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CCG全球政經動態觀察
0716
全球疫情發展與應對
# 東京上調疫情指標至最高級別
根據共同社7月15日報導《詳訊:東京將疫情指標上調至最高級別》,東京都政府15日舉行新型冠狀病毒對策總部會議,把疫情警惕指標上調至4個級別中最高的「疫情正在擴大」。當天新增感染者165人,連續7天維持三位數。知事小池百合子在臨時記者會上稱,「屬於應發布『感染擴大警報』的情況」,呼籲都民不必要非緊急時不要前往他縣。
15日國內新增感染者454人,創下5月25日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後的新高。大阪府確診61人,神奈川縣43人,均為宣言解除後最多。小池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特別措施法》第24條要求避免前往都外等。關於對企業的停業要求,表示將與市區町村合作,對感染風險高的行業擬與合作金一起配套實施。會上還提及了新增病例中感染途徑不明的情況最近7天日均增加到上周的約2倍。都內感染者截至本月12日連續4天在200多人。截至14日的最近7天日均173.7人,超過了緊急事態宣言期間最多的167.0人(4月14日)。
# 蓋茨夫婦批評川普政府處理新冠疫情
根據《金融時報》7月15日報導《蓋茨夫婦批評川普政府反科學》,資產規模達460億美元的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正在推動美國國會採取更加有力的行動來阻止新冠病毒的蔓延,並表示,他們相信川普政府「不適合領導這個國家。」
梅琳達蓋茨表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其對即將舉行的大選預計將會產生的衝擊波,她對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的立場「深感」失望。她還警告說,為了抗擊COVID-19,「民眾需要站出來反對……任何沒有利用可用工具和數據的領導人」。在她發表上述言論之際,蓋茨基金會發表一份白皮書,強調COVID-19對女性以及其他不平等領域的有害影響。
此前蓋茨夫婦一直避免直接參與美國的黨派政治,而是更願意關注與政治無關的健康問題和發展中國家。「我們夫妻倆願意與兩黨合作,」蓋茨夫人表示,「我們和布希(Bush)政府、歐巴馬(Obama)政府進行了極為有效的合作。」促使他們公開表態的是,他們相信川普政府「目前不適合領導這個國家」。她讚揚了處境艱難的白宮醫療顧問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及其同事黛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稱他們是白宮僅有的了解疫情嚴重性的人士,並對川普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施加政治壓力表示譴責。她還譴責了川普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決定,蓋茨夫婦是該組織的第二大捐贈者。
# 韓國等八國聯名發文強調公平分配新冠疫苗
根據韓聯社華盛頓7月16日報導《韓國等八國領導人聯名發文強調公平分配新冠疫苗》,韓國總統文在寅等八國領導人當地時間15日在美國《華盛頓郵報》(WP)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保證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全球公平分配。
文章指出,除非所有國家都安全,否則沒有國家真正安全。疫苗接種是遏制傳染病大流行的最有效途徑,但前提是所有國家在疫苗問世後都能夠平等地獲取。無論收入水平,疫苗面前人人平等,各國都應如此,不能讓患者的出身決定其生命權。另外,文章還強調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GAVI)、國際疫苗研究所(IVI)等國際衛生組織的重要作用。韓國總統文在寅、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衣索比亞總統沃克·祖德、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南非總統馬塔梅拉·西裡爾·拉馬福薩、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突尼西亞總理埃利亞斯·法赫卡赫在文章上署名。
# IOC委員稱北京冬奧會難舉辦
根據共同社紐約7月15日報導《詳訊:IOC委員稱若東京奧運取消北京冬奧會也難舉辦》,路透社15日報導稱,國際奧委會(IOC)資格最老的委員迪克龐德(加拿大籍)發表見解稱,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2021年夏季東京奧運會取消,預定於約半年後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難以舉辦。龐德指出:「難以想像在東京奧運會後同樣在亞洲地區不發生病毒的連鎖反應。」另一方面他表示,在17日的IOC大會上「與奧運相關的主題將以東京為中心,估計討論不會涉及對北京冬奧會的影響。」他還稱,對香港加強管制的中國政府與美國之間政治關係不穩定也成為對北京冬奧會的不安因素。
