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 蔡冠深:愛港報國的多面人生

2021-01-18 中華兒女海外版


璀璨的東方明珠,閃耀著港人自強不息之光芒;芬芳的紫荊花,流溢著炎黃子孫奮發向上之芳香。香江以奔騰不息之氣勢笑看崢嶸歲月;維多利亞港憑今朝之繁榮演奏世界交響。


欣逢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周年華誕,「喜看稻菽千重浪,頌讚精英出香江」。提及香港,眾多商業精英人物會不自覺地映入腦海:霍英東、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他們耕耘商界、實業報國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


▲香港維多利亞海灣


同樣,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旁的新華集團,其董事長30多年來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把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家族企業,通過多元化創新發展,打造成一個大型跨國集團,享譽世界。


新華集團的董事長,誰人?他就是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


近觀蔡冠深,神採奕奕,和藹可親;細品其言,妙語接地氣,哲理惹人思。也許劉禹錫那首《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更能詮釋他的膽略與智慧,更能寫實以他為代表新一代港人的家國情懷與人生風採。


子承父業 再造傳奇的「海產大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往往造化弄人,有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蔡冠深便是如此。


蔡冠深祖籍廣東中山市,世代務農。其父蔡繼有11歲那年喪父後,小小年紀就到一家魚類批發行做工,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才開始自立門戶當起小魚販,起早貪黑賺錢養家餬口。1954 年,蔡繼有赴澳門定居,全家擠在一間租來的鬥室之內,靠吃便宜的碎米和賣剩的小魚蝦過日子。


1957年,蔡冠深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清貧的家庭。出生不久,蔡家再一次搬遷至港島上環,仍辛苦地做魚販和小生意。不久,父親開設「華記欄」,小有積儲後,開始貸款給漁民造船擴大生產,漁民則用撈捕的漁獲分期分批償還。如此一來,蔡繼有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蔡冠深初入學時家境還很貧寒,但他從小聽話,是個勤勉規矩、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後來以優異成績考上聖保羅男女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是香港的一所名校,許多政商界人士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蔡冠深的父親蔡繼有


年輕的蔡冠深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學和歷史情有獨鍾,成績很好。1974 年蔡冠深東渡扶桑,到京都求學。


此時,蔡繼有的「華記欄」已經蛻變為「新華集團」。港澳一帶捕撈的漁獲,有相當一部分供應給新華集團。集團在香港、澳門、越南都有工廠,冷凍水產品的產量在東南亞排名前列,蔡繼有成了名副其實的「海產大王」。


蔡家生意越做越大,家裡人手短缺。於是蔡冠深僅留學日本一年,便被父親召回香港。這一轉折,令他從此告別了喜歡的文學和歷史,縱身躍入雲詭波譎的商海中,也成就了他接下來的輝煌人生。


蔡冠深被父親安排在集團的海產加工廠,當起了普通員工。沒有任何頭銜,也沒有固定工資,每月只拿一千多元的交通費。他沒有怨言,每天早上 4點鐘起床,5點趕到港島西環海產市場,和其他員工一樣腳蹬水靴,身系圍裙,先了解當日行情,然後一條船一條船看貨、談價、收購。每一船活蹦亂跳的海鮮運回來,蔡冠深就得憑經驗在一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判斷出合適的價格,然後成交。這培養了他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敏銳直覺,在日後的商場中能夠慧眼如炬、捕捉商機。


1977年,根據父親的安排,年僅20歲的蔡冠深獨自返回澳門,組建新基地產。是年,澳門有史以來拍賣第一塊官地,與會者中雲集澳門諸多地產商。蔡冠深代表新華集團參與競投,坐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叫價聲從 330萬葡幣起,此起彼伏,當競價到400萬時,場內開始沉寂下來,蔡冠深就在此時開始舉牌。憑著一股年輕人的銳氣,最終以 411萬葡幣徵服對手,投標中的。在落標後籤署法律文件時,澳門政府官員發現:這個出手不凡的後生剛剛20歲,還不到法定參與競投的21歲年齡。


「這段經歷對我而言非常重要,過去是在前輩指導下工作,這次卻是獨立操作競價,前輩們也藉此考驗我是否能成熟起來獨當一面。結果我成功了。」蔡冠深「啼聲初試」,讓香港工商界對「海產大王」的傳人刮目相看。


