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20-12-02 中國網

青藏鐵路:造福青藏各族人民的世紀工程

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投入運營兩年多來,青藏鐵路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

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和安全運營,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標誌著我國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鐵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橋」,給青藏各族人民送來了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福音。

攻克難關建成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據青藏鐵路總設計師、中國鐵建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李金城介紹,青藏鐵路東起西寧市,南至拉薩市,全長1956公裡。其中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裡,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0公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建設施工和運營管理難度之大、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高,在世界鐵路史上前所未有。

為攻克多年凍土冬天凍脹夏天融沉的工程難題,建設者們廣泛借鑑和吸收國內外凍土工程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成功經驗,通過不斷的科學實驗,掌握了鐵路沿線多年凍土分布特徵和變化規律,確立了「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設計思想,創新了片石氣冷路基、碎石(片石)護坡護道路基、通風管路基、熱棒路基等一整套主動降溫工程措施,有效保護了凍土。

為保障建設者以及旅客、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工程建設中,建立了覆蓋全線、較為完備的衛生保障體系,採取了科學有效的高原病、鼠疫病防治措施,配置高壓氧艙,實行科學用氧,創造性地開展了隧道施工機械供氧,形成了一整套人員健康監控保障制度。

建設青藏高原上的「綠色長廊」

為保護好鐵路沿線極為脆弱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在中國鐵路工程建設史上首次建立了環境監理制度,首次為野生動物修建了遷徙通道,首次在青藏高原進行了植被恢復與再造科學實驗並在工程中實施;保證列車在高原運行汙物零排放,並在格爾木、拉薩站配置卸汙和垃圾、汙水集中處理設施設備;格拉段各站區的生活、取暖均採用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大氣汙染物的排放,對鐵路沿線生活垃圾實行日常集中存放,定期收集轉運市政垃圾處理場,使高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

據工程環保驗收調查報告顯示,青藏鐵路建設有效保護了野生動物遷徙條件、高寒植被、溼地生態系統、多年凍土環境、江河源水質和鐵路兩側的自然景觀,實現了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目前格拉段綠化長度已經達到608公裡,綠化面積446.5萬平方米,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使青藏鐵路成為一條「綠色長廊」。今年,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工程」,這是中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榮譽。

