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焦:青藏鐵路通車運營5年凍土線路整體穩定(二)

2020-12-02 網易財經

苗肖華告訴記者,在5年的運營和維護過程中,青藏鐵路公司結合凍土特點,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和實踐,按照「主動保溫」的原則,對凍土區段路基不穩定地點採取了片石保溫隔熱、輔助熱棒降低地溫和加強凍土路基附近排水等措施,有效確保凍土路基的整體穩定。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公司採取動靜結合的監控方式,通過晃車儀日常動態檢查、軌道檢查車循環檢查、巡檢車跟蹤檢查以及重點區段人工檢查等方式,準確地掌握了凍土區段線路變化規律,使多年凍土路基始終在可控制狀態。

「5年來,青藏鐵路公司不斷探索和實踐高原鐵路運營管理規律,引進和創新技術手段,使線路設備穩定性及各項技術指標逐年提高,全線線路優良率連續幾年均達到了96%以上。」苗肖華說。

玉峰鐵路維護公司負責青藏鐵路通車以來的專業化養護工作,轄區內凍土線路長達474公裡。日前,記者在不凍泉、楚瑪爾河大橋、五道梁等工區看到,眾多工人正在開展青藏鐵路日常巡檢與維護,通過搗固機等加強凍土地段路基和橋隧本體養護。

「通過幾年的經驗積累,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標準化的凍土路基養護施工流程。」正在楚瑪爾河大橋附近開展作業的玉峰鐵路維護公司綜合車間機工隊線路工長侯講衛說,他們車間的主要工作就是對管轄內凍土地段進行打基做壩保養和實施加強作業,雖然工作瑣細、環境也差,但是每一名養護人員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會馬虎。

此外,5年來,鐵路養護部門堅持在青藏鐵路凍土沿線開展植被種植,積極打造一條「綠色天路」。目前,沿線綠化長度已達675公裡,綠化面積約560萬平方米,佔總裡程的31%。