1982年,蔡繼有作出重大決定,將經歷了7年摸爬滾打的蔡冠深任命為新華集團總裁。「海產大王」的桂冠,由創業的第一代傳到再創業的第二代掌門人手上。這一年,蔡冠深 25 歲。


▲「新華穗港城穗港澳出入境大樓」及碼頭效果圖。

新華穗港城佔地1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0億元,首期建設的穗港澳出入境大樓將復航期盼已久的穗港澳水上客運航線,預計將於2020年5月啟用開航。


「搞什麼行業都可以,只要把它辦成實業就好。」這是蔡冠深的事業座右銘,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憑著年輕敢闖和與父親共同艱苦創業磨練出來的本領,在25歲至30歲那幾年裡,蔡冠深將新華集團賴以發家的海產業推向更高峰,形成一個環球海產王國。從捕撈、養殖、加工、倉儲、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餐飲,一條龍垂直式經營。新華集團組建了自己的船隊,投資海產養殖場,還在遠東各地設冷凍加工廠。在海外的布局,則從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尼,延伸至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也就是說,從中國的丹東沿大陸海岸線,經臺灣海峽到香港澳門,從河內、新加坡一直至溫哥華、紐約、洛杉磯等地,都建立了新華的分支機構,涉及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海產營業額高達 30 億港元,高峰期達40億。


作為中生代的華商,蔡冠深有著與前輩一樣的打拼精神,又有現代意識和國際視野,顯然不滿足於僅僅擁有大海的業務。30多年來,家族企業在他手中不斷壯大,到今天,新華集團的業務版圖已經擴大到8大領域:海產食品、地產建築、金融財務、高新科技、基礎建設、教育培訓、傳媒文化和環保大健康,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多元化跨國集團。


從一個熟悉的行業跳向另一個行業,無疑是需要勇氣和能力的。蔡冠深自我總結說,30多年來的發展,靠的是自我提升、不斷學習和保持創業之初的艱苦奮鬥精神。此外更重要的,是追隨國家的發展戰略,把新華的發展,融合到國家民族振興的巨流之中。


他謙虛地表示,為了能夠彌補自己在正規商業和管理教育上的欠缺,自己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習慣。「第一是要自我提升,第二是要終身學習,第三點,我學習的人要比自己強。比如我學講話,學的是全球 500 強的 CEO 是怎麼講話的;我學英語,學的是英國播音員標準的英語;我學普通話,學的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標準發音。當你一學就學最好的,有這個決心,有艱苦奮鬥的毅力,就能成功。」


「過去華商發展靠的是勤奮,但今天光靠勤奮已經不夠了。」 今天,蔡冠深當然不用再穿著水靴親自到船上驗貨,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來臨,給包括蔡冠深這樣的華商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蔡冠深說,放眼全球,迄今在世界各地經營成功的華商,大多得益於觀念上的轉變和企業的多元發展。這包括將家族企業與現代化專業管理相結合,也要將傳統的勤奮與創新思路結合。「只有這樣,華商企業才能更有競爭力,在新時代贏得先機。」


▲蔡冠深榮獲外交部駐港公署"外交之友"稱號,圖為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左)、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右)為蔡冠深頒獎

蔡冠深十分注重管理的創新。他向記者介紹,新華集團既注意保留過去家族企業的好傳統,如重情重義,員工都在一個大家庭裡,如兄弟姐妹般愛護這個企業。同時,現代企業的管理手段也要引入新華。集團的管理團隊,既有家族中學業有成的青年才俊,更聘請了外來的優秀人才和專業團隊。蔡冠深自言:沒有一個企業模式是完美的,關鍵是有好制度還有好人才。「如何在傳統的人情和現代的制度上取得平衡,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走的路。」


如果把新華集團比作一艘巨輪,蔡冠深無疑就是那個運籌帷幄的「掌舵人。」位於中環維港畔的寫字樓是集團總部、大腦或樞紐,而每個行業和大區域都有自己的總部,有專門的管理團隊。蔡冠深會根據需要及時召集會議,研討工作,他的幾個特別助理也會不斷給他提供各方面信息,為決策提供參考。


