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基於新的可用數據,雪豹被從瀕危(EN)類別,調整為易危(VU)類別。「瀕危」或是「易危」這些類別,是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分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1948年成立,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和1000多個非政府組織加入。它從1963年以來,開始發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也就是後來俗稱的「紅色名錄」。紅色名錄列出的物種瀕危級別有9個,依次是「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以及「數據不足」和「未評估」。
從等級上來看,從瀕危(EN)到易危(VU)通常被說成是「降級」了。
去年,大熊貓和藏羚羊都被從「瀕危」類別調整了出去,分別變為了「易危」和「近危」。這在當時也引起了我國輿論的關注。
就大熊貓來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顯示,是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不過,當時,國家林業局曾回應稱,作為大熊貓保護管理部門,著眼於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認為大熊貓仍然是瀕危物種。
而此次,雪豹在紅色名錄中的等級調整,也有研究者擔心,會影響公眾對雪豹現狀的認識。
在有雪豹分布的我國,所謂的「降級」有何影響?我國雪豹研究和保護面臨的最新情況如何?
雪豹在英文裡有一個叫法是ounce,這個詞還有「少量、一點兒」的意思……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從1986年到2008年間的7次評定中,雪豹的瀕危等級都是「瀕危」(Endangered)類別。而在當前版本的紅色名錄中,雪豹已經顯示為易危(Vulnerable)。
對於調整的原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方網站中披露,在2008年的評定中,誤用了數據從而得出了一個較低的數字,將雪豹誤定為「瀕危」類別。此外,近期的調查資料表明,雪豹在一些區域的密度比之前認為得要高,其數量規模也就可能更大。綜合這些原因,從「瀕危」到「易危」的認定,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變化」。
而目前紅色名錄中將雪豹認定為「易危」,是依據兩組數據,一是估計其全球數量中,成熟個體不足1萬隻,但超過2500隻,還有就是估算其數量在3代(22.62年)內減少至少10%。
對於給雪豹定級的數據,多年進行雪豹研究與保護項目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負責人趙翔表示:「這個實際上是爭議的根源所在。雪豹這個物種的分布區域是非常廣闊的,現在所有機構加起來的抽樣區域只佔到雪豹棲息地的約2%。大家是用這2%的棲息地估算了雪豹的種群數量。這個數字是否能滿足『降級』的標準?瀕危的話需要兩點,一是要可繁殖個體要低於2500隻,二是在過去的16年內,整個種群的數量下降20%。這兩個都是有爭議的,就是因為沒有基本數據。因為現在做的調查集中在2%的區域內。」
紅色名錄中對於雪豹數量的具體描述也說明稱,對於全球範圍雪豹的數量規模沒有有力測量,各種數據傾向於是基於推算得出。
我國民間志願者團隊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豹項目負責人宋大昭認為,數據是爭議所在,但是,在他看來,各雪豹分布國的保護策略和行動,不太會只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調整而做出大的改變,「雖然調查比以前多,但還不是像虎等對種群情況已經做到比較完整的了解。所以基於現在這個推算的數字,來做級別調整,這個決定是不是成熟?這是爭論比較多的。其實保護,還是各個雪豹分布國自己要去考慮的事情。這有很多影響因素,文化、對環保重視程度等。比如中國,有一套自己的保護物種的分級,雪豹又是西部高原高山生態系統的一個吉祥物種。」
就算是對雪豹的瀕危等級進行了調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方面也表示,必須繼續並加大保護力度,以扭轉雪豹數量下降的趨勢,防止這種標誌性的貓科動物走向滅絕。
我國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處處長張德海表示,當地對於雪豹的保護和研究,不會因其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等級被調整而有所放鬆,「從我們國家來講,雪豹是一級保護動物。一級、二級保護動物採取的保護措施都是很嚴格的。比如青海當地需要保護的物種都採取嚴格的保護。尤其是在保護區裡,不光是說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需要保護,其他的物種也需要保護,因為它是整個生態系統。」
張德海表示,經過多年的工作,如今,我國在對雪豹及其棲息地的研究和保護上有所進展,「區域環境保護的力度增加了,尤其是對不法盜獵行為嚴厲打擊。再有,調查手段也增加了,除了紅外線照相機外,有地方還布設了錄像監控探頭,記錄得更全面。還有,巖羊在高寒區域的數量和分布範圍也增加了,雪豹的食物增加。牧民也變成了保護區的管護人員。」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提到,由於對保護雪豹的大量投資,包括反偷獵,減少和家畜衝突行動,以及提高了認識程度,一些雪豹分布區的情況有所改善。但與此同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明確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退化、獵物減少以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等因素,雪豹的數量仍在下降,仍然面臨滅絕的高風險。
趙翔指出,研究中發現,目前雪豹的生存面臨氣候變化、棲息地破碎化和與人類活動的衝突等問題,「現在我們比較關注的影響野生動物的是氣候變化。雪豹生活在環喜馬拉雅區域,該區域對氣候變化敏感,溫度上升、降水增加等可能會對雪豹現有的棲息地造成影響。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雪豹和人類的衝突。我們也關注隨著城鎮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為產生的流浪狗、藏獒可能會對雪豹的食物產生競爭,傳染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