專家指出,凍土區段的管理和養護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仍是青藏鐵路通車運營中最大的挑戰。在鞏固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從長遠的眼光來考慮,還應當繼續深化凍土問題的監測和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攻關,儘早拿出根本解決凍土病害的措施。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投入運營兩年多來,青藏鐵路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和安全運營,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標誌著我國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鐵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橋」,給青藏各族人民送來了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福音。
  • 青藏鐵路線路優良率達99%以上 凍土路基總體穩定
    新華社西寧7月7日電(記者 楊步月、何偉、尕瑪多吉)青藏鐵路穿越常年凍土帶長達550公裡,通車運營4年來凍土區段的路基安全怎樣?青藏鐵路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力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鐵道部檢測中心軌道檢查車循環檢查數據表明,青藏鐵路線路優良率達到99%以上,凍土路基總體穩定。
  • 青藏鐵路通車10周年:中國如何攻克凍土鐵路工程難題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青藏鐵路,作為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工程奇蹟,自通車以來,為西藏人民帶去了祖國的溫暖和問候,為西藏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西藏與內地人員和物資的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青藏鐵路通車也將滿10周年。
  •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在青藏鐵路線上,西藏自治區的安多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裡,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多年凍土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項世界性難題,凍土隨著季節交替不斷地凍結、融化,會造成路基凍脹、下沉,嚴重影響鐵路通車。6月22日,安多成為青藏鐵路第二個鋪軌點。此前,青藏鐵路已從青海的格爾木鋪過沱沱河,鋪軌裡程超過400公裡。
  • 青藏鐵路通車近7年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增加
    綿延千裡的青藏鐵路穿越了中國可可西裡、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藏羚羊在廣袤的原野上覓食、嬉戲,成為青藏列車旅客眼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2017-10-12 15:1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走近青藏鐵路凍土守望者
    6月,青藏高原海拔4900多米的風火山上依舊白雪皚皚。凍土觀測站的幾間平房孤單單地俯臥在山坡上。從1961年至今,科研人員在這裡共記錄了1200萬個凍土觀測數據,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穩定和青藏鐵路的建設提供了關鍵的科研數據,其凝結成的29項重大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國凍土觀測的世界領先地位。年過半百的孫建民已經在風火山上工作了30個年頭。1978年,觀測站首任站長周懷珍把他帶上了風火山。
  • 川藏鐵路中間段有望於明年確定線路走向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眉靈)4月2日,記者從在成都召開的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提高進藏高速公路和鐵路橋隧抗災能力的深化戰略研究」中期工作檢查會暨課題三工作會上獲悉,川藏鐵路的最難段、也是中間段,有望於明年確定最終線路走向。
  • 川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一個甲子 兩路變遷
    為治理這種病害,交通部門技術專家不斷總結經驗,引進了通風路堤、熱棒、鋪設保溫層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有效解決了高海拔寒冷地帶多年凍土公路的中期穩定問題。60年間,交通運輸部對青藏公路病害整治的科研總投資超過5.5億元。  以奇險聞名的川藏公路,一次又一次因塌方、泥石流、雪崩斷通。至1992年,全線年均斷通達180天左右,嚴重影響了藏東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背後的中國軍人(圖)
    中國軍人與中國的第一條數位化鐵路——蘭州軍區某測繪中心援建青藏鐵路紀實     6月初,中國鐵道部正式對外宣布,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7月1日通車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3個多月時間裡,他們克服高寒缺氧、保障困難等難題,開創了我國測繪史上的5個第一:第一次進行數位化鐵路測量、第一次實施動態連續採集法、第一次運用RTG十RTK技術進行快速定位、第一個在軌道車上進行動態定位測量、第一個發明創造「快速定位卡軌式移動車」,並提前90天完成了青藏鐵路的GPS軌道線測量任務,為7月1日正式通車提供了核心技術保障。
  • 青藏鐵路凍土工程問題將會及時解決
    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日前曾對媒體說,青藏鐵路凍土區個別地段路基下沉和開裂,線路基礎不夠穩定,一些混凝土結構物和橋梁出現表面裂紋,存在質量隱患。    與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說:「青藏鐵路的開通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凍土難題的克服不是一勞永逸的,肯定會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解決。」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首條高速公路通車
    原標題:全長634.8公裡,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首條高速公路今通車新華網西寧8月1日消息,青海省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1日全線建成通車,這是我國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建成的首條高速公路。青海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中新網圖據了解,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被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至2030年),東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西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途經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共穿越5縣12個鄉鎮,是京藏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總投資269.6億元,全長634.8公裡,其中多年凍土區路段達227公裡,佔線路總長約36%。
  • 坐上「天路」列車去拉薩——寫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十周年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2018萬人次,旅遊收入282億元,分別是青藏鐵路通車前的11倍和15倍;同年,青海接待國內外遊客231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48.03億元,分別是通車前的3.6倍和7.3倍,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與跨越。  對此,我這個在青海工作了20年的「老高原」,也感到歡欣鼓舞。
  • 中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凍土區高速路實現通車
    8月1日,經過近7年的建設,世界首條高海拔高寒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我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共玉高速由中交一公院負責項目全線的總體設計並承擔科研攻關任務。
  • 川藏鐵路建設加速 今年將啟動康定至林芝段前期工作
    1月28日,上遊新聞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獲悉,「十三五」期間西藏將加快川藏鐵路建設。 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加快建設拉林鐵路,全力推動建設川藏鐵路,力爭鐵路運營裡程達到1300公裡以上。 川藏鐵路是繼青藏鐵路後又一條進藏鐵路。通車後,成都到拉薩的時間將縮短至15個小時。
  • 新聞資料: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知多少?(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無法迴避的三大難題,而多年凍土又居三者之冠。那麼,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分布情況如何?   領銜開展青藏鐵路凍土工程科研攻關的中國科學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
  • 全長634.8公裡,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首條高速公路今通車
    全長634.8公裡,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首條高速公路今通車 李亞光、周晗露/新華網 2017-08-01 17:33
  • 聚焦「新基建」|我國軌道交通運營裡程今年將達7500公裡
    整體來看,以美國、法國、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軌道交通發展起步較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對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主要集中在舊線路改造方面。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的有力推動下,新線建設需求旺盛,逐步呈現後來居上之勢。
  • 青藏鐵路給藏地人民帶來什麼
    一直想寫青藏鐵路來著,個人覺得如果評價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件事,其中絕對包含青藏鐵路。之前就有人說,「有崑崙山在,鐵路永遠到不了拉薩」。也正是因為環境極其惡劣,我國工程兵在高原上前赴後繼戰鬥了50年,硬是修出來了這條真正的「天路」,所以每次想起這事,總是非常感慨。
  • 來看青藏高原鐵路建設的又一壯舉
    藏嘎隧道拉林鐵路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沿青藏高原岡底斯板塊與喜馬拉雅板塊之間的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行進,先後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全線新建隧道47座 216.5km,佔線路總長的53.69%,其中10km以上的特長隧道6座,5km以上的長大隧道15座。線路90%以上的路段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