但是他關於實業的論述令人記憶深刻:「我父親那一代人艱苦創業,一步一個腳印把事情做好,是傳統的企業家。人們問我們第一桶金是怎麼得來的,我們回答這個行業從來沒有第一桶金,天上不會掉第一桶金給我們,我們都是一塊金子一塊金子累積起來的,每一塊金子裡面都有血汗。初創時期,我們只能做一塊錢賺幾毛錢甚至不足一毛錢的生意,一塊錢不會變成五塊錢,這就是實業。」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與蔡冠深共同出席「溫故創新——孫中山與梅屋莊吉」展並致辭


居安思危 科技強企的「蔡委員」


潮漲潮落千古事,潮大潮小勿迷航。掌舵一個大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蔡冠深掌舵的新華集團也經歷了起伏跌宕。談及1997年10月的那場金融風暴,蔡冠深說至今仍覺得有點後怕。


蔡冠深所言非虛,那場危機突襲港島,一時間山雨欲來,市面蕭條,人心惶惶。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蔡冠深在金融風暴中誓與香港經濟共進退的膽識和氣概,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儘管新華集團也不可避免受到了金融風暴的衝擊,但由於蔡冠深一貫秉持穩健經營的作風,損失並不太大。反而是有六、七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抵押在新華集團,股份每天都在急跌,如不及時處理,新華就要承擔壞帳風險。斬倉還是持有?蔡冠深反覆思考。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他對特區政府始終抱以信心。同時,也決心在生死關頭扶這些上市公司一把,共渡時艱。


金融風暴的冬季遠去了,又一個春天來臨,新華集團隨著香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更在香港財經界贏得聲譽。回首往事,蔡冠深更關心的是金融危機帶來的警示。他說,經濟的主要基礎是百姓和外商的信心,有信心,消費力會慢慢增強,銀行貸款漸漸放鬆。金融市場一活,樓市也開始穩定,一切都會向好的方面發展。


通過多次的國內外考察,他對高新科技產業與風險投資業的緊密關係進行了研究、分析,參看世界上金融產業成長快速的國家,都有較為完善和發達的風險投資基金體系。在全國政協會議上,蔡冠深建議:希望祖國內地儘快創造條件,建立健全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市場。「總之,我對香港很有信心,我對祖國很有信心。」蔡冠深的拳拳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眼見全球知識經濟到來,蔡冠深思考,如何利用傳統產業提供的經濟基礎,闖入高新科技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


1998年,蔡冠深受聘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經濟顧問。時任中科院院長的路甬祥對蔡冠深說,你為何不考慮將一些科研成果產業化呢?他並希望蔡冠深作為企業家能發揮所長,做出貢獻。路甬祥的建議和蔡冠深的思考一拍即合。蔡冠深相信,這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自那以後,「科技」成為新華集團發展的一個「常用詞」,新華科技集團也應運於1998年成立,而當時的香港,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房地產和金融。


▲2019年1月9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給蔡冠深頒發教育功績勳章,以表彰他這些年在促進澳門教育文化公益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2017年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富仲於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香港新華集團主席、香港越南商會創會會長蔡冠深單獨會晤


新華科技對科技投入的嘗試,有成功,也有失敗。對科技的投入,「我們並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蔡冠深說。


很快,新華科技將主攻方向定在信息科技上,集中開發以中文為主導的系統及應用軟體,尤其是Linux系統解決方案。公司自行開發的作業系統--華鐳系統桌面版,成為第一個以Debian為基礎研發的中文Linux系統,獲得國家信息產業部頒發的「優秀Linux辦公開發平臺應用獎」。信息產業部還特別邀請新華Linux參與制定國家Linux系統標準。


新華華鐳系統還在世界上獲多個獎項,其中的RAYS LX1.5桌面版項目,2006年4月在美國波士頓Linux World Conference & Expo中獲得最佳桌面解決方案獎,成為亞洲首家在這一國際會議中獲獎的亞洲Linux開發商。


為了積極引進海外先進的信息科技技術,2003年,由中國科技部支持,新華科技牽頭的民間組織「中印軟體協會」在香港成立,為中國與印度兩國軟體企業和專業人才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平臺。2005年1月,新華集團牽頭的另一民間組織「中國香港以色列科技合作及促進中心」在香港成立。對於這兩個民間組織,新華集團每年要投入數百萬港元組織各項交流和合作活動。「這兩個組織的活動很有意義,很值得我們支持。」蔡冠深說。


