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數量增至15萬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
-
二十年來西藏那曲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原標題:二十年來那曲地區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位於藏北的那曲地區擁有著廣袤的草原,和人類一起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還有數量繁多的各類野生動物。從1993年在羌塘草原上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和色林措自然保護區,生長在這裡的野生動物得到良好的保護,數量也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
-
可可西裡:5年未聞盜獵槍聲 藏羚羊數量逐步恢復
青海新聞網訊 5月8日,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才達在即將展開的大規模巡山行動前宣布:自2006年以來,可可西裡在藏羚羊保護行動中,未發現一起武裝盜獵案件,神秘迷人的可可西裡已經5年未聞盜獵槍聲。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15萬隻左右
新華網拉薩2月7日電(記者邊巴次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環保局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加大對藏羚羊的保護力度,同時加大對高原環保工作的投入,目前,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達到了15萬隻左右。 近幾年來,藏羚羊主要棲息地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家級保護區。
-
1萬多頭野犛牛,10萬多隻藏羚羊,8萬多頭藏野驢,這處草原很熱鬧
野犛牛身上披著黑褐色的毛,走起路來威風凜凜。當它豎起尾巴,鼻冒「青煙」時,人們就得當心了,即便是越野車,也不是它的對手。 尤其是金絲野犛牛,被譽為「藏地神牛」,是藏地最珍貴的「神獸」,且只有羌塘獨有,當地藏族同胞都以見到金絲野犛牛為榮,據說每一個見到金絲野犛牛的人,好運會伴隨一生,但是金絲野犛牛可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它們嗅覺非常靈敏,可依靠風向收集氣味以躲避人類,尋找極其不易。
-
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接近40萬隻,是我國動物保護的典範
說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數人都會想到大熊貓、金絲猴、朱䴉、老虎、雪豹等,這些動物在我國的數量多的三四千隻,少的只有幾十隻,所以一級保護動物在多數人眼裡就是那種非常稀少、處於滅絕邊緣的物種。那麼,有一種一級保護動物數量都快接近40萬隻了,你相信嗎?
-
最近一年盜獵率為零 藏羚羊種群數量已達三萬多隻
大的種群二三百隻,小的也有二三十隻。每個種群只有一頭公羊,它是藏羚羊發情期的勝利者。它戰勝所有挑戰的公藏羚羊,獨自享有一個種群中所有母藏羚羊,然後帶著懷孕的母羊,踏上產仔地的徵程。 每年6月末到7月初,一群又一群的藏羚羊陸續到達卓乃爾湖和太陽湖畔。這是這裡一年一度最繁榮的時期。一群又一群的藏羚羊有組織有規矩地佔有自己的地盤。
-
可可西裡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
新華社西寧9月5日電(記者李亞光)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隨著三江源生態整體趨好,近年來可可西裡地區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從側面展示了該物種種群的健康恢復態勢。 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
-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超7萬隻 旅遊穿越成新隱患
(原標題:可可西裡申遺一周年:藏羚羊數量超7萬隻,旅遊穿越成新隱患)
-
中國藏羚羊種群數已恢復至20餘萬隻
中國藏羚羊種群數已恢復至20餘萬隻 藏羚羊種群持續恢復,這和世界各國協同打擊藏羚羊絨製品貿易密不可分。」9月6日,青海省林業廳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董德紅表示。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告訴記者,根據初步統計,目前可可西裡、阿爾金山、三江源和羌塘四大自然保護區境內的藏羚羊數量已經恢復到20餘萬隻。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犛牛養殖大省和犛牛資源大省,存欄近500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8%,居全國首位。 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制高點,號稱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刻畫了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青海犛牛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州等以 「三江源」 為中心輻射的周邊草原牧區,放牧區域佔青海總面積的一半。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和央視報導團隊,在亞洲最大的陸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開為期二十天的《2020我們與藏羚羊》科考活動。
-
藏羚羊與綿羊山羊親緣關係最近
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組與青海大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的關於藏羚羊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論文A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
-
羌塘保護區藏羚羊種群恢復到20萬隻以上
本報訊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已由原來的5萬隻至7萬隻,恢復到目前的20萬隻以上,野犛牛有1萬隻,藏野驢由3萬多頭增加到9萬多頭,雪豹、盤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恢復性增長。
-
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活動於雪線下緣。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低為「易危」 藏羚羊降為「近危」
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獲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有23928個正遭受滅絕的威脅,佔比28.84%。
-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背後:連續8年未發生藏羚羊盜獵案
同時,還滿足世界自然遺產標準(x):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 據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科此前介紹,此次申報區總面積共600萬公頃,其中提名核心區面積370萬公頃,外圍緩衝區面積230萬公頃,涵蓋了該保護區全境以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持總體穩定 青海湖鳥類增多藏羚羊達到7萬多隻...
每年三、四月,成群的水鳥翻山越嶺集結在青海湖畔求偶、繁殖和育雛。 在青海湖棲息的兩百多種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最為珍貴。每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和當地牧民用石頭、稻草和蘆葦,在溼地和湖面,為黑頸鶴築巢;生活在布哈河口溼地不遠處的牧民每年6月上旬,都會準時趕著羊群遷徙到別的草場,為棲息在這裡的黑頸鶴和其他水鳥提供舒適的繁殖環境。
-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隻增加到目前的10萬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