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藏羚羊照片造假 但反映情況卻真實

2020-12-05 搜狐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儘管在青藏鐵路建設階段,藏羚羊的行為受到一些幹擾,但它們很快調整遷移路線,適應了鐵路工程導致的局部環境變化

  4月17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在「讀者來信」欄目中刊登了一封中國科學家寫的信,信的題目是「野生動物正變得適應青藏鐵路」。

作為世界上頂級的學術刊物,各國科學家一直以在此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為榮,但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卻是為了糾正《自然》的一個錯誤。  

造假照片與真實狀況

  寫信的人叫楊奇森、夏霖,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獸類學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從2003年起,這個研究組一直在從事青藏鐵路對高原野生生物影響的評價工作。

  今年3月初的一天,所裡的一位同事告訴楊奇森,2月28日出版的《自然》刊登了一則與青藏鐵路和藏羚羊有關的消息,讓他趕快看一看。

  這是一篇由《自然》雜誌記者撰寫的新聞報導。楊奇森看後發現,文章雖然主要報導的是中國攝影師劉為強偽造新聞圖片《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闢生命通道》獲獎一事,但同時也對中國政府在青藏鐵路環保中是否做出努力提出了質疑。

  此前的2006年,《大慶晚報》攝影記者劉為強利用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合成了一張幾十隻藏羚羊在飛馳的火車旁自由奔跑的照片。2008年初,這張被數百家報紙採用並獲得中央電視臺「2006年度十大圖片」的照片被網民揭穿。事後劉為強被迫辭職,有關單位做出公開道歉。

  一些國外媒體因此向青藏鐵路的建設質疑,認為中國政府憑藉假照片粉飾青藏鐵路與環境的和諧,相繼出現了《Photoshop是如何幫助中國進行宣傳的——藏羚羊、火車及國家新聞機構》《當自然界不與中國合作,只有Photoshop!》等幾篇報導。《自然》雜誌也推測,事實可能與照片所表現的恰恰相反。

  「劉為強的照片雖然是造假的,但它反映的情況卻是真實的。」楊奇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火車在橋上行駛,我們確實看見過橋下有藏羚羊穿過。」

  劉為強在拍攝藏羚羊期間,楊奇森的研究小組當時正在高原上進行野外研究,彼此間有過來往。

  事實上,楊奇森等人也拍到過藏羚羊與火車在一起的照片,只是由於拍攝距離比較遠,照片中的藏羚羊與火車比起來,顯得非常小,看上去沒有劉為強獲獎圖片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性和衝擊力。

  據楊奇森回憶,在青藏高原時,劉為強曾把那張後來獲獎的照片拿給他看。「我看了第一反應覺得拍得非常好,畢竟是專業攝影師,比我們搞科研的強得多。根本沒往造假上想,因為照片反映的情況的確是真的。」楊奇森說。

  但《自然》的報導讓讀者感覺中國政府對青藏鐵路環保方面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張合成照片。造假照片似乎也讓環保工作大打折扣。

  「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楊奇森說,「國家對青藏鐵路環保方面的驗收,在規格上甚至超過了鐵路工程本身,非常嚴格。我們多年的監測也證實,藏羚羊遷移時已逐步適應通過野生動物通道穿越鐵路。」作為享譽全球的科學雜誌,《自然》刊登這樣的報導讓楊奇森覺得不公正。這一想法促使他決定做出回應。  

「官方的」VS「科學的」

  楊奇森首先想到了他的老朋友美國人喬治·夏勒。夏勒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動物學家,治學嚴謹,為人正直,曾多次揭示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為保護野生動物做出過許多傑出的貢獻。如今已75歲的他仍受僱於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在中國從事野生動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楊奇森和同事們商量,如果能得到夏勒的支持,以他在藏羚羊保護領域的權威地位,回應肯定會更有力度。

  儘管是西方人,但了解情況後,夏勒很支持楊奇森的想法。經過商量,大家一致認為應該以負責評價青藏鐵路生態效應的動物學家的名義給《自然》寫信,糾正該雜誌的報導。最初,楊奇森希望夏勒能一起寫這封信,但夏勒認為,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楊奇森等人完成的,自己可以作為支持者,但不能充當作者。因此,信件最後的署名就只有楊奇森和夏霖。