全球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應邀擔任新華集團首席顧問,更使得蔡冠深如虎添翼。新華科技集團秉承著蔡冠深的理想——致力於軟體開發、系統集成、電子商貿及科技項目策略性投資並資產管理四個領域。新華科技集團還寄託著蔡冠深的一個愛國理想:通過積極與內地科研院所、高校及業內人士的合作,建立起中國軟體大聯盟,振興民族軟體業。


▲蔡冠深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勳章


「香港回歸之後,我們才開始投身高科技。」蔡冠深將業務向科技發展,歸功於國家的因素。「1997年那場亞洲金融風暴,逼我思考企業的前景和出路,而香港回歸,給了我更廣闊的思考和選擇空間。以前,我們只能在香港這個非常有限的環境內發展房地產等傳統產業。香港回歸後,我們發現空間大了,視野廣了,整個國家的資源、國家快速發展出現的商機,我們都有一份。回歸22年,對香港商人真是福氣。」


一帶一路 鞠躬盡瘁的「蔡會長」


一隅偏安是小智,合作共贏皆振興。香港是祖國的一份子,紫荊花的鮮豔芬芳離不開祖國陽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潤。作為香港頂級的商業人物,蔡冠深始終追隨國家的發展戰略,不遺餘力地助推一帶一路倡議。


2019年6月16日的杜拜熱鬧非凡,中阿企業交流午宴上,兩國三地200餘位政商代表出席,阿聯經濟部Abdullah Ahmed Al Saleh副部長、中國商務部港澳臺司孫彤司長、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陳百裡副局長分别致辭。這次活動的牽頭人,正是蔡冠深。


作為中國商務部支持成立的「內地-香港工商專業委員會」港方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發言中表示,阿聯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內地和香港企業重要的投資目的地,期待中阿企業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契機,發揮各方所長,開展強強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務實推動基礎建設、高新技術、貿易物流、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項目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香港中華總商會於1900年成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及最具規模的華人商會之一,更是香港工商界愛國愛港人士的共同家園。前後四度出任會長,為時八載,蔡冠深秉持中總服務社會、與時俱進的宗旨,貫徹「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繫世界」的定位,實踐「建設繁榮香港、融入祖國發展、拓展全球商機」的願景,推動商會成為服務香港、服務國家、以至服務全球華商。


▲2011年世界華商大會上,蔡冠深與時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二)合影


蔡冠深是香港中華總商會這個擁有119年歷史的老牌商會最年輕的會長,他首屆接任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經濟一落千丈。「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 但有壓力也有動力。」在擔任會長之後,蔡冠深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充分運用在各國政商界的影響力,積極開展民間和商會外交,團結華商,大力推動香港與亞太多個國家經濟、文化的合作交流。


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蔡冠深積極響應,多次參加在世界各地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企業界觀點,引起普遍關注:


2016年5月,在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蔡冠深發表主旨演講。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時任特首梁振英出席;


2017年4月,蔡冠深赴埃及出席「一帶一路」工商協會聯盟首屆研討會,並擔任該聯盟共同主席;5月2日,蔡冠深在港主持「印度尼西亞-香港商界交流會」,邀請印度尼西亞總統、香港特首蒞臨;5月14日,蔡冠深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等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高峰論壇;7月,蔡冠深主持「香港經濟高峰論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禮,多國部長級官員出席,共商香港與東協的合作前景;9月,蔡冠深邀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赴緬甸仰光出席世界華商大會,呼籲「一帶一路」各國共拓商機;

▲蔡冠深於香港高峰論壇與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及多國部長於開幕典禮上合照


2018年12月,「內地-香港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委員會理事由超過40家香港及內地主要商會、專業團體及大型企業組成,香港秘書處為中華總商會,內地秘書處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商務部首腦親臨香江主禮。蔡冠深作為委員會港方主席,在成立當天的發言中指出,「香港一直擔當內地與一帶一路市場『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期望委員會能夠有力推動香港和內地企業間的務實合作,為雙方參與和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發展提供最大的支援。」