相關焦點

  • 坐上「天路」列車去拉薩——寫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十周年
    總之,過去緩建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是必要的,現在青藏鐵路全線貫通也是必須的。身處沿海城市青島的我,曾一度蒙生重返青藏鐵路採訪,但因事務繁忙,年齡也大了,沒有如願。  但是,我十分關注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建設情況,許多新聞報導我反覆讀過,細細品味。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不僅滿足了高原各族人民的夙願,也了卻了包括我這名新華社記者在內的眾多與青藏鐵路有不解之緣的人的心願。
  • 新聞資料: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知多少?(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無法迴避的三大難題,而多年凍土又居三者之冠。那麼,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分布情況如何?:建設中的青藏鐵路全長一千一百四十二公裡,其中新修鐵路約一千一百一十八公裡,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五百五十公裡,不連續多年凍土區八十二公裡。
  • 青藏鐵路通車近7年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增加
    青藏鐵路通車近7年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增加   綿延千裡的青藏鐵路穿越了中國可可西裡、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藏羚羊在廣袤的原野上覓食、嬉戲,成為青藏列車旅客眼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 中國聚焦:青藏鐵路通車運營5年凍土線路整體穩定(二)
    苗肖華告訴記者,在5年的運營和維護過程中,青藏鐵路公司結合凍土特點,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和實踐,按照「主動保溫」的原則,對凍土區段路基不穩定地點採取了片石保溫隔熱、輔助熱棒降低地溫和加強凍土路基附近排水等措施,有效確保凍土路基的整體穩定
  • 青藏鐵路通車10周年:中國如何攻克凍土鐵路工程難題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青藏鐵路,作為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工程奇蹟,自通車以來,為西藏人民帶去了祖國的溫暖和問候,為西藏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西藏與內地人員和物資的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青藏鐵路通車也將滿10周年。
  • 走近青藏鐵路凍土守望者
    6月,青藏高原海拔4900多米的風火山上依舊白雪皚皚。凍土觀測站的幾間平房孤單單地俯臥在山坡上。從1961年至今,科研人員在這裡共記錄了1200萬個凍土觀測數據,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穩定和青藏鐵路的建設提供了關鍵的科研數據,其凝結成的29項重大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國凍土觀測的世界領先地位。年過半百的孫建民已經在風火山上工作了30個年頭。1978年,觀測站首任站長周懷珍把他帶上了風火山。
  • 尹力:今年力爭雅康、綿西等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 川藏鐵路成雅段...
    尹力:今年力爭雅康、綿西等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 川藏鐵路成雅段等竣工   報告提出,四川要「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啟動綜合交通三年攻堅大會戰,推進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現代航空「三網」並舉,力爭全年完成投資2200億元。著眼高速公路加密度,加快汶馬、宜攀、綿九等項目建設,力爭雅康、綿西等全線建成通車,開工建設馬爾康至久治等項目。
  • 青藏鐵路沒改變藏羚羊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圖)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新華網西寧3月19日電(記者 侯德強)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管理局的巡查結果顯示,青藏鐵路沒有改變可可西裡藏羚羊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說,近兩年來,保護區藏羚羊完全適應了青藏鐵路動物通道,歷史上的固定遷徙路線沒有改變。
  • 川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一個甲子 兩路變遷
    載著鐵路去拉薩  青藏鐵路建設工程的立項、科研、開工、通車,舉世矚目,從密集的新聞報導到《天路》名曲的唱響,無疑都見證著青藏鐵路在交通工程領域裡程碑式的地位。高原凍土地區交通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的突破,是「天路」得以建成的關鍵,而通車早於青藏鐵路數十年的青藏公路,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的技術借鑑和工程範例,以及運輸保障和人才支撐,同樣值得我國交通發展史銘記。
  •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在青藏鐵路線上,西藏自治區的安多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裡,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多年凍土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項世界性難題,凍土隨著季節交替不斷地凍結、融化,會造成路基凍脹、下沉,嚴重影響鐵路通車。6月22日,安多成為青藏鐵路第二個鋪軌點。此前,青藏鐵路已從青海的格爾木鋪過沱沱河,鋪軌裡程超過400公裡。
  • 青藏、康藏公路建成通車
    從青藏公路開到拉薩布達拉宮前的汽車隊,受到當地人民的夾道歡迎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青藏、康藏公路於1954年12月25日正式通車。西藏拉薩、四川雅安、青海西寧各界各族人民,在這一天舉行了盛大集會,熱烈慶祝通車。毛澤東主席特為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題詞:「慶祝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
  • 青藏鐵路採用高標準抵禦全球變暖(2003年資料)
    新華網拉薩11月13日電(記者龍巴次濤)全球變暖將對凍土產生不利影響,而正在建設的青藏鐵路有550多公裡經過多年凍土地段。對於未來全球氣溫升高,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科技部部長張魯新說:「青藏鐵路採用了最高的工程標準抵禦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常年正常通車沒問題。
  • 青藏鐵路一周年重訪:藏羚羊與列車已成老朋友
    」 第3頁:青藏鐵路沒讓我們女人走開  在路上:青藏鐵路一周年重訪  7月1日,是青藏鐵路通車一周年紀念日。2005年8月24日,青藏鐵路道軌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車站實現接軌。中國鐵路在他們手中,成功地越上了世界鐵路之巔。  「青藏鐵路徹底打破了長期困擾西藏的交通瓶頸,為產業建設創造了基本條件,首先『火』了西藏旅遊業。」提及火車進藏一年來的影響時,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雲說。  一年來,青藏因為鐵路發生了哪些變化?
  • 19號颱風重創日本景區鐵路 日光與箱根鐵路全線恢復通車尚需時日
    人民網東京10月18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導,今年第19號颱風重創了即將迎來紅葉觀賞季的旅遊目的地的鐵路設施。櫪木縣日光市在16、17兩天在世界文化遺產日光東照宮舉行了秋季大祭儀式。去年,秋祭大典十分熱鬧,總計吸引了4.7萬人次的遊客。
  • 中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凍土區高速路實現通車
    8月1日,經過近7年的建設,世界首條高海拔高寒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我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共玉高速由中交一公院負責項目全線的總體設計並承擔科研攻關任務。
  • 來看青藏高原鐵路建設的又一壯舉
    來源:經濟日報經過拉林鐵路建設者長達64個月的艱苦奮戰,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拉林鐵路)米林隧道、巴玉隧道、藏噶隧道等7座控制性隧道相繼貫通。至此,拉林鐵路全線216.5km隧道全部順利貫通,為項目開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川藏鐵路成雅段預計2018年建成 計劃2025年全線通車
    監測人員對架橋機進行最後的對位和校正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川藏鐵路成雅段建設單位獲悉,川藏鐵路成雅段廟子溝大橋首片T梁已成功架設,標誌著該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川藏鐵路成雅段建設從線下工程到線上工程的轉序。這片梁也是以成蒲鐵路朝陽湖站為起點的川藏鐵路全線第一片架設的橋梁。
  • 京雄城際鐵路貫通通車背後,有哪些氣象支撐?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雄安站正式投用的背後有哪些氣象支撐?12月27日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以下簡稱京雄城際鐵路)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段開通運營,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
  • 西藏人均鐵路裡程全國第一 長度超過一根筷子
    新華網拉薩8月15日電「西藏人均佔有鐵路裡程約25釐米,居全國首位。長度超過一根筷子。」拉薩-日喀則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張立忠說。張立忠說,近些年在中央的大力投入下,西藏鐵路建步伐不斷加快,鐵路網絡日益完善。目前,西藏鐵路通車裡程達801公裡,其中青藏鐵路在西藏境內有548公裡,拉日鐵路253公裡。
  • 青藏鐵路給藏地人民帶來什麼
    一直想寫青藏鐵路來著,個人覺得如果評價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件事,其中絕對包含青藏鐵路。之前就有人說,「有崑崙山在,鐵路永遠到不了拉薩」。也正是因為環境極其惡劣,我國工程兵在高原上前赴後繼戰鬥了50年,硬是修出來了這條真正的「天路」,所以每次想起這事,總是非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