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一周年重訪:藏羚羊與列車已成老朋友

2020-12-05 搜狐網

  在路上:青藏鐵路一周年重訪

  7月1日,是青藏鐵路通車一周年紀念日。

  七年前,有中國鐵路建設「鐵軍」之稱的中鐵十八局集團,派出精兵強將,從天津出發,來到世界屋脊,擔負起世界鐵路海拔最高點的青藏鐵路建設。這段鐵路位於高寒缺氧、氣候「一天四季,十裡不同」的藏北無人區,要穿過雪山、峽谷、河流、沼澤等幾乎所有複雜地形。他們「出生入死」,歷經艱辛,在這片「生命禁區」裡,創造了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蹟。2005年8月24日,青藏鐵路道軌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車站實現接軌。中國鐵路在他們手中,成功地越上了世界鐵路之巔。

  「青藏鐵路徹底打破了長期困擾西藏的交通瓶頸,為產業建設創造了基本條件,首先『火』了西藏旅遊業。」提及火車進藏一年來的影響時,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雲說。

  一年來,青藏因為鐵路發生了哪些變化?曾經為鐵路通車「出生入死」的建設者們,如何評價這段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天路」歲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重走青藏線,重訪青藏鐵路建設者,重新感受這條改變青藏歷史的鋼鐵「哈達」。

  天路周年行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西藏報導

  西藏,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撥動心弦的夢。但長久以來,親近她只有三種方式:徒步、汽車和飛機,很多人因此望而卻步。

  一年前的7月1日,這樣的歷史被改寫: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從此,人們「坐著火車去西藏」的夢想照進現實,而祖祖輩輩不知火車是何物的藏民們也第一次聽到了汽笛聲,並且能夠坐著「美廓爾」(藏語「火車」的音譯)去北京啦!

  一年來,這條鐵路給西藏帶來了什麼?西藏因為這條鐵路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我們的列車會跨越橫空出世的莽莽崑崙,穿過長江源頭沱沱河,翻越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繞過嫵媚迷人的藏北草原,直抵神奇秀麗的拉薩河畔。」這可能是史上最有詩意的列車廣播詞了。

  北京西至拉薩T27次列車的運行時間是48小時,時間雖然漫長,但足夠讓你徹底地平靜下來,去欣賞那純淨的藍天和白雲。或許更為特別的,是那種逐漸接近的感覺。

  環保是人們對青藏鐵路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建設青藏鐵路約262億元的總投資中,僅環保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就高達15.4億元。從格爾木站開始,所有進藏列車均不外排汙,「一滴水都不允許留在車外」。對於垃圾、汙水和糞便等,列車上設有專門的收貯裝置,真空壓縮後在固定站點統一處理。此外,鐵路沿線還專門修建了33處供藏羚羊、野犛牛等野生動物遷徙穿行的通道……

  「藏羚羊,那是藏羚羊。」列車駛入可可西裡後,車廂沸騰了。車窗外,藏羚羊和藏野驢開始成片成片地出現。

  6月15日公布的青藏鐵路國家驗收報告顯示:藏羚羊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正逐步熟悉利用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遷徙。據乘務員介紹,列車剛開通的時候,藏羚羊、野犛牛是不敢接近的,「可能是沒見過這大傢伙吧!可是現在,它們和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

  拉薩街頭。20歲的喇嘛拉巴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著唐卡中描繪的故事。

  給遊客當導遊是寺廟安排給拉巴的工作。據他介紹,寺裡每個月會給僧人們一定數目的生活費,具體數目根據工作的大小和檔次決定,實行「按勞分配」。拉巴說他正在學英文,「英文嚮導收入多很多,而且有小費。我就可以多買金粉,為佛塑金身了。」

  拉巴很像是拉薩這座城市的一個縮影、一個符號。

  當一個手持轉經筒、身著藏裙的中年女人和一個韓流打扮的時尚女孩在街頭錯身而過;前一秒你還在仰望著雄偉而神秘的布達拉宮,眼前是已經延續了千年的景象:閃亮的金頂、翻飛的經幡、周圍磕著長頭的信徒;而只要一轉身,下一秒你就會看到北京路商業街,如果忽略那些寫滿藏文的招牌,它看上去和一個中等城市並無二致。

