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
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根據西藏林業部門百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結果顯示,藏羚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西部近80多萬平方公裡的高寒荒漠地區,其中80%的區域在西藏羌塘境內,世界上藏羚羊種群數量的70%保存在西藏羌塘境內。
江白說,西藏幾十年來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全面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建設,使西藏擁有的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其中,不僅包括藏羚羊、黑頸鶴等,還包括國際動物界認為早已絕種的西藏馬鹿。在20世紀90年代,西藏馬鹿被重新發現,如今其種群在不斷擴大。
由於藏羚羊皮毛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昂貴,上世紀80年代,這種野生動物遭毀滅性捕殺,數量從原來的20萬隻銳減到不足2萬隻,成為國際瀕危物種。直到國家在藏羚羊主要棲息地成立四大保護區,藏羚羊的數量才逐步恢復。
據介紹,自1998年以來,西藏加強了對藏羚羊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巡護工作,嚴厲打擊和積極防範針對藏羚羊的犯罪活動,使境內藏羚羊得到有效保護。位於西藏北部、總面積達29.8萬平方公裡的羌塘保護區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擁有藏羚羊種群數量最多的保護區,現有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雪豹等400多種野生動物。
為保護藏羚羊這種被稱為「高原精靈」的珍稀野生動物,2010年9月7日在青海省西寧市籤訂了四大保護區聯手保護藏羚羊協議,每年將共同開展聯合巡山巡護、棲息地保護、科學研究、人員交流、信息互通、協同辦案、生態教育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