# 英國首相承諾對抗疫工作進行獨立調查
根據《金融時報》7月15日報導《英國首相承諾對抗疫工作進行獨立調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承諾英國政府將對處理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方式展開獨立調查,此舉意味著部長級官員和高級公務員在危機之前和危機期間作出的決定將受到嚴格審查。
首相周三在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發表講話時表示,立即展開調查將是不合適的。但是他接著表示,既然承諾進行「獨立」調查,詹森不能將調查範圍局限於內部的、不公開的審查。任何調查都可能探究的問題包括:英國政府對大流行病的準備程度,其提供個人防護裝備的情況,以及實施封鎖的時機(英國比好幾個可比的歐洲國家晚了幾天)。唐寧街拒絕透露官方建議是否或者何時會改變;民意調查似乎顯示,許多人認為封鎖放鬆得太早了。首相表示,應該由僱主與其員工就安全返回工作崗位進行討論。
對華國際關係
# 川普為爭取連任就南海問題對華強硬
根據共同社7月15日報導《聚焦:美總統川普為爭取連任就南海問題對華強硬》,美國川普政府13日公開否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等,擺出了罕見的強硬姿態,與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機加強擴大實力的中國對抗。美國總統川普力爭在11月的總統選舉中連任,這是他意識到保守人群而接連出臺的對華制約的一部分,從中也可以看到藉此躲避對政府疫情應對舉措批評的目的。
輕視同盟的川普政府能否構建對華包圍網並採取有效對策,尚不清楚。美國未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上簽字,蓬佩奧的主張中可以看到僅強調對己有利因素的傲慢。「不認為美國政府改變了對亞洲的輕視,」主權問題當事國之一的菲律賓的政府高官擔憂地說,「看上去是為了譴責中國而提出了『南海』,是或許會火上澆油的挑釁。」
突然擺出強硬姿態似乎也意在從據稱陷入苦戰的美國總統選舉中挽回局面。川普在譴責中國是病毒發生源的同時,就香港等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接連出臺了制裁措施。負責發出對華譴責信息的是蓬佩奧,川普則避免直接談及。據分析,這是因為擔憂影響到中國承諾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的美中經貿磋商「第一階段」協議。
# 川普未排除對中國官員進行制裁的可能性
根據路透華盛頓7月15日報導《川普尚未排除對中國官員進行制裁的可能性--美國官員》,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周三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尚未排除對中國高級官員實施進一步制裁的可能性;他周二採取了行動,對中國就香港的處置方式進行懲罰。
川普周一籤署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允許他對涉及在香港強行實施國家安全法的中國官員和金融機構進行制裁與籤證限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川普籤署的法案以及根據美國法律終止香港特殊地位的行政命令是合理的。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白宮正在討論美國因香港問題實施制裁的可能目標,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該消息人士稱,一些對中國持強硬態度的議員要求制裁的官員中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她支持北京在香港實施新的嚴厲的國家安全法。
# 英國否認英國禁用華為是受川普影響一說
根據路透倫敦7月15日報導《川普就英國禁用華為表態:「我親自勸說的結果」》,美國總統川普表示,英國首相約翰決定在2027年底之前徹底清除英國5G網絡中的華為設備,詹森做出這一決定是歸因於他的勸說。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否認英國的決定是受川普影響,稱這一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說:「各種各樣的人都可能試圖將這一決定歸功於自己,但這是基於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的一項技術評估,該評估的內容是關於未來我們如何才能擁有最高質量的5G系統。」
全球時政
# 拜登民調領先優勢擴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7月15日報導《拜登對川普的領先優勢擴大,川普支持率下降》,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在全國範圍內對唐納·川普總統保持著兩位數的領先優勢,拜登在登記選民中領先川普11個百分點,比例為51%對40%,這遠遠超出了民調正負3.3個百分點的誤差範圍。每10名選民中就有7名選民認為國家正處於錯誤的軌道上,大多數人不贊成總統對冠狀病毒和種族關係的處理。
該民調顯示民主黨在進入11月時享有強度優勢,而且川普的支持率下降到42%,這是兩年來的最低水平。但調查也發現了川普和GOP的銀線,以及拜登和民主黨的警告信號。多數選民認可總統對經濟的處理方式,拜登的個人評分自上月起有所下降,民主黨在國會的支持率也不再保持兩位數的領先。「美國人正在應對冠狀病毒和對種族的算計,從政治上看,正在進行大量的整理,」民主黨民調機構Hart Research Associates的Jeff Horwitt補充道。「我們距離知道這一切在選民心目中會如何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日本擬起用垂秀夫為駐華大使