  讓《自然》接受與自己已刊登的新聞觀點相左的文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具體負責投稿的夏霖記得,稿子在正式發表之前,「與《自然》雜誌的編輯來回修改了至少三四次」。雙方在觀點、論據,甚至遣詞造句上都進行了反覆磋商。

  夏霖印象最深的是,在如何定義作者的身份上雙方的幾次反覆。最初,《自然》認為楊奇森和夏霖是在為中國政府說話,是官方指定的科學家。但夏霖堅持他們的工作是獨立的,評價是站在科學的立場,而不是為了迎合政府。

  多次協商後,雙方互不相讓。最後,《自然》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案,既不說是為了政府,也不說是站在科學的立場,而是用了一個模糊的英語詞彙(officially)。這個詞既有官方的意思,也可以做正式、客觀講。

  不過促使《自然》最終接受這封信的根本原因,還是楊奇森等人多年的研究工作和不可辯駁的監測數據。  

有效的動物通道設計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家曾多次對青藏公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進行過詳細的調查。他們發現: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並不像100多年前那樣連續,而是孤立分布在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保護區和可可西裡保護區等4個區域。

  每年夏天,有大批的雌性藏羚羊從其他3處遷移至可可西裡腹地產仔。大約1個月後,帶著幼仔返回原地。其中,在三江源與可可西裡之間遷移的藏羚羊,需要跨越青藏鐵路。

  因此,受青藏鐵路影響最大的就是冬季生活在三江源保護區的藏羚羊。事實上,這群藏羚羊也是4群中數量最少的。「初步估計有3000到4000隻,」夏霖告訴記者,「而前往可可西裡的,這些年每年大約有1500到2100隻,返回時增至2300到2900隻。」

  藏羚羊是一種非常害羞的動物,對具有強烈反差的事物尤其敏感。在實地觀察中,研究人員發現,藏羚羊在穿越青藏公路時極其謹慎,常常要試探多次。因為,公路的柏油路面很扎眼,顏色和硬度都與兩側的地面反差很大。

  為了不切斷藏羚羊遷移的路線,青藏鐵路在通過藏羚羊遷移區域的大約260公裡線路上,預留了15處橋下通道,這也被稱為野生動物通道。

  青藏鐵路是中國所有的工程項目中,第一個設置野生動物通道的。青藏鐵路項目設計總工程師李金城說,整個項目的總投資中環保費用佔了7%,高達21個億。這是以往的大型工程中所沒有的。

  但部分環保主義者擔心,藏羚羊不會接受這些專門為它們修建的跨越鐵路的通道,因為它們畢竟只是動物。

  事實似乎的確如此。在2003年野生動物通道剛投入使用時,許多藏羚羊未能完成遷移,被阻擋在鐵路一邊,很多已經懷孕的藏羚羊不得不就地產仔。

  楊奇森也不否認這個重大工程對藏羚羊遷移的影響確實存在。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連續實地的監測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動物通道的藏羚羊越來越多。以2006年為例,研究組共觀測到2952隻藏羚羊回遷,其中98.17%的藏羚羊從野生動物通道中穿過。「這說明藏羚羊遷移已基本適應了動物通道。」楊奇森說。

  他在給《自然》的信中寫道,儘管在青藏鐵路建設階段藏羚羊的行為受到一些幹擾,但它們很快調整遷移路線,適應了鐵路工程導致的局部環境變化。從目前情況看,這些野生動物通道的設計是成功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詳實的科學數據,《自然》才接受中國科學家的觀點。楊奇森說:「我們對《自然》說不,就是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把真相告訴公眾。」(蔡如鵬)

(責任編輯:曾玉燕)

