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範圍大大增加

2020-10-05 愛濰坊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受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範圍大大增加

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綠色家園)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

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

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新修訂的《名錄》變化很大,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範圍大大增加,擬新增青頭潛鴨、黃胸鵐等300多個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保護等級擬升為一級,藏羚、藏野驢等物種擬降為二級。

瀕危性,是物種保護級別調整的首要原則。

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時坤表示,這次《名錄》調整,突出了嚴格保護的原則,符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的評估結果,及時列入了我國近年新發現、新分布記錄的珍貴、瀕危獸類。

白頰獼猴、亞洲胡狼、懶熊、紅鬣羚等物種,納入重點保護範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物種在西南地區呈小種群或邊緣性分布,是當地動物區系的重要組成,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珍貴成員。需依法保護這些動物的野外種群,並對其棲息地開展重點保護。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認為,《名錄》調整一大亮點在於,列入因人類開發利用影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物種。「比如黃胸鵐,不完全滿足列入的科學標準,但因為過度捕獵導致野生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次調整擬新增為一級保護動物。」

「以雀形目為代表,被捕捉做鳴禽的,如歌百靈、雲雀、畫眉等;做觀賞的,如各種相思鳥、鴉雀等,這些鳥類看似數量眾多,但面臨著嚴重盜獵壓力。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會極大提升對盜獵、非法貿易和利用的打擊力度。」陸軍說。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名錄》只列明在我國境內自然分布或有自然分布記錄且原產於我國的野生動物,不包括原產於境外的野生動物。有些物種符合列入的科學標準,但社會關注度極低,一旦列入反而可能加劇非法獵捕和貿易風險,暫時不考慮列入。

列入《名錄》意味著保護項目和保護經費增加,將有力促進種群和棲息地逐漸恢復

《名錄》一下子新增這麼多物種,是不是這些物種生存狀況都堪憂?

「其實並不一定。」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教授張偉認為,一方面,在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物種保護能力越來越強,有能力把更多的物种放進重點保護範圍。另一方面,隨著分類學發展,許多物種的中文名和學名已不同於名錄發布之初,《名錄》調整考慮了這一重要變化,客觀上導致納入保護範圍的物種增多,這也體現了我們對動物的認識更科學了。

納入重點保護範圍,對一個物種來說意味頗多。時坤介紹,是否列入《名錄》,直接影響物種的研究投入、保護政策、司法執法等,包括物種保護項目的設置與投入、自然保護區建立或升級、國家公園規劃、重要棲息地劃定、打擊盜獵和非法貿易、相關案件的認定和判罰等。「一些已經列入《名錄》的動物,如大熊貓、藏羚、朱䴉等,隨著保護項目的開展和保護經費投入的增加,其種群和棲息地逐漸恢復,這些物種受威脅狀況顯著降低。」

值得關注的是,在徵求意見稿中,人們印象中長期瀕危的藏羚、藏野驢等物種擬降為二級。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打擊盜獵取得顯著成效,藏羚種群明顯恢復,藏野驢、蟒等物種都有類似情況。」張偉說,這些物種退出瀕危「明星」動物之列,是基於科學評估的結論,是保護工作成效的體現,也給保護工作帶來成就感和繼續前行的信心。

物種保護等級降級會不會導致保護成果功虧一簣?也有專家有這樣的擔憂。「藏羚、藏野驢等物種,經過艱苦努力,種群得到恢復。一旦保護等級降為二級,破壞物種違法成本降低,有可能導致盜獵行為反彈,威脅物種生存。」時坤表示。

當然,沒進《名錄》並不意味著物種完全得不到保障。「旗艦物種,比如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是地區生態保護的代表物種,保護它的生境,關係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張偉說,旗艦物種納入重點保護範圍,受益的不僅是這一個物種,而是一整個生態系統。

張偉表示,棲息地縮小和質量下降是很多野生動物共同面臨的生存威脅。國家和地方基於各種保護目標,在全國各地設立自然保護區,惠益在同一地區同一生境下分布的其它物種。「設立保護區,可以落實對未列入《名錄》的一些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此外,野生動物保護法還規定了地方重點保護名錄和「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對一些受威脅狀況不太嚴重的物種,實施分級分地保護,結合劃定禁獵區、禁獵期,這些措施都有助於保護這些動物的生息繁衍。」張偉說。

應構建合理的《名錄》進出機制;提高社會認知,避免因為不了解《名錄》、不熟悉法律而違法犯罪

《名錄》徵求意見出爐後,不少專家和保護組織提出反饋意見。

有專家表示,2015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是目前《名錄》調整的主要參照,但紅色名錄對相關物種的評估已經過5年,物種的受威脅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因此影響《名錄》調整的準確性。評估中沒有海洋魚類,我國多數海洋魚類資源情況不清楚,且海洋保護區面積比較小,導致整個海洋保護進程延遲,不利於這些瀕危和極度瀕危海洋魚類的保護。

