頭海豚的背;有些種類例如寬吻海豚可能會攻擊其他較小種類的海豚(例如斑點原海豚和飛旋海豚);人們還曾觀測到寬吻海豚攻擊並殺死港灣鼠海豚。
海豚種群之間的食物差異在它們的外形以及牙齒形狀上都有體現。例如:那些主要捕食魷魚的種群一般都長著圓圓的前額、鈍鈍的嘴喙,且(通常)生齒稀疏。虎鯨的食物還包括海生哺乳動物以及鳥類,其前額非常碩大。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接收、聚焦聲音信號,以便可以精確定位行動敏捷且移動迅速的獵物。該科中的其他一些成員則主要捕食魚類,它們顯示出機會主義捕食者的特點,可能會捕食在一定範圍之內所碰到的任何物種。還有一些種類,例如寬吻海豚以及駝海豚,儘管它們也捕食生活在海底的魚類以及遠海魚類,但它們的食物主要是近海魚類。其他種群,例如斑點原海豚屬和真海豚屬中的成員則更喜歡出海捕食遠洋魚群,既捕食那些靠近海面的魚類,諸如鳳尾魚、鯡魚、毛鱗魚,也捕食那些生活於深海的魚類,諸如燈籠魚。
多數海豚偏愛捕食魷魚,甚至小蝦。這些重疊對於界定種群之間的捕食界限造成了困難。避免食物重疊的方法之一就是遠離有相似食物需求的其他海豚。在東太平洋的熱帶海域,斑點原海豚大量捕食生活於遠海岸的海面附近的魚類,而與其有相似食物需求的飛旋海豚則會在較深層的海域捕食,這兩種海豚也有可能每天都在不同的時段進食。
生活在較深海域的海豚習慣成群活動,數量可達1000隻或者更多,成員之間會協作捕食魚群。近海岸的種群會組成較小的群落,通常為2~12隻海豚,這也許是因為它們所捕食的獵物密度小。遠海岸處,海豚群可以擴展綿延形成一條帶子,寬20米到數千米不等。由5~25隻海豚組成的小組群更喜歡併入到大的組群之中去。海豚經常沿著水下陡坡或其他地標移動,它們也能夠利用潮流,以確保高效的旅程。當魚群大量出現時,海豚會聚集起來進行捕食活動,也許它們有時會略顯忙亂,但實際上卻是在通力合作,聚集魚群使其成為密集的團,這樣海豚就可以迂迴行進一口接一口地吞食。
無線電跟蹤研究顯示出海豚家族的領域大小,從寬吻海豚的125平方千米至暗色斑紋海豚的1500平方千米,面積大小各不相同。人們目前觀察到有些寬吻海豚連續繁衍的後代佔據同一區域已超過了28年。而斑點原海豚一年內個體遷移距離的紀錄已超過1800千米,這對於遠海種群而言,也許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