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儒艮瀕危度上調至最高級別

2020-11-2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據日本共同社12月12日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1日更新了匯總世界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將棲息於衝繩的儒艮瀕危度上調至最高級別。

儒艮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大型哺乳類海洋生物,屬於海牛目、儒艮科。體型呈現紡錘狀,體長一般約2.4-2.7米,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主要以海草為食。

《科技日報》曾刊文稱,由於雌性儒艮在哺乳時會用鰭狀前肢夾著儒艮寶寶,把頭跟胸部露出水面,剛好它胸部有一對乳頭,遠遠望去很像一位婦女抱著嬰兒在哺乳,因此,將儒艮看成「美人魚」的誤會就此流傳.....

近年來,衝繩島沿岸確認了三頭儒艮,而今年3月發現一頭雌性儒艮死亡。而另外兩頭在基地建設前棲息在邊野古外圍的儒艮目前處於無法確認的狀態。

此次IUCN以衝繩個體群遠離其他棲息地為由進行個別評估,將儒艮列為瀕危度最高的「即將滅絕危險性極高的物種」。並推斷稱,衝繩儒艮因漁網混捕等數量有所減少,目前為10頭以下。

除了棲息數持續減少外,在名護市邊野古推進的美軍基地建設也對儒艮生存構成了威脅。

該機構指出,隨著邊野古美軍基地的建設,作為其餌食的海草藻場被大規模填埋,「棲息地消失和惡化造成的負面影響令人擔憂,藻場的消失將對棲息數的恢復構成嚴重影響」。

目前,日本環境省現已將國內儒艮個體群定位為瀕危度最高級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人魚」儒艮已是瀕危度最高物種
    (觀察者網訊) 據日本共同社12月12日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1日更新了匯總世界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將棲息於衝繩的儒艮瀕危度上調至最高級別。 儒艮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大型哺乳類海洋生物,屬於海牛目、儒艮科。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雪豹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基於新的可用數據,雪豹被從瀕危(EN)類別,調整為易危(VU)類別。「瀕危」或是「易危」這些類別,是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分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1948年成立,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和1000多個非政府組織加入。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澎湃資料圖  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 斯瑪特說。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12月2晚間,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政府獲悉,該市發現一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據介紹,最早發現這隻沙狐蹤跡的是該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淵,他在當地黑山頭鎮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沙狐的照片。 「照片中的沙狐憨態可掬,十分招人喜愛。」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據澎湃新聞9月5日報導,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斯瑪特說。9月5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向澎湃新聞發來回應聲明,其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大猩猩即將滅絕
    IT之家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昨天發布消息稱,經過多年的保護,大熊貓已經不是瀕危物種,相反由於對環境的破壞,另外一類人類的近親東部大猩猩即將滅絕,這對於環保人士來說是一個壞消息。
  • 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最近,雲南省的松茸從曾經每500克上萬元跌至百元,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即使松茸價格下降,也並未改變其瀕危的事實。松茸一直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馬達加斯加狐猴面臨滅絕風險
    法新社7月9日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警告稱,馬達加斯加島上現有的107種狐猴中,約103種生存受到威脅,其中33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
  • 儒艮:傳說中的「美人魚」
    Planet Buddy帶你認識各種有趣的海洋生物,這一期為大家介紹的是傳說中的「美人魚「儒艮。(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儒艮(Dugong),是海牛的近親,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歡在水質良好並有豐沛水生植物的海域生活。由於儒艮每隔半個小時左右都要出水換氣,而且通常像人類一樣懷抱小儒艮餵奶,傳說中儒艮出海時頭上偶爾會披海草,所以被人們描繪為「頭披長發的美人魚」。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易危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松
    保護級別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瀕危原因:稀有種。殘存於中國南部和東南部,因主產區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破壞嚴重,植株多零散生長。
  •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中新社白沙8月27日電(記者 張茜翼)記者27日從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迄今該保護區已有12種珍稀兩棲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近日發布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世界上最為稀少的海獅之一,紐西蘭海獅在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中,已經由「易危物種」變為「瀕危物種」。參與此項研究工作的紐西蘭梅西大學海洋哺乳動物專家路易斯·奇爾弗斯說,多種因素導致紐西蘭海獅瀕臨滅絕,例如疾病、由捕魚活動所導致的棲息地改變,商業捕魚業激烈競爭和意外死亡。   奇爾弗斯希望新名錄的公布有助於政府部門採取行動,遏制海獅種群數量的下降。
  • 大熊貓「脫險」黑猩猩「瀕危」
    【據新華社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4日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再把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努力,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已有改善。與此同時,東非大猩猩類人猿等則徘徊在滅絕邊緣。 目前,將近2.4萬種動植物被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遠。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海南湍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雲霧縈繞在鸚哥嶺山脈 南國都市報記者李小崗攝      本報海口8月30日訊(記者嶽嵬)今天,《光明日報》以「海南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 令人很心痛的一件事情,兩條儒艮被救援時,都流眼淚了
    對於人類來說海洋世界神秘的地方,山西的海洋世界就在這裡,潛水愛好者們經常出現的地方。可是發生了一件讓潛水員很是心痛的事情。他們在潛水時發現了一個小的空間裡居然還關著兩隻動物。這兩隻動物都被關在籠子裡,尾巴上拴著繩子。發現這是兩隻儒艮。
  • ...東京上調疫情指標至最高級別,美國對香港國安法的制裁讓跨國...
    CCG全球政經動態觀察  0716  全球疫情發展與應對  # 東京上調疫情指標至最高級別  根據共同社7月15日報導《詳訊:東京將疫情指標上調至最高級別》,東京都政府15日舉行新型冠狀病毒對策總部會議
  • 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該名錄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為「滅絕」,其次是「野外滅絕」。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