根據共同社7月15日報導《詳訊:日本擬起用垂秀夫為下任駐華大使》,日本政府15日開始就起用官房長垂秀夫(59歲)擔任下任駐華大使進行探討。垂秀夫來自被稱為知華派的外務省漢語研修班。日中間存在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延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國賓訪日事宜重新協調,以及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等懸案。據分析,政府基於垂秀夫在中國的人脈和信息收集能力判斷他適合擔任駐華大使。若得到中方的同意,日本政府計劃在內閣會議上正式敲定。
# 澳大利亞議員呼籲驅逐中國外交領事人員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7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議員呼籲驅逐100名中國外交領事人員》,自從澳大利亞牽頭要求世衛組織對中國的新冠疫情展開調查後,中澳關係急劇惡化,澳大利亞公營媒體澳大利亞特別廣播公司與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周三報導說,澳大利亞參議院的一位中立派重量級議員雷克斯·派屈克(Rex Patrick)周三呼籲政府將100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外交領事人員驅逐出澳大利亞。
雷克斯·派屈克(Rex Patrick)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咬緊牙關,採取早應該採取的措施」。聲明指出,中國駐澳大利亞的外交領事工作人員的總數為148人,遠遠超出了美國、英國的108人和32人。中國獲準悄悄擴大其在澳洲的外交與領事機構,情況實在令人擔憂。他認為,毫無疑問中國駐澳大利亞的外事人員正在從事間諜活動或者政治幹預。他認為澳大利亞必須重新建立與中國的關係,並且採取更加堅定的立場。
# 蓬佩奧稱美朝峰會需要取得實質進展
根據路透華盛頓7月15日報導《蓬佩奧稱川普希望在可能取得實質進展時舉行美朝峰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三給美朝再次舉行峰會的可能性潑冷水,他說美國大選臨近,川普總統只有在可能取得實質進展的情況下才會參加峰會。
他還說,朝鮮「此時選擇不參與可能產生潛在解決方案的接觸。」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上周表示,金正恩和川普今年可能不會舉行另一次峰會,「但我們永遠不知道」。
世界經濟與金融
# 日本央行下調本財年經濟預期
根據《華爾街日報》7月15日報導《日本央行將本財年經濟預期下調至萎縮4.5%至5.7%》,日本央行周三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以反映新冠疫情的影響,並維持貨幣政策不變。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預計,在截至2021年3月財年,日本經濟將萎縮4.5%-5.7%。在三個月前的上一份報告中,該央行預計經濟將萎縮3%-5%。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將短期利率目標維持在-0.1%不變,並將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該委員會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年度購買規模目標維持在12萬億日圓(約合1,119.1億美元),並將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的總購買規模上限維持在20萬億日圓。
# OPEC和俄羅斯擬降低原油減產力度
根據《金融時報》 7月15日報導《歐佩克和俄羅斯擬降低減產力度》,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準備開始解除今年早些時候達成的創紀錄的減產協議。OPEC代表周三表示,自8月起,這個石油卡特爾組織及其盟友將把5月生效的每日970萬桶原油減產量縮減至每日減產770萬桶。這些產油國希望在不影響原油價格復甦的前提下提高產量。
OPEC預期從今年8月到年底,產油國將把原油減產量下調至770萬桶/日,然後,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間,進一步將減產量降至580萬桶/日。此前,減產幫助原油價格從4月的每桶20美元以下回升至周三的每桶40美元左右。油價也受到全球經濟逐漸重新重啟的提振,經濟重啟已推高需求,使石油市場出現供應缺口。
CCG 縱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