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人選擇來香港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相信香港的『一國兩制』。中央在香港特區實施國安法,就是要維護『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我們都很感謝中央,在關鍵時刻做了關鍵的事。」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安法的出臺,既堵塞了法律漏洞,也幫助香港止暴制亂,猶如「定海神針」。他希望香港社會能逐漸恢復平靜,擦亮昔日「東方之珠」的閃亮招牌。
祖籍廣東中山、出生於澳門、成長於香港、留學於日本,蔡冠深在25歲時就接棒家族企業新華集團的管理,並將其成功發展成為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亦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業務布局。縱橫商界近40載,蔡冠深深諳「穩定」和「機遇」的重要性。他表示,社會要先穩定,才有經濟發展。而香港未來的出路,就在於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就是最直接、千載難逢的機會,香港要在『一國兩制』下搭好國家發展的順風車。」蔡冠深說。
立法幫香港止暴制亂 大家才能安心做生意
南方日報、南方+:在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三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維護國家安全法》在香港特區刊憲公布生效。您認為這部法律在這個時間節點獲得通過,有何意義?
蔡冠深:香港特區在《基本法》下,有憲制責任完成「23條立法」。但是過去23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都沒有做到這件事。到去年,香港特區發生了一系列社會事件,非法暴力活動頻現。中央在此時頒布國安法,具有裡程碑意義,既是堵塞了法律上的漏洞,也是出手幫助香港止暴制亂。
國安法的震懾力非常強,我們看到,這部法律頒布實施後,那些所謂的「民主分子」紛紛「退群」了,社會開始冷靜下來。所以國安法猶如「定海神針」,我們都很感謝中央,在關鍵時刻做了關鍵的事。
南方日報、南方+:香港中華總商會是香港歷史最長及最具規模的商會之一,旗下會員人數近6000名。作為該會會長,據您了解,香港商界人士如何看待國安法?
蔡冠深:工商界人士普遍認為,社會先穩定,才有經濟發展。大家都很支持在香港特區實施國安法。如果止暴制亂搞不好,大家如何做生意呢?天天都有人破壞餐廳、地鐵,扔汽油彈、縱火,這些都是大家不想看到的畫面。
其實這麼多人選擇來香港做生意,就是因為他們相信香港的「一國兩制」。在一國之下,我們可以享受兩制賦予的高度自治。中央為何要在香港特區實施國安法?就是要維護「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中央仍然非常尊重及信任香港,只要不觸碰國安法的「紅線」,香港現有的人權自由仍受到保障。在實施過程中,國安法也體現了對兩種法律體系的尊重,無損香港司法獨立。
立法後未見撤資潮 歐美制裁會打擊自身
南方日報、南方+:對於一些媒體報導指,有外資擔心國安法會損害香港的營商環境,甚至考慮從香港撤資,您了解到的情況是怎麼樣?
蔡冠深:我們目前看不到這個現象的發生。如果真的發生了一些西方媒體所說的撤資潮,那應該是會錢走、企業走、人也走。但是最近我們看到股市方面,有大量資金湧入香港,交易所每天成交額近2000億港元。
西方媒體和西方政客說的是一套,但是外資企業如何做則是自主行為。我們應該看外資企業的實際行為,香港有很多外資企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並沒有撤資。不少外商和我說,他們在上海、北京、廣州也有公司,在中國內地經商都不怕,在香港有什麼好怕的?
只要不碰觸「紅線」,國安法就和我們沒關係。但是如果碰觸了「紅線」,無論你在世界上哪個國家經商,都會有問題。因為國安法並不是中國特有的法律,美國、日本、英國都有類似的法律。
南方日報、南方+:近期歐美一些國家及其政客宣稱要因為國安法制裁香港,例如美國就通過了《香港自治法案》,中止了「香港特殊地位」。您對此怎麼看?
蔡冠深:我認為,歐美一些國家所說的「制裁」,在政治上及在輿論上的影響,要大於實際上的。
美國每年享有對香港接近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就是如果他不和我們做生意了,他就會虧了。雙方貿易受到影響的話,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美國川普政府總是說要制裁香港,但是真正的措施並不多,因為他們也很小心,如果採取過於嚴厲的措施,也會打擊到自身。我們希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公道點來看問題,不要意氣用事。在採取措施之前,也要考慮雙方整體的利益。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南方日報、南方+:香港自去年6月發生修例風波以來,經濟受到重創。您認為,香港的經濟是否不行了?
蔡冠深:修例風波是香港歷史上少有的一次嚴峻衝擊,對經濟影響非常大。今年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香港第一季度GDP倒退了8.9%,3月至5月的失業率上升至5.9%,是15年來新高。旅遊、航空、零售、餐飲等行業最受重擊。香港的實體經濟的確是形勢非常嚴峻。
但是你說香港經濟是否真的不行了?我覺得未必。香港的經濟基礎非常穩健,財政儲備充足。香港仍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幾個數據很關鍵:首先,我們的港匯指數很穩定;其次,今年我們資本市場迎來了中概股回歸潮,IPO全年集資額很有可能繼續排在前三,交易所每天成交額近2000億港元,這就是信心標誌。如果是對香港沒有信心,認為香港經濟真的不行,誰還會拿錢來投資呢?
另外,香港房地產價格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現在仍是大批人排隊買房。如果對香港沒有信心,人們又怎麼會將畢生積蓄拿來在香港買房子呢?所以就整體經濟而言,我們應該要對香港有信心。
南方日報、南方+:您還有一個身份是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對於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您有什麼好建議?
蔡冠深: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九個內地城市中,對香港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與廣州、深圳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因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深圳由於發展得早,在科技領域已經走在前列,香港也要加把勁,共同走好「自主研發、升級轉型」的道路。
在民生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與肇慶合作密切,計劃在肇慶建設「香港城」。香港居民只要一小時車程即可從香港去到肇慶,既能解決香港住房問題,也能提高港人生活質量。
南方日報、南方+:香港要擦亮昔日「東方之珠」的閃亮招牌,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蔡冠深:經歷了去年的修例風波,我們要去面對香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有民怨?是因為有民生問題,人們才會上街。樓價高企、貧富懸殊,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也沒有向上流的機會。
因此,首先我們擺正了政治問題。天天談論政治、搞意識形態是不行的。我們還要解決教育和民生問題。我們要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尋找香港的出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香港密切相關。
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我們金融業、現代服務業、專業服務領域的優勢。對於香港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要搞好自己的內部問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一國兩制」下要搭好國家發展的順風車。
總之,香港人要對香港有信心,也要對國家有信心!
【南方日報記者】曾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