相關焦點

  • 獲獎藏羚羊攝影作品造假始末
    2008年2月12日,網友DAJIALA在中文攝影網站「色影無忌」上發帖,指出劉為強的獲獎照片疑似造假:「圖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顯的線……仔細觀察,這明顯是一道拼接的痕跡。」從這一質疑開始,大半年來華南虎照片造假疑雲所累積的網絡情緒,被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引爆,「劉羚羊」迅速成為一個公共事件。  劉隨後承認了造假事實。
  • 「華南虎」虛虛實實「藏羚羊」真相大白
    一副入選「2006cctv年度新聞記憶年度新聞圖片」並廣為流傳的有關藏羚羊的新聞圖片近日被網友質疑有假,2月15日作者在調查中承認作品為拼接而成。  從備受爭議的「華南虎」照片到各類新聞攝影大賽中的虛假作品,數碼新聞攝影圖片的真實性已經成為新聞攝影界關注的焦點。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出版物道德委員會(COPE)發布的官方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作者在推薦審稿人時,使用了審稿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期刊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在我們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後,他們確認並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巴特勒表示。
  • 鐵路、公路、圍欄,是什麼攔住了藏羚羊的回家路?
    因為扎巴多傑和「野犛牛隊」的悲壯、電影《可可西裡》的描摹,公眾較為熟悉的,就是崑崙山口-唐古拉山口之間的這群藏羚羊。驅車青藏公路,或者乘坐火車,在崑崙山口和唐古拉山口之間,一般都能看到它們。非遷徙季節期間,三三兩兩的藏羚羊,就在道路兩邊活動。
  • 生態環境部回應環保數據造假:過去存在問題 現在的監測數據是真實...
    2019.03.11 17:06【生態環境部回應環保數據造假:過去存在問題 現在的監測數據是真實、準確的】3月11日下午,在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有媒體提環保數據造假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回應稱,經過這幾年的努力,
  • 藏羚羊與綿羊山羊親緣關係最近
    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組與青海大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的關於藏羚羊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論文A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
  • 圖文:可可西裡破獲最大盜獵藏羚羊案(3)
    圖文:可可西裡破獲最大盜獵藏羚羊案> 5月11日,記者拍攝的盜獵分子非法獵取的藏羚羊皮和藏羚羊頭
  • 藏北奇遇:邂逅藏羚羊遷徙 遭遇餓狼傳說
    進入無人區後,天色不太好,手機也無信號,大家都深知單車穿越藏北的風險,心中最擔心的也是高原變幻莫測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以及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沿途沒有遇到任何車輛和牧民,只有循著衛星地圖軌跡顛簸前行。順著藏羚羊奔跑的反向周圍掃視了一遍,左後方的山頭似乎有個小黑影,趕忙用長焦拉近一看,窩草!原來是一頭虎視眈眈的西藏狼,怪不得藏羚羊逃竄!肯定有人會問,怎麼不見頭上長角的雄性藏羚羊呢?
  • 專家質疑十大流行語設篩選條件 未反映真實情況
    對此,知名評論家肖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度十大流行語」不能全面反映詞彙的流行情況。  「小夥伴」、「喜大普奔」未入選「十大流行語」遭質疑  從十大上榜熱詞中,可以看到網絡流行語持續升溫。  對此,肖鷹表示,流行詞的統計要通過相應的調查途徑獲得最有效的數據,儘可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流行狀況,而不能人為設置篩選條件。「調查流行詞應去了解實情,如果人為設置條件來進行調查,既無效力也得不到公眾認可,不太能反映社會的真實狀態。」
  • 深圳官方不再公布樓市均價,回應稱價格不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
    深圳官方不再公布樓市均價,回應稱價格不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2019-07-14 19:28 來源:澎湃新聞
  • 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
    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時間:2020-07-26 10: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藏羚羊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預計今年藏羚羊回遷將在9月初結束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獲悉,監測顯示,此前前往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區域遷徙產仔的藏羚羊正陸續結束產仔