  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在這個城市裡,布達拉宮是有些孤獨的。

  幾乎每個來到拉薩的遊客,都會去參觀布達拉宮。

  為了保護古蹟,布達拉宮每天都限制參觀人數,很難買到票。據說有很多人等了幾天都拿不到門票,只好找黃牛黨,一般加價100元至200元不等。

  進入布達拉宮是需要「實名制」的,不僅要填寫表格、出示身份證,還要通過嚴格的安檢。而且限時一小時必須遊覽完畢。

  以往到西藏旅遊的多是自駕者和背包客,但是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行社以團隊遊的方式進入。西藏的旅遊業進入了井噴式的發展時期。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旅遊局了解到的資料顯示:2006年西藏接待遊客突破250萬人次。而今年1至5月,西藏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7254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2.7%,創下歷史新高。旅遊總收入也達到了63624萬元,同比增長78.6%。

  「以前拉薩的遊客不多,而且大多是裝備齊全的戶外運動分子,衝鋒衣、登山鞋、電臺和對講機。現在街上全是旅遊團,老人、小孩什麼人都有,連穿高跟鞋上布達拉宮的都有。」遊客Jay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Jay已經來西藏三次了,相對於今天的拉薩,他更懷念從前的拉薩。

  「拉薩和八角街的商販一樣,變得越來越精明了,但是也有些『市儈』了。」Jay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前那種獨特的藏地氛圍、那種感動人的純粹景致,正在慢慢淡化。」

  「只有純粹的東西才能格外的感染人、陶醉人。所以要來西藏,快抓緊時間吧!」Jay有些感慨地說。

(責任編輯:安世者)

