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20-11-26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

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該名錄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為「滅絕」,其次是「野外滅絕」。往下順延的「極危」、「瀕危」和「易危」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之後是「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

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全球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最新紅色名錄。名錄提到,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中國去年2月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大熊貓生存狀況的改善「證明中國政府保護這種動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貓棲息需要的竹林。

另一個國際環保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環保官約翰·魯濱遜告訴法新社記者:「很少有物種能夠從(瀕危)名單上被劃掉,這說明保護措施有效。」

與此同時,藏羚羊的數量也有可觀增長,評級從「瀕危」連降兩級成為「近危」,一舉摘掉「受威脅物種」的帽子。

不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醒,大熊貓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可能只是暫時的。以全球變暖為主要形式的氣候變化或許將在下一個80年內毀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竹林,大熊貓生存將再度面臨威脅。現階段,共有82954種動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將近三分之一處於「極危」、「瀕危」或「易危」狀態,面臨滅絕危險。

同在地球村,大猩猩等6個類人猿物種生存狀況卻每況愈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東非大猩猩、西非大猩猩、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都處於「極危」狀態,「與滅絕僅有一步之遙」;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被列為「瀕危」物種。(鄭昊寧)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大熊貓「脫險」黑猩猩「瀕危」
    【據新華社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4日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再把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努力,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已有改善。與此同時,東非大猩猩類人猿等則徘徊在滅絕邊緣。 目前,將近2.4萬種動植物被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遠。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圖/東方IC  當地時間9月4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美國夏威夷大會上,該組織在其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低一級變為易危對此,中國國家林業局昨天回應表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來看,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我們的確應該為現在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必須清楚,野生大熊貓依然面臨嚴峻的生存風險,仍需更廣泛的保護措施。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委員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這份報告顯示,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領導制定的一份衡量全球物種生存和受威脅狀況的清單,將物種的瀕危級別根據瀕危程度劃分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等7級。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目錄應儘快更新
    受威脅物種保護狀況變差據悉,我國現有的保護物種名錄嚴重滯後,未及時準確地保護我國的瀕危物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於1989年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於1999年頒布,至今分別只進行過一次微調。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據澎湃新聞9月5日報導,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斯瑪特說。9月5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向澎湃新聞發來回應聲明,其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11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世界公園大會上發布最新IUCN紅色名錄。根據紅色名錄,漁業、採伐、礦業、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威脅著太平洋金槍魚、美洲鰻魚、中國河豚和中華眼鏡蛇的生存;棲息地破壞導致馬來西亞軟體動物和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滅絕,同時威脅著許多其他物種的生存。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低為「易危」 藏羚羊降為「近危」
    中國大熊貓野化訓練。 鍾欣 攝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 卡遜所著的《寂靜的春天》一書,被認為是近代生態保護運動的裡程碑事件。從那以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拯救瀕危物種的理念開始廣為傳播。人們還制定了許多物種名錄,瀕危、紅色名錄、保護名錄等詞彙漸漸普及,不時見諸報刊網絡。如果在網上搜索大熊貓,就可以看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易危(VU)等概念。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上海動物園裡的大熊貓。 澎湃資料圖  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
  • 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瀕危動物啦!
    中國日報網9月5日電(高琳琳)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4日報導,經過環保主義者的多年努力,中國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導語: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近現代以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相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卻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野生動物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失去家園和食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貓。一直以來我國在動物保護,尤其是大熊貓身上花費了巨量的精力,如今付出有了回報,我們達成了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英媒:中國國寶大熊貓超2000隻,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
    (BBC)9月4日報導,經過環保主義者的多年努力,中國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  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中國政府在保護大熊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切實有效的,經多年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已經脫離滅絕的邊緣。靈長類動物學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動物保護官員約翰·魯濱遜也肯定了中國在大熊貓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大熊貓作為動物界的頭號明星,是怎樣從瀕危物種變成易危物種的?
    2016年9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調整了大熊貓的瀕危等級,從「瀕危級(EN)」調整成了「易危級(VU)」,也就是說,大熊貓這一物種已經不是狹義上的瀕危動物了,但是這條新聞一出,很多網上的媒體給搞錯了,他們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探索欲望,於是大張旗鼓地散播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稀有動物了,然後再誇讚一番保護工作的成效。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這些聽起來,似乎是隨意編造的詞彙,其實大有來頭 它們是國際組織IUCN,在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補充進紅色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