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物多樣性保持總體穩定 青海湖鳥類增多藏羚羊達到7萬多隻...

2020-11-23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湖水鳥種類

  呈上升趨勢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和《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對2012年至2017年連續觀測的24個內陸溼地越冬水鳥樣區分析表明,越冬水鳥種群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物種數則存在一定的波動,其中,青海湖水鳥種類總體呈現逐漸上升趨勢,長江中下遊8個樣區的越冬水鳥種數基本保持穩定。

  青海湖作為國際重要溼地以及亞洲特有的鳥禽集中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環湖地區共有鳥類220餘種。每年三、四月,成群的水鳥翻山越嶺集結在青海湖畔求偶、繁殖和育雛。

  在青海湖棲息的兩百多種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最為珍貴。每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和當地牧民用石頭、稻草和蘆葦,在溼地和湖面,為黑頸鶴築巢;生活在布哈河口溼地不遠處的牧民每年6月上旬,都會準時趕著羊群遷徙到別的草場,為棲息在這裡的黑頸鶴和其他水鳥提供舒適的繁殖環境。

  對青海湖溼地而言,黑頸鶴等眾多水鳥是其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它們在維持溼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溼地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水鳥的生存,因此,水鳥可以作為監測溼地環境變化的一項客觀生物指標。

  近年來,隨著青海湖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青海湖自然保護管理工作有效性進一步加強,青海湖地區的鳥類種類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隨著生物多樣性觀測規範化、制度化的開展,青海湖鳥類種類不斷刷新,由上世紀90年代末記錄鳥類189種,增加至現在的223種,新增加了34種。

  冬蟲夏草被納入「易危」級別

  記者注意到,《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顯示,我國9302種大型真菌中,已有1種屬於疑似滅絕,近130年未重新發現。其中,我們所熟悉的冬蟲夏草屬於易危級別。也就是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其野生種群絕滅的概率較高。

  名錄顯示,冬蟲夏草已被納入「易危」級別。評估報告顯示,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生境喪失與破碎化等因素,不僅導致部分動植物多樣性降低,也同樣威脅大型真菌的多樣性。如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藥用菌冬蟲夏草種群密度已大幅降低,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分布區不斷萎縮。

  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是極其脆弱的,山坡植被的厚度大多不超過20釐米,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壞就很難自我修復。儘管政府採取了禁挖和限挖等措施,但仍然阻擋不住來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其直接後果,除了使我省境內部分地區的蟲草資源產量降低、質量下降外,還帶來了對高原生態環境的衝擊。在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高原草場退化、植被剝離,同時引起高寒草原地區的土地沙化。

  為了保護冬蟲夏草這一我省特有的資源,我省冬蟲夏草資源主要分布地的玉樹雜多等地採取相關措施,採挖人員必須持證才能入區採挖,需要經歷嚴格的身份證核查、口音識別、繳納採集資源補償費才能取得採集證。

  目前,當地的生態管護員已經走上草山。在蟲草採挖季前夕,向每一名蟲草採挖人員宣傳如何科學採挖冬蟲夏草,如何在採挖過程中管理垃圾及相關法律法規。

  藏羚羊保護成效明顯

  本次紅色名錄評估結果顯示,朱䴉、藏羚羊、德保蘇鐵等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瀕危物種得到較好保護,野外種群得到恢復,受威脅等級下降。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目前,可可西裡藏羚羊種群數量逐步恢復,達到7萬多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藏羚羊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為保護藏羚羊種群數量,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別。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一員,它們的生活依賴茂密的森林、沼澤地和開闊地。相關專家表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必須要有足夠的食物保證,有食物生產的植被、土壤、氣候條件,還要有安靜、安全、隱蔽的棲息環境。目前,我省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藏羚羊、雪豹、野犛牛、藏野驢、普氏原羚等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瀕危動物,棲息環境得到不斷改善,種群數量逐年增加。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和綜合治理工程,努力維護生態平衡,將全省90%的國土空間規劃為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明確將生物多樣性和水源涵養作為最重要的兩大主導生態功能,實行嚴格保護。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物種多樣性保護得以加強,實現了生物多樣性功能長期保持總體穩定的態勢。(趙俊傑)