  • 你看到的漂亮星空照片,是真實的嗎?
    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屏幕前的你,如果透過眼鏡的邊緣,去看向一個物體的邊緣,你就會明顯看到:物體的邊緣上出現了「藍邊」或「黃邊」——這就是色差現象。        而恆星的顏色,有著豐富的物理內涵,它反映了恆星的溫度。顏色越藍的恆星,溫度就越高,而顏色越紅的恆星,溫度就越低。        顏色反映溫度這件事情,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看看廚房的灶臺你就明白了:藍色火焰的地方,是不是溫度要比橙色火焰的地方高得多呢?恆星,也就是天上的火焰呀!
  • 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堅定的守護者,岌岌可危的藏羚羊!
    《可可西裡》講述的是守護者一輩子扎身無人區保護岌岌可危的藏羚羊;影片開始是一名巡山隊員強巴被藏羚羊狩獵者綁架,他親眼看見一隻藏羚羊死在了狩獵者冰冷的槍口下,狩獵者刨開藏羚羊的胸膛,剝離皮和骨架,狩獵者是貪婪的,是冷血的,他們沒有同情心,沒有仁慈,心裡只有金錢。
  • 疑似臺灣外星人照片曝光 專家稱臺灣外星人或真實存在
    疑似臺灣外星人照片曝光 專家稱臺灣外星人或真實存在臺灣外星人照片人形非常清晰 專家稱造假可能性不大 外星人現身臺灣?臺灣外星人照片震驚全世界:近日一段關於臺灣外星人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臺灣一警察曝光疑似外星人照片,臺灣相關專家看了外星人的照片稱不像是人類,外星人或存在。在視頻中,路人在臺灣嘉明湖拍到一張半透明的巨人身影,類似外星人的身形,頭部兩側突出,對於是否為外星人,專家表示難以辨其真假。
  • 藏羚羊不會說話 但法律該替它們做主
    10月8日晚間,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公布了「越野車追趕藏羚羊」事件的最新調查結果,經調查核實,10月4日17點20分,涉事人員郝某某等7人進入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藏羚羊棲息地,追趕藏羚羊群拍照,時長1分多鐘。
  • 悅讀——《藏羚羊的跪拜》
    藏羚羊的跪拜◆ 點擊收聽 ◆這是聽來的一個西藏故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車穿過藏北無人區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要想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隻將母愛濃縮於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時候,槍殺、亂逮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裡的槍聲仍然帶來罪惡的餘音低回在自然保護區巡視衛士們的腳步難以達到的角落,當年舉目可見的藏羚羊、野馬、野驢、雪雞、黃羊等,眼下已經鳳毛麟角了。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溝谷中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藏羚羊,多數成年藏羚羊都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瑪依雪山腳下是羌塘保護區一個重要的藏羚羊遷徙通道,此前科考隊曾經在這一帶拍攝到近3萬隻藏羚羊遷徙種群,此次拍攝到6萬多隻的藏羚羊種群,實屬罕見。數量怎麼計算?據介紹,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魅影」無人機可以通過軟體把地面劃分成若干個網格,並藉助紅外攝像機對地面的藏羚羊進行識別,自動統計數量。
  •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怎麼回事?藏羚羊為什麼大規模遷徙意味著什麼
    眼下,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遷徙之旅再度開啟。官方數據指,曾因藏羚羊盜獵頻發而引發世界關注的青海可可西裡,已連續10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藏羚羊種群穩步回升。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藏羚羊,向「大產房」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內的卓乃湖遷徙,開啟「產仔季」。
  • 藏羚羊高海拔生活揭秘
    通過對藏羚羊基因組的研究,科學家揭開了這種可以在高海拔平原地區高速奔跑的瀕危動物的奧秘。對藏羚羊絨毛圍巾的需求已經將藏羚羊逼到了滅絕的邊緣。在青藏高原的山區乾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時而可以看到藏羚羊優雅漫步的身影。包括人類在內的非本地物種到了青藏高原可能會患上嚴重的高原病。
  • 南極發現遠古生物化石被質疑造假,那麼南極金字塔是真實的嗎?
    發現化石的地方是南極的惠特莫爾山脈的邊緣處,幾名考古人員在這片山脈的沉積巖中進行考察挖掘,在敲開一塊沉積巖時幾個有脊椎動物特徵的化石展現了出來,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化石看起來分明是人類的樣子,只是體型非常的小,考古人員用硬幣放在化石邊上進行了對比,看起來化石中的人類似乎只是人類幼年時期的身高,這些化石的發現立刻引起了許多媒體的關注,然而事件很快被人指出只是一出惡意造假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