2019年10月,第十五屆世界華商大會將在英國倫敦舉辦蔡冠深回憶:「1968年,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分公司,開始了與海外華商的廣泛接觸,那時候,海外華商大都只經營兩種行當,要麼開洗衣店,要麼開餐館。他們普遍受到歧視,很難融入主流社會。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華商地位明顯提高,華商的經濟能量開始受到關注,我們開始以『華商』為榮。這是舉辦世界華商大會的重要時代背景。」


他對「華商」的定義,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過去我們提到『華商』,想到的是在海外經商的華僑華人。這些年來,大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崛起並走向世界,活躍在世界經濟舞臺,他們理所當然地成為華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翻開本屆世界華商大會名冊,中國內地國企、民營企業家佔很大比例,而且來自全國各地。「過去,是我們港澳臺和海外的企業家進入內地投資,現在,內地的國企和民企壯大了,他們要走出去了,這是不得了的改變,令人振奮。」


當仁不讓 推動灣區融合的「蔡主席」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見證下,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首腦在香港籤訂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大灣區建設全面提速。12月,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在深圳前海成立,來自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和香港、澳門(9+2城市)的200多位工商屆代表出席成立大會,蔡冠深被推舉為聯盟創會主席。


2019年2月18日,經黨中央批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當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蔡冠深表達了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要素高效流通的期待。他表示,香港的突出優勢在於研發,而研發之後的產業落地就一定要到深圳,要到粵港澳大灣區,這就涉及到人員貨物等創新要素的流動。


「一個法國或者英國的年輕人在香港搞研發,但是如果要到深圳就會涉及到各種複雜的通關手續,比較麻煩,怎麼把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做好,是大灣區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談及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自由化,人員貨物資金信息往來便利化,蔡冠深肯定了科技因素在海關通關模式改革中的應用,對無紙化通關表示稱讚。


蔡冠深認為,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多種商品通關模式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國家要積極融入全球貿易體系中去,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優化檢驗檢疫流程,這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


「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也作為單獨關稅區,希望貨物到香港之後入境內地能夠更加方便。」蔡冠深說,「現在有一些內地同胞到香港買東西,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避開了關稅和檢驗檢疫,但是通過跨境電商方式入境的商品則有相應要求,如何將關稅和檢驗檢疫流程統一化、合理化也是我的建議。」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聯盟主席,蔡冠深沒有把眼光僅僅局限於粵港澳大灣區這5.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他高屋建瓴,將灣區建設放到了世界級的層面。


2019年4月7日, 由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和香港中華總商會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日本東京帝國酒店成功舉辦。


▲2019年4月,蔡冠深策劃在東京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


作為本次活動的倡議者和主要籌劃人,蔡冠深形容這次匯聚了1200名日中兩國政商界精英的活動「非常成功」。他在當天的致辭中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中國的重大發展戰略,必須對標世界一流灣區,而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一的東京灣區,無論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大健康產業還是環保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值得中國內地和港澳企業學習。他認為,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日企業合作久遠,成果豐碩,發展潛力無限。他尤其期待,中日雙方不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充分合作,更攜手走向東協以及其他國家,共同進行第三方投資,為各國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據蔡冠深透露,擬今年底明年初,他將聯手東京、紐約、舊金山和粵港澳四大灣區,在廣州舉辦一次全球性的灣區經濟國際論壇。


科教興國 熱衷公益的「蔡博士」


一代儒商孟洛川曾說,「大商之為商者,非以聚財富家為目的,而以經世濟民為己任;奉義也。必以君子愛財取之以道為準則,誠信克己,不欺不詐,此所謂,信義也。富裕後並非耽於個人享樂,而是為富尚仁,樂善好施,達則兼濟天下;此所謂,行義也。」


作為一個企業家,身為香港新華集團主席的蔡冠深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多元發展,讓企業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作為一個社會教育家,身為中山市華僑中學校董會董事長的蔡冠深擁有自己的一套先進的教育理念,科教已成為他的第二事業,他當之無愧地入選了首屆「中山教育年度人物」。


1975年,那是蔡冠深第一次回中山探親。家鄉的貧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路也沒有,橋也沒有,教育也不行。」在父親的帶動下,蔡氏家族開始為中山修橋鋪路、助教興學。時隔四年之後,蔡冠深又協助父親資助復辦中山市華僑中學、小學和幼兒園,開始了在內地推動教育公益事業的歷程。


