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2020-12-04 阿美走兲下

導語: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近現代以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相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卻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野生動物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失去家園和食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貓。一直以來我國在動物保護,尤其是大熊貓身上花費了巨量的精力,如今付出有了回報,我們達成了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動物之一,一身黑白相間的毛皮和憨態可掬的身材讓它們躋身世界最可愛的動物行列,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世界自然基金會甚至把大熊貓作為形象大使。野生大熊貓主要生活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是一種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800萬年的動物界「活化石」。

歷史上大熊貓的極盛時期,棲息地曾覆蓋上至北京,下至越南的大片區域,隨著氣候的演變和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原本人跡罕至的原始山林被開發,大熊貓的棲息地一縮再縮,它們賴以生存的竹子的生長也受到了影響。再加上大熊貓的繁殖能力非常低,使得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

在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中,野外大熊貓的數量不足1600隻,但人工繁育的大熊貓數量卻有所提高。2011年時全球圈養大熊貓333隻,截至2018年11月,數量提高到了548隻,其中單2018年新出生的大熊貓就有45隻,幼崽成活率高達93.75%。中國在大熊貓保護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2016年時,原本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定為「瀕危」等級的大熊貓降了一個等級,變成「易危」。

瀕危等級的降低是世界對我國大熊貓保護成果的肯定和支持,我們以此而自豪,要知道所有上了瀕危名錄的生物中,只有極個別等級被下調。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大熊貓由瀕危變易危不是說它就沒有危險了,事實上它們還是處在滅絕的邊緣,只是情況相比過去要稍微緩和一些,我們在動物保護這個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級別下降,從瀕危變易危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級別下降,從瀕危變易危這些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而目前中國動物保護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使大熊貓的瀕危等級下降了,目前大熊貓已經從瀕危變成了易危物種了。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網友: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驕傲
    不過好在我們也有很多令人滿意的成就,比如在拯救野生動物方面,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展了對一些瀕危品種動植物的保護工作,比如我們的國寶,就是我們國家在動物保護這方面的最大成就之一,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終於成功的將大熊貓的瀕危等級降了下去。作為我們國家的特有動物大熊貓憑藉著自己可愛的外表和懶散的性格,徵服了一票的粉絲。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對此,中國國家林業局昨天回應表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來看,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我們的確應該為現在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必須清楚,野生大熊貓依然面臨嚴峻的生存風險,仍需更廣泛的保護措施。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低為「易危」 藏羚羊降為「近危」
    中國大熊貓野化訓練。 鍾欣 攝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 斯瑪特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一個衡量全球主要物種生存狀況和受威脅情況的清單,將物種的瀕危等級劃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其中極危、瀕危和易危物種又被統稱為受威脅物種。
  • 大熊貓作為動物界的頭號明星,是怎樣從瀕危物種變成易危物種的?
    眾所周知,直到上個世紀末的時候野生大熊貓還是處境非常危險的稀有動物,已經接近功能性滅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出現呼籲保護大熊貓的口號,各種帶有大熊貓形象的商標和周邊物品層出不窮,也是從那個年代開始,大熊貓開始走進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家裡,我還記得小時候農村老家雖然條件不好,但牆上還有印著大熊貓的掛曆,跟86版西遊記的海報緊挨著,左邊是大聖,右邊是大熊貓。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據澎湃新聞9月5日報導,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斯瑪特說。9月5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向澎湃新聞發來回應聲明,其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中國大熊貓保護取得了很大成功,現在已經不是極危動物,而是瀕危動物。從中國到世界,有一些珍貴動物已經滅絕;還有野生滅絕,比如華南虎,野外生存已經不可能,也就是說無法挽救這個物種,最終只能滅絕;極危動物瀕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最大力度保護,很有可能滅絕。
  • 雪豹從瀕危「降級」易危 四川野保站表示不會調整保護程度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消息,該組織已將雪豹從紅色名錄裡的瀕危降為易危。而去年,IUCN也將大熊貓做了同樣的調整。與「大熊貓被降級」一樣,這次調低雪豹的受威脅程度,也受到了多方質疑。全球範圍內一些頂級的專家和最一線的研究者,都表達了不同意見。
  • 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往下順延的「極危」、「瀕危」和「易危」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之後是「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全球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最新紅色名錄。名錄提到,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 大熊貓「脫險」黑猩猩「瀕危」
    【據新華社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4日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再把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努力,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已有改善。與此同時,東非大猩猩類人猿等則徘徊在滅絕邊緣。 目前,將近2.4萬種動植物被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遠。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雪豹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紅色名錄列出的物種瀕危級別有9個,依次是「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以及「數據不足」和「未評估」。從等級上來看,從瀕危(EN)到易危(VU)通常被說成是「降級」了。去年,大熊貓和藏羚羊都被從「瀕危」類別調整了出去,分別變為了「易危」和「近危」。這在當時也引起了我國輿論的關注。
  • 雪豹從瀕危降為易危 專家:不應放鬆保護及研究
    雪豹類別從瀕危降為易危 專家:不應放鬆對其保護及研究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當地時間9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基於新的可用數據,雪豹(Panthera uncia)被從瀕危(EN)類別調整為易危
  • 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目錄應儘快更新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馬進,呼籲新建國家自然資產保護與管理部門,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評級和《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物種保護狀況評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做出調整,儘快更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其吻形長如象鼻也叫「象魚」,重可達千斤,歷史上分布在長江和錢塘江,已有15年未被發現。分布於西部的四川、陝西以及東北部的黑龍江等省區,體形修長,最大者體長可達2米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又稱達氏鱘,已連續18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
  • 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狀況如何?國家林草局:已扭轉持續下降態勢
    ,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大熊貓 圖片來源:WWF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3月3日是聯合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全球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英文原文:Sustaining all life on earth),我國的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從今天起,以「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全國拉開帷幕。
  • 瀕危野生動物名單越來越長
    不久前,中國自然觀察網站發布《中國自然觀察2016》。這份報告雖出自環保民間組織之手,但集納了眾多專家和志願者的長期研究成果。報告顯示,2014年評估的174個物種中,保護狀況總體改善的只有26種,維持現狀32種,變差的116種。
  • 上野動物園除了中國的大熊貓以外,還有哪些瀕危的動物
    在日本人氣最高的動物莫過於中國的大熊貓了,2017年6月熊貓香香的誕生,讓日本人徹底了成了中國的「熊貓粉」,為了看香香一眼,許多日本人徹夜排隊,因為每天都有人數限制,每天2000人,還是抽籤選出來了,日本人為了看熊貓香香也是拼盡了全力,誰讓這個是中國的國寶呢~香香的住所在日本的上野動物園
  • 瀕危還是易危,聽誰的?
    1 陝西大熊貓保護區面積十年增長近一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環保組織,其於1963年開始編制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物種的瀕危等級劃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