相關焦點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15萬隻左右
    新華網拉薩2月7日電(記者邊巴次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環保局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加大對藏羚羊的保護力度,同時加大對高原環保工作的投入,目前,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達到了15萬隻左右。  近幾年來,藏羚羊主要棲息地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家級保護區。
  • 青海湖連年「擴容」原因何在
    5月8日,都市報刊登《青海湖面積達近18年來同期最大值》,青海湖面積持續增大,達到4432.69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增大7.31平方公裡,引起廣泛關注。原本低溫乾燥的青藏高原,為何現在變得溼潤多雨?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專家,聽聽他們怎麼說。
  • 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經過多年不懈的生態綜合治理,近年三江源和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動物種群增多活動範圍擴大,植被恢復,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動植物種群增加顯著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覆蓋青海省玉樹、果洛全境和海南、黃南、海西的部分地區,總面積36.6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 來河南過冬的天鵝超萬隻 越來越多野生鳥類在我省「安家」
    雖然我省的夏候鳥紛紛南飛越冬,但大批量的候鳥飛抵我省,或在此短暫停留,補充能量,或就此紮下窩巢,度過寒冬。隨著我省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鳥類種群也變得更為多樣和豐富起來。鳥中「熊貓」黑鸛現身於我省黃河溼地的多個區域,以前只有幾百隻的天鵝,如今數量早已突破一萬,更有天鵝選擇在鄭州安家落戶,成為北龍湖、賈魯河上的「名片」。
  • 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總體保持穩定 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
    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總體保持穩定 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 2020-06-05 13:49:00來源:央廣網
  • 小濱鷸光臨 青海湖鳥類種數新增至225種
    (記者張雷)青海湖景區管理局昨天發布:青海湖再添鳥類新記錄——小濱鷸,這是繼今年5月份青海湖增添草鷺後又增加的一個新的鳥類種數,再次刷新青海湖鳥類名錄,青海湖鳥類種數由上世紀90年代末記錄的189種,增加到今天記錄的225種,新增36種。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292種,全國1/4的野生鳥類在青海都有分布;  46種,分布在我省境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眾多;  從瀕危時的22隻增長到200多隻,經過多年努力,在我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種群擴大;  今年3月22日至28日,3.8萬隻水鳥相聚青海湖!
  • 林草科普|中國林草建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納入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各類規劃和計劃,野生動植物就地與遷地保護網絡不斷得到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調查及科研穩步推進,宣傳和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已初步建立了有關自然保護地配套的法律體系,制定並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網絡,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開展長期的監測與研究。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數量增至15萬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
  • 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暨加強鳥類保護的倡議書
    會上徐海根副所長介紹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觀測是在一定區域對生物多樣性的定期測量,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生物多樣性觀測對於掌握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趨勢、識別致危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 高原鼠兔的關鍵地位:對本土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為了確保毒殺高原鼠兔的行為不會減少天然物種的生物多樣性,高原鼠兔的管理決策應該經過謹慎的評估。關鍵詞:鳥類生物多樣性,中國,青藏高原,關鍵物種,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鼠兔1 引 言當本土小型哺乳動物種群達到較高的密度,它們就經常被標註成有害的生物種群並受到控制,高原鼠兔就是一個例子。
  • 藏羚羊入選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
    4月8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向媒體披露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我省特有瀕危野生物種藏羚羊入選。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主要生活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緣何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源於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胡若平攝 國家公園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目標,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聚的區域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
  • 為青海湖添綠
    青海積極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圖為青海湖風光。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攝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維繫著青藏高原生態安全。青海湖以獨特的「水—魚—鳥」共生溼地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30歲的王淑寧是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日前,她和同事在這裡種下了丁香、水栒子等樹種。  王淑寧說:「我們用自己的雙手讓『高原藍寶石』青海湖變得更美,為美麗中國行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 二十年來西藏那曲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原標題:二十年來那曲地區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位於藏北的那曲地區擁有著廣袤的草原,和人類一起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還有數量繁多的各類野生動物。從1993年在羌塘草原上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和色林措自然保護區,生長在這裡的野生動物得到良好的保護,數量也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
  •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超7萬隻 旅遊穿越成新隱患
    2017年7月,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也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數量最多、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 生物多樣性保護河南在行動 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000餘種
    我省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  「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物種多樣性。」著名鳥類科學家、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路紀琪說,「還應包括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維持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實現永續發展的有力保障。」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朝軍認為。
  •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隻增加到目前的10萬隻以上。
  • 首次發現草鷺 青海湖添新鳥種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在最近一次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草鷺。圖片由楊守德拍攝 本報訊(記者 吳夢婷 見習記者 王鳳利)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最新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青海湖鳥種記錄也由此增加至22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