▲2018年11月29日,蔡冠深教育基金會捐贈香港中文大學五千萬港幣 


蔡冠深坦言,「我的家族出身貧寒,父輩以上是廣東中山的漁民或農民。小時候,我們唯一能受的教育是到義學念書。富裕以後,父親總是教育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曾經獲得的幫助,要回報社會,為下一代人的教育提供幫助和支持。


蔡冠深堅持在捐資助學上踐行「四出」:出錢、出力、出心、出時間。對於大型企業的掌舵人來說,出資助公益並不太難,但抽出時間傾注心血卻更不容易。蔡冠深說,凡是自己捐助的基金頒獎,他總要親自前往,真心實意地對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受表彰的師長們表示勉勵和祝賀:「有的人可能只是捐了錢,獲個名就算了。但我們希望通過事必躬親,讓錢能幫助到最有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這種真誠的面對面的交流,能對師生有一點小小的啟發,讓他們知道在人生的正道上,總有人會與他們一起並肩前行。」


三十多年來,蔡冠深和他的家族設立的教育和科技基金有二十多項,先後捐出的資金已超過6億港元。這涵蓋了一長串的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基金會、中國科協新華青年科技獎勵基金、中央民族大學蔡冠深教育基金、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蔡冠深教育基金、復旦大學蔡冠深教育基金、上海大學蔡冠深教育獎勵基金、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蔡冠深行星科學獎勵基金……


▲2017年2月16日,蔡冠深巴黎文化中心在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舉行開幕儀式。


蔡冠深還在全球多地捐建文化藝術中心,促進交流和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法國的蔡冠深巴黎文化中心、北京電影學院蔡冠深電影文化中心、東北大學蔡冠深文化中心、日本九州大學蔡冠深文化中心、越南蔡冠深文化中心、柬埔寨蔡冠深文化中心、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蔡冠深文化中心等等,都凝聚了蔡冠深的心血。新華集團在越南成立中國研究所,ULIS-Sunwah漢語教學研究中心,推動漢語教學與研究在越南的發展,贊助亞太地區國際漢語教學,多次舉辦儒家文化研討、新華之友社會服務日活動,反響熱烈。新華基金會還與柬埔寨商務部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建立「商務部——新華中心」,培訓當地政府官員及資助研究工作,深受當地歡迎。


除此之外,蔡冠深熱心公益,連續十載擔任香港同胞慶祝國慶籌委會秘書長,籌備和主持全港國慶文藝晚會和青年音樂會慶祝活動。他還多次主持和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大型活動,舉辦香港國慶音樂會,支持高雅藝術傳播。


在蔡冠深的眼裡,企業發展和公益事業是他長期致力的兩大事業,兩項事業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他說:「公益事業幾乎佔了我日常工作的三分之一時間,我個人的抱負是在經商之外回報社會。」


儒家倡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蔡冠深正是以自已的行動,為這一古訓賦予了新的時代詮釋。


多年來蔡冠深榮譽等身,國內外多所大學向他頒授博士和教授頭銜,表彰他所做出的貢獻。2005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頒授榮譽人文博士,201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2013年獲河內國家大學榮譽博士,2014年獲英國德蒙福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5年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他也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兩岸三地傑出企業家社會責任獎、「亞洲社會關愛領袖獎」、「南方·華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等大獎。於2014年榮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2015年被韓國政府任命為韓國對外投資推廣榮譽大使,並獲得越南政府頒發友誼勳章,柬埔寨政府頒發國王勳章,以及日本政府頒發的外務大臣表彰。2019年1月,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又為蔡冠深頒發了「外交之友」的稱號。


▲香港中華總商會全力贊助「少年太空人」體驗營,蔡冠深於出發儀式上與孩子們合影


結語


商海沉浮三十載,絢爛之極歸平淡。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蔡冠深表示,無論是「海產大王」「政協常委」,還是「蔡會長」「蔡主席」「蔡博士」,他最喜歡的稱呼還是「蔡冠深」,因為這是他作為中華兒女最有力、最直接的一個證明。