隨著野生動物調查和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未來還有更多瀕危物種出現。環保民間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專家認為,對於新發現和報導的物種,由於多為種群數量較小、分布區局限且脆弱的狹域分布種,如果沒有列入《名錄》,建議以二級或以上級別進行保護,待《名錄》更新時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進行調整。張偉建議,加大科研投入,加大物種資源調查監測力度,科學評估種群狀況,依法定期更新或調整《名錄》,構建合理的《名錄》進出機制。

如何協調好《名錄》、地方重點保護名錄以及「三有」名錄之間關係?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於文軒建議,實行一般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將非珍稀、非「三有」的野生動物都納入法律保護範圍。「應對現行的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名錄進行整合,解決名錄間物種交叉重疊問題,形成全國統一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並基於名錄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更新和公開。」

「要加強對商業性利用的合理規制。嚴格限制野外種群的獲取,只有在沒有人工繁育種源的情況下,方可允許利用野外種源。因科學研究等用途利用野生動物,應當建立淘汰野生動物流向監督機制。」於文軒說。

時坤建議,一旦物種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後,應儘快制定拯救計劃,恢復受威脅物種種群與棲息地。還應結合保護地建設,加大力度保護珍稀物種的棲息生境。「物種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並不意味只有國家有保護責任,地方應與國家協同,建立基層保護機構,責任落實到縣區一級。」

「某個物種列入《名錄》後,或保護級別提升後,破壞這個物種的量刑標準、法律責任將會有很大的不同。」陸軍表示,一旦意識到可能面臨的法律責任,一些人的違法行為就會收斂。《名錄》正式公布後,要做好宣傳,提高社會認知,避免有人因為不了解《名錄》、不熟悉法律而違法犯罪。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
    記者統計發現,此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將約400個物種新增或提升保護級別。這也是該名錄自1989年實施以來,第一次進行大規模調整。其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的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 長江江豚等,自然種群已極其瀕危的北方銅魚,遭到過度獵捕造成野生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的黃胸鵐等,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環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30年來首次大改,長江江豚擬升為一...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兩部門公開徵求意見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胡璐)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我國擬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兩部門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遵循了瀕危性、珍貴性、相似性、預防性、兼容性、關注度等多個原則。
  • 國家修訂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受保護範圍大幅增加
    本報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開始就修訂內容陸續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是對1999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首次大幅修訂。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 長江江豚擬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6月19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當天發布。長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考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兩部門擬對現行名錄進行調整。如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長江江豚等擬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黃胸鵐在鳥類貿易中佔有很大份額,由於錯誤宣傳其藥用功效,遭到過度獵捕造成野生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考慮將其新增為國家二級保護等。這些調整你同意嗎?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豺的整個種群狀況危在旦夕,建議豺的保護等級升為一級。」時隔30餘年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將迎來首次調整,目前正公開徵求意見。上述來自環保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呼籲便是眾多意見之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化頗大,新增347個物種,比初版收錄的物種總數還多。包括畫眉、啄木鳥、田螺等都被增列入名錄中。
  • 兩部門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今日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資料圖:海關查獲的穿山甲鱗片。《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現有名錄將進行調整
    6月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兩部門擬對現行名錄進行調整。如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長江江豚等擬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阜新關注: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黃河「最神秘魚」或升級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對《名錄》進行調整和修訂,有利於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我國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增百餘種鳥類,雲雀等籠養鳥在列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這份名錄及其等級是以我國鳥類的分布和數量為主要依據,同時參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等級,評估標準更加科學,更加真實地反映了鳥類的實際生存現狀。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錄》將調整,修訂「三有」動物名錄
    會上,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王維勝介紹,對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活動,國家林草局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各有關部門近年來多次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項執法行動,也取得了很多戰果和成效,但是仍未從根本上遏制這一現象。
  •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有調整 7月27日前向社會徵求意見
    山西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 葛海霞)今天,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和《山西省實施辦法》第三條關於對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的有關規定,該局組織力量對1991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的《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了增補,經科學評估,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農業農村部今日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施行,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73種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近日修訂完成並公布施行。名錄中,屬我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狼、大白鷺等共173種。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保護野生動物,既是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基礎,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更是確保國家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和《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三條,我省對《山西省重點保護名錄》進行了調整。參照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調整的瀕危性、珍貴性、相似性、預防性、兼容性、關注度等原則,本次調整後,《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173種。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
    原標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動物那樣保護野生植物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植物3.5萬多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其中超半數物種是我國特有的。但是由於生境破壞、人為過度採挖、外來物種入侵、自然災害頻發等,我國野生植物保護形勢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