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封面新聞記者6月19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當天發布。長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考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據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關於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的有關規定,經組織科學評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共同形成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的說明》,《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上述說明指出,調整原則第一項即為瀕危性原則。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對我國脊椎動物的評估等級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分類與標準為重要參考,包括種群結構、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範圍、質量及其變化速率等因子,重點關注野外種群有滅絕危險的「極危」物種、分布區狹窄、野外種群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和野外種群數量下降明顯或持續下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易危」物種。例如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長江江豚等被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長江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江豚唯一淡水亞種,也是江豚由海入江進化歷程的唯一見證物種,同時又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作為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旗艦物種、長江淡水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江豚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保護等級為極危,為第三等級(僅次於滅絕和野外滅絕)。據了解,經多年努力,我國已建立15個長江江豚保護相關的保護區,覆蓋40%長江江豚分布水域,保護近80%的種群,初步構建了一群「避難所家園」。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種群數量已上升至約1012頭。
記者注意到,上述說明還指出,對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等尚無確切證據證明在我國有自然分布的熱點敏感瀕危物種,考慮到如科學新發現確定屬於我國自然分布物種以及可通過生態修復措施等重新建立和恢復其野外物種,因此將該類物種一併列入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