他表示,商海揚帆,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流,前進才是硬道理。而前進的關鍵就是要掌穩掌準航向:始終堅守愛國愛港、造福社群。展望未來,無論是以金融服務內地,投資傳媒文化,還是進軍人工智慧,助推大健康產業,新華集團前進的每一步,都將追隨著國家建設的鼓點,為企業注入中華優秀的基因,塑造嶄新的形象,用「新華夢」助推偉大的中國夢!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蔡冠深:復航穗港澳水上航線 1.5小時可到港澳
    「穗港智造合作區」及「新華穗港城穗港澳出入境大樓」全面啟動「穗港智造合作區」啟動儀式及「新華穗港城穗港澳出入境大樓」動工儀式,28日上午在廣州開發區舉行。據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透露,新華穗港城佔地1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0億元,首期建設的穗港澳出入境大樓將復航期盼已久的穗港澳水上客運航線,預計將於2020年5月啟用開航。
  • 蔡冠深主持印尼-香港商界交流會 印總統蒞臨
    印尼千島旅行社微信公眾號 ID:nusarayatour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昨日在港主持『印尼-香港商界交流會』,邀得印尼總統佐科
  • 蔡冠深:打造「世界的中總」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恰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籌備之時。剛從日本回到香港的他風塵僕僕,談到中總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愛國愛港商會之一,將舉辦多項慶祝國慶70周年的活動,以加強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同時,中總也將進一步發揮聯繫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平臺作用,為祖國和香港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 蔡冠深:立足香港順勢而為 | 昔日海產大王 如今坐擁百億企業
    「隱形富豪」、「民間外交家」、香港的「超級聯繫人」……一貫低調的蔡冠深對這些稱謂看得很淡。擔任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在內的30多個社會公職,從父親手中接管香港新華集團35年,從海產業擴展成擁有七大產業的百億元跨國企業,蔡冠深有著他的「中國夢」。7月,蔡冠深將迎來他的60歲生日。香港回歸二十年來,他更加感受到香港和祖國命運的緊密聯繫。
  • 蔡冠深任空中商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
    華人世界極具號召力組織香港中華商業總會蔡冠深會長從空中商學院主席趙濤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榮任空中商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冠深在主題沙龍會上發言。    空中商學院主席趙濤與香港中華總商會蔡冠深會長親切交談。
  • 蔡冠深:珠澳合作宜對標歐盟區域融合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10日應邀出席2020澳珠企業家峰會。蔡冠深在主旨演講中建議,珠澳合作應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對標歐盟這一區域融合的最高標準,在經貿融合和人員、資金、訊息的往來便利以及無縫對接方面摸索經驗,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服務內外雙循環的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內地可借鑑香港經驗完善保險業發展模式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處獲悉,今年兩會蔡冠深共提交七份提案,其中包括《借鑑香港經驗完善國家保險業發展模式》。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 受訪者供圖蔡冠深表示,中國內地保險業自1980年恢復以來,從基礎薄弱的落後行業不斷壯大發展,但目前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內地保險資本無法實現全球資產配置,保險行業與醫療機構亦未能形成普遍認可的持續發展模式。
  • 龍愛量子 產業報國
    攜手中劍紅星為國防建設效力兩彈一星 量子產業報國為人民服務龍愛全心全意
  • 蔡冠深:雙循環或將推動金融業重新布局
    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表示,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正在「轉向」。雙循環新格局的打造,有可能導致中國以至全球產業鏈包括金融業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他建議,中央應當及早批准指定的香港金融機構與內地同行攜手,參與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為人民幣加速國際化以及國家的金融安全,做出新的努力。
  •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香港的繁榮穩定得來不易 政府應處理好...
    「香港仍然是最自由的經濟體,在這些衝突平息之後,香港的活動和動力還在,能夠繼續保持,」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獨家專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目前香港的首要任務是止暴治亂,恢復秩序,平靜之後還是要解決問題,要解決根本性問題,包括年輕人向上流動。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美好的前途。
  • 熊曉梅會見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
    9月15日下午,校黨委書記熊曉梅在蔡冠深文化中心會見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會長、東北大學校董會副主席、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一行,並與蔡冠深共同會見中山市華僑中學代表團。  熊曉梅向蔡冠深一行訪問東北大學表示歡迎,並介紹了學校一流大學建設進展情況,希望東北大學與新華集團在更廣泛領域開展合作。蔡冠深介紹了香港新華集團近期在港澳及內地開展業務的情況。
  • 蔡冠深獲頒遼寧大學名譽教授