相關焦點

  • 坐上「天路」列車去拉薩——寫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十周年
    十年間,帶火了西藏旅遊業,坐上「天路」列車去拉薩,成了風靡中外的一種時尚。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2018萬人次,旅遊收入282億元,分別是青藏鐵路通車前的11倍和15倍;同年,青海接待國內外遊客231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48.03億元,分別是通車前的3.6倍和7.3倍,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與跨越。
  • 青藏鐵路通車近7年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增加
    透過疾馳的列車車窗,能看到遠遠近近的一群群藏羚羊的身影掠過,它們矯健的身姿、雪白的臀部格外引人注目。  綿延千裡的青藏鐵路穿越了中國可可西裡、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藏羚羊在廣袤的原野上覓食、嬉戲,成為青藏列車旅客眼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 青藏鐵路沒改變藏羚羊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圖)
    目前,藏羚羊進入冬季交配期。它們嬉戲追逐,確定各自的配偶。雄性藏羚羊由於雄性激素調節的原因,面孔變得漆黑,它那鋒利的角成為捍衛交配權的利器。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新華網西寧3月19日電(記者 侯德強)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管理局的巡查結果顯示,青藏鐵路沒有改變可可西裡藏羚羊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
  • 藏羚羊已適應青藏鐵路 可自如找到專門遷徙通道
    藏羚羊已適應青藏鐵路  持續三年的可可西裡科考今年「收官」,科考顯示——  「青藏鐵路開通一年多以來,藏羚羊和藏野驢這些可可西裡的『原住民』已經適應了鐵路帶來的變化,它們能夠自如地找到設計者專為他們準備的遷徙通道。
  • 藏羚羊順利通過青藏鐵路動物通道(組圖)
    這是一群藏羚羊奔跑通過青藏鐵路動物通道(8月22日攝)。這是一群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動物通道(8月22日攝)。  8月以來,來自保護區腹地的藏羚羊「媽媽」帶著幼仔開始大規模回遷。到目前,已有近3000隻藏羚羊「母子」安全通過了青藏鐵路動物專用通道。
  • 鐵路、公路、圍欄,是什麼攔住了藏羚羊的回家路?
    圖片:Xinhua到了遷徙季節,熙熙攘攘的藏羚羊會兩度穿越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6月份,懷孕的和年輕的母羊從道路東側的冬季分布區出發,向西越過公路和鐵路,到可可西裡的腹地產仔;8月份,母羊和新生幼崽再一次越過道路,回到冬季分布區。
  • 中國科學家:藏羚羊照片造假 但反映情況卻真實
    楊奇森看後發現,文章雖然主要報導的是中國攝影師劉為強偽造新聞圖片《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闢生命通道》獲獎一事,但同時也對中國政府在青藏鐵路環保中是否做出努力提出了質疑。  此前的2006年,《大慶晚報》攝影記者劉為強利用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合成了一張幾十隻藏羚羊在飛馳的火車旁自由奔跑的照片。
  •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2020-11-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近青藏鐵路凍土守望者
    6月,青藏高原海拔4900多米的風火山上依舊白雪皚皚。凍土觀測站的幾間平房孤單單地俯臥在山坡上。從1961年至今,科研人員在這裡共記錄了1200萬個凍土觀測數據,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穩定和青藏鐵路的建設提供了關鍵的科研數據,其凝結成的29項重大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國凍土觀測的世界領先地位。年過半百的孫建民已經在風火山上工作了30個年頭。1978年,觀測站首任站長周懷珍把他帶上了風火山。
  • 藏羚羊高海拔生活揭秘
    通過對藏羚羊基因組的研究,科學家揭開了這種可以在高海拔平原地區高速奔跑的瀕危動物的奧秘。對藏羚羊絨毛圍巾的需求已經將藏羚羊逼到了滅絕的邊緣。在青藏高原的山區乾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時而可以看到藏羚羊優雅漫步的身影。包括人類在內的非本地物種到了青藏高原可能會患上嚴重的高原病。
  • 青藏鐵路通車10周年:中國如何攻克凍土鐵路工程難題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青藏鐵路,作為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工程奇蹟,自通車以來,為西藏人民帶去了祖國的溫暖和問候,為西藏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西藏與內地人員和物資的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青藏鐵路通車也將滿10周年。
  • 鐵路提速:百年列車時刻表"圖說"中國鐵路滄桑史
    新華社瀋陽4月17日電(記者 徐揚)今年4月,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發行的新版列車時刻表,厚達329頁,「D、Z、T、K」各種符號,令人眼花繚亂;而100年前清政府印製的火車時刻表,僅是一張印著繁體字、沒有阿拉伯數字、比16開大些的紙。時光流逝,列車時刻表已超百歲,並凝成了百年來中國鐵路以及整個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怎麼回事?藏羚羊為什麼大規模遷徙意味著什麼
    眼下,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遷徙之旅再度開啟。官方數據指,曾因藏羚羊盜獵頻發而引發世界關注的青海可可西裡,已連續10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藏羚羊種群穩步回升。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藏羚羊,向「大產房」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內的卓乃湖遷徙,開啟「產仔季」。
  •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投入運營兩年多來,青藏鐵路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和安全運營,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標誌著我國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鐵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橋」,給青藏各族人民送來了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福音。
  • 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裡 創世界最快
    新華社西寧6月14日電(記者侯德強 王聖志 拉巴次仁)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裡,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裡,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全世界在多年凍土區修築鐵路已有百年以上歷史,但已建成的多年凍土區鐵路病害率很高,行車時速只有60-70公裡。
  • 青藏鐵路凍土工程問題將會及時解決
    新華網蘭州8月9日電 中國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說,鐵道部將及時採取措施整治青藏鐵路個別凍土路基工點出現的變形問題。    孫永福7日在給於此間舉行的亞洲國際多年凍土會議的賀信中說:「對於大氣升溫和列車重複荷載影響青藏鐵路凍土工程的問題,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研究。」    他說:「我們已經建立了凍土工程長期觀測系統,會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
  • 藏羚羊——你未曾見過的畫面
    求偶打鬥遷徒產仔穿越公路和鐵路.觀看視頻 來到藏羚羊的世界據考在千萬年前藏羚羊就在可可西裡這塊土地上生息由於地殼運動,印度板塊不斷向北移動、擠壓使得北部地勢抬升,慢慢形成高原格局在此棲息的藏羚羊也隨著地勢變化而進化日出時遠山山脊上的藏羚羊高海拔、高寒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青藏高原可可西裡無人區
  • 勞春燕連線撒貝寧:鐵路沒有影響藏羚羊的生活
    勞春燕:在安多縣能感受到青藏鐵路即將通車前的氣氛嗎?  侯豐:安多縣離這個鐵路很近,再往上,唐古拉山口那鐵路跟汽車就相差一些了,因為公路的平均海拔是5200米,而鐵路的最高點是5072米,可能低200米的海拔對於他整個建設都有好處。
  • 藏羚羊開始每年上千公裡大遷徙
    一群藏羚羊經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的野生動物通道(5月3日攝)。  監測顯示,4月30日,首批待產雌性藏羚羊通過可可西裡野生動物通道前往產仔地,其中有43隻藏羚羊穿過青藏公路,開始時間與去年相比提前了大約一周。
  • 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
    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時間:2020-07-26 10: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獲悉,監測顯示,此前前往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區域遷徙產仔的藏羚羊正陸續結束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