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機中育新機 變局中開新局」為主題的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26日在廣州舉行。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表示,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正在「轉向」。雙循環新格局的打造,有可能導致中國以至全球產業鏈包括金融業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他建議,中央應當及早批准指定的香港金融機構與內地同行攜手,參與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為人民幣加速國際化以及國家的金融安全,做出新的努力。
蔡冠深認為,雙循環將首先提升重大區域發展的動能,因此必須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根據統計,疫情背景下,長三角「三省一市」在全國經濟中的佔比,已經由2019年底的23.94%,提升到了2020年6月底的24.25%,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重大區域的加速發展將促進金融產業鏈轉移、升級、重構,更好地實現區域內以及金融業本身的均衡發展。」
蔡冠深表示,雙循環將推動中國形成更具活力的大消費市場,推動產業鏈重新布局。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為大消費市場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國高端消費、服務型消費具有較大增長空間。不久前剛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流會(服貿會),將使國外優質產品更加廣泛而迅速地進入中國,依託網際網路的各類新型消費模式加速發展,金融行業必須跟上節拍,提供更加貼切和多樣化服務。
此外,跨區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步伐必將加快,同時突破原有的區域壁壘、行業壁壘和行政壁壘,建成國內統一的大市場。「這些都是金融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新變化、新要求。」
雙循環成功與否與粵港澳大灣區密切相關
蔡冠深在稍後的內部發言中提出了一個關於「雙循環」的新角度,即「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最終能否成功,首先要看粵港澳大灣區,要看香港、深圳、廣州、澳門這一條金融加科技加製造業的走廊,能否成功對接」。他表示,因為這是一片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動力最強盛的熱土,更是內外兩個循環8字形的交匯點,「是中國走向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和內部改革,還是走回到閉關鎖國老路的分水嶺。」
他認為,深圳與香港一河之隔,在與香港合作方面有先天的優勢。「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擁有超過6,000億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他說,「香港應積極與深圳攜手,一起參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和應用,拓展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貿易融資、離岸支付結算等方面的應用,協助香港打造全球最大的離岸數字人民幣中心。」
建言香港參與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
2020年,全球數字貨幣競爭進入白熱化,各國新動作和新進展持續不斷,中國央行也就數字貨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封閉式測試。「有一種說法是,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可能會集中在數字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或將是終極戰場。未來國際市場上央行數字貨幣是贏者通吃、一家獨大,也可能是並駕齊驅,但肯定的一點是不能缺席。」他認為,在這方面,香港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央應當及早批准指定的香港金融機構與內地同行攜手,參與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為人民幣加速國際化以及國家的金融安全,作出新的努力
此外,由於粵港澳是中國高新科技產業最密集的地區,有大量科技金融的需求,因此,蔡冠深建議,中央在前海設立大灣區科技發展銀行、基金,以吸引內地及全球高新科技企業到香港及深圳上市,吸引全球創科基金到港深開設地區分部以至總部。同時,引入香港國際化金融監管模式,擴大粵港澳科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雙向流動機制,並優化香港和內地資金雙向跨境流動審批安排。
據悉,本屆峰會聚焦「危機中育新機 變局中開新局」,圍繞科創金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疫情提速數位化助力金融業轉型升級、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金融新模式、新形勢下資管轉型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主題方向進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