    校長黃泰巖向蔡冠深先生頒發名譽教授證書蔡冠深先生致辭會場全景  4月22日上午,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研討會暨蔡冠深先生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蒲河校區校部辦公樓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他代表學校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和幫助學校發展的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領導,合作夥伴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和香港新華集團,社會各界朋友、廣大校友,特別是關心和支持遼寧大學教育事業的蔡冠深先生表示感謝。
  • 專訪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國安法猶如「定海神針」,助「東方...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安法的出臺,既堵塞了法律漏洞,也幫助香港止暴制亂,猶如「定海神針」。他希望香港社會能逐漸恢復平靜,擦亮昔日「東方之珠」的閃亮招牌。祖籍廣東中山、出生於澳門、成長於香港、留學於日本,蔡冠深在25歲時就接棒家族企業新華集團的管理,並將其成功發展成為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亦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業務布局。
  • 校機關多個黨支部聯合參觀蔡冠深文化中心主題展
    10月21日,東北大學與新華集團合作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之參觀蔡冠深文化中心主題展在東北大學舉行,黨辦統戰部黨支部、紀委辦巡察辦黨支部、學科處黨支部、基建處黨支部、外聯處黨支部,藝術學院機關黨支部等百餘名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新華集團東北區副總經理魏向前為參觀的東北大學師生講解了《報效神州不忘初心——蔡冠深支持國家科教事業主題展》。
  • 區領導會見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一行
    8月22日,區委書記顧海東會見了來訪相城的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一行,雙方就深化合作進行了友好交談。香港新華集團執行董事蔡雋思,江蘇產業投資公司總裁鄒攀;區領導盛夢龍、王執晴出席活動。集團主席蔡冠深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同時身兼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內地-香港「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港方主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商貿諮詢理事會中國香港代表等多重身份。會見中,顧海東誠摯歡迎香港新華集團來相城發展,並重點向蔡冠深一行介紹了相城贏得的「四大戰略優勢」。
  • 蔡冠深家族5000萬元捐中大 將建宿舍及文化中心
    右起:蔡關穎琴、蔡冠深、殷巧兒、林鄭月娥、梁乃鵬、段崇智及餘濟美於支票捐贈儀式上合照 (中大供圖)     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聯合書院29日舉行「蔡繼有教育及慈善信託」與「蔡冠深教育基金會
  •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向奧地利捐贈防疫物資
    香港新華集團代表向奧地利聯邦商會及施蒂裡亞醫院協會捐贈防疫物資近日,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捐贈給奧地利聯邦商會及奧地利施蒂裡亞醫院協會的防疫物資於近日抵達奧地利。奧地利聯邦商會主席特別代表、農業貿易委員會主席Dietmar Schweiggl,施蒂裡亞醫院協會負責人Werner Sailer等代表上述機構進行了接收,並對蔡冠深在當地防疫物資依舊緊張之際的捐贈致以衷心的感謝。此外,奧地利聯邦商會還專門通報奧地利駐華大使館,並致信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表示感謝。
  •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向韓國大邱市捐贈抗疫物資
    身兼韓國對外投資推廣大使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近日通過韓國中華總商會,向大邱市政府捐贈12000個口罩。蔡冠深強調,希望藉此次捐贈,向疫情嚴重的韓國百姓傳遞中韓兩國守望相助,共同抵抗新冠病毒的正能量。他說,疫情暴發之初,中國疫情最嚴重之際,韓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伸出援手,香港地區不少進口的口罩也來自韓國,中國人不會忘記韓國百姓對自己的援助。他在獲悉韓國疫情傳播嚴重後,決定將原已購買的口罩轉贈予大邱市,協助韓國戰勝疫情。
  •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香港出路在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4日,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接受採訪時強調,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出路在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蔡冠深表示,香港擁有「一國」和「兩制」的優勢,香港這個地方,假如不是背靠祖國,沒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香港的出路一定要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改革開放40年,香港跟珠三角是唇齒相依、一起成長的,所以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非常重要的。
  • 省政府與香港新華集團舉行工作會談 王予波蔡冠深出席
    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予波和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冠深出席並講話。 王予波對蔡冠深一行來滇推動深化合作表示歡迎。他說,立足新發展階段,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雲南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前景廣闊。香港新華集團是多元化的跨國集團,實力雄厚,區域影響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