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向媒體披露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我省特有瀕危野生物種藏羚羊入選。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主要生活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緣何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源於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別。
野生動物的生活依賴茂密的森林、沼澤地和草原。目前,我省草原植被覆蓋度提高到69.3%,牧草平均提高26%,草原生態系統水源涵養量增加28.4億立方米。為了織牢織密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我省已將64%的高原重要溼地生態系統、30.7%的森林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豐富的森林資源、溼地資源和草原資源,以及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管理,為藏羚羊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目前,可可西裡藏羚羊種群數量逐步恢復,已達到6萬多隻。
長年跑青藏線的貨車司機馬積恩告訴記者,以前藏羚羊老遠見到車和人就跑,現在不怕了,跟人的安全距離縮短了。尤其到藏羚羊遷徙的時候,在五道梁的動物通道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藏羚羊。
為防止跨區域流竄盜獵等新興作案形式的出現,2009年9月起,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裡三大相鄰的自然保護區達成聯防協作協議,徹底打破執法區域界限,對盜獵藏羚羊非法行為形成合圍之勢。同時,在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持續輿論關注下,盜獵分子捕殺藏羚羊的血腥場面已絕跡。
(記者 趙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