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眉靈)4月2日,記者從在成都召開的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提高進藏高速公路和鐵路橋隧抗災能力的深化戰略研究」中期工作檢查會暨課題三工作會上獲悉,川藏鐵路的最難段、也是中間段,有望於明年確定最終線路走向。
進藏鐵路位於我國四川省、雲南省和西藏自治區境內,是西藏與川渝黔、華中華東等地客貨交流的交通要道。由於進藏鐵路所經區域地勢跌宕起伏,穿越了我國最長、最寬、最典型的以三江併流為代表的橫斷山區,建設難度前所未有,其中以在建的川藏鐵路最為典型。
川藏鐵路橋隧比高達81%,大跨度及超大跨度橋梁較多,複雜地質條件下長大隧道眾多,國內外均無在此類特殊地區修建鐵路工程的經驗可供借鑑。作為川藏鐵路全線勘察設計主體單位的中鐵二院,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持續對川藏鐵路沿線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氣候水文、地震烈度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對川藏鐵路沿線的認識極深。
「根據60多年來在複雜艱險山區的鐵路勘察設計實踐,以及大量工程實踐,我們提出了『減災選線』的理念。」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二院總經理朱穎說,同步進行了50多項研究,形成了「減災選線」理論與技術體系,並應用於渝利、成蘭、川藏等重大鐵路幹線。
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陳克堅介紹,正在進行預可研的川藏鐵路最難段,平均海拔在3800米以上,有些地區要在五六十公裡內爬升2000多米。為克服「過山車」難題,設計方案「削山尖」「砍谷底」,讓鐵路從半山腰穿過;為了實現橋、隧相連,將誕生多座高墩大跨度橋梁和多個超長隧道。其中,時速200公裡的跨怒江特大橋長約1200米、高達700米,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最大高度的鐵路橋,這種「一跨過江」的設計,比原來的展線方案縮短了36公裡,預計節省投資35億元。
總結川藏鐵路的勘察設計經驗,並結合青藏、拉日、哈大等鐵路及川藏、滇藏等公路災害調研,中鐵二院將研究成果納入承擔的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提高進藏高速公路和鐵路橋隧抗災能力的深化戰略研究」項目課題三《進藏鐵路在勘察、設計、施工階段圍繞提高橋隧災害能力的戰略研究》。
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以國家重大工程為研究對象。「提高進藏高速公路和鐵路橋隧抗災能力的深化戰略研究」項目,將為國家提供提高進藏線路抗災能力的宏觀建議。該項目共分5個課題,在川的中鐵二院、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設計院各承擔了1個課題。
中鐵二院承擔的課題三是首個結題項目。工作會上,包括5名院士在內的11位國內頂尖學術專家一致認為,課題三項目對提高進藏鐵路橋梁及隧道減災、抗災能力,規避重大工程風險,提供了戰略技術指導,極具應用推廣價值。
記者同時從會上了解到,在建川藏鐵路共分為4段,其中「兩端」成都至雅安段計劃今年通車運營、拉薩至林芝段預計2021年底通車運營;最難的「中間段」正在進行預可研,雅安至康定段預計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康定至林芝段預計明年完成預可研,屆時線路走向將最終確定。根據目前方案,雅安至林芝段設計行車時速200公裡,部分困難地段160公裡,均為雙線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