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拉薩開往西寧方向的K9802次列車上,播音員吳亞亭正向旅客們介紹藏羚羊。透過疾馳的列車車窗,能看到遠遠近近的一群群藏羚羊的身影掠過,它們矯健的身姿、雪白的臀部格外引人注目。
綿延千裡的青藏鐵路穿越了中國可可西裡、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藏羚羊在廣袤的原野上覓食、嬉戲,成為青藏列車旅客眼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吳亞亭告訴記者,每次列車運行到可可西裡、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唐古拉山以及藏北高原「神湖」措那湖等處,她都會用藏、英、漢三種語言講解沿線生態保護小常識,介紹藏羚羊繁衍、遷徙、保護的相關知識。「現在列車播音員和乘務員都已成為沿線環保宣傳者。」
「曾經有一位荷蘭導遊告訴我,中國政府在青藏鐵路沿線的生態保護工作值得尊敬。作為一名綠色天路上的鐵路職工,我們都感到挺自豪的」,吳亞亭動情地說,「看著雄渾壯闊的雪域高原上藏羚羊伴著列車歡快奔馳,看著列車上中外遊客為記錄下沿線美景不停地按下快門,我感覺特別幸福」。
「青藏鐵路不僅是一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也是一條生態環保鐵路、綠色人文通道」,青藏鐵路公司工務部凍土技術室主任王進昌說,「開通近7年來,青藏鐵路公司先後投資1.95億元,積極改善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沿線野生動物。」
王進昌說,青藏鐵路在設計之初,就根據藏羚羊生活習性、遷徙線路等,多方徵求意見,專門為野生動物建立了33處「綠色通道」,保障了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遷徙產仔。
全線通車以來,一線的鐵路職工也長期致力於沿線生態與野生動物保護。
於本藩是青藏鐵路公司格爾木工務段唐古拉車間職工,他說,在格拉段工作的職工都要承擔報告野生動物活動、遷徙和使用通道情況的義務和責任,作業人員施工時如遇野生動物遷徙,必須遠離等候,各類機動車也要暫停工作。「保證野生動物順利遷徙和沿線生態恢復已成為鐵路職工的自覺行動。」
如今,青藏鐵路公司格拉段職工還在沱沱河、楚瑪爾河、措那湖等地試驗種草43公裡,約81萬平方米。
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肖鵬虎告訴記者,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近7年來,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藏羚羊數量由2006年的近5萬隻增加到目前的6萬隻左右,其種群數量正在逐漸恢復之中。
每年夏季,分散在不同區域的藏羚羊都會通過「綠色通道」,從不同的棲息地出發,向可可西裡腹地的卓乃湖、太陽湖、可可西裡湖一帶遷徙、生兒育女,完成一年一度的「生命之旅」。
「在這條綠色天路上,藏羚羊更需要人類的保護,成為我們一路的風景。」王進昌說。(記者 呂雪莉 李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