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經濟及產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國企改革、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十四五」期間,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選擇最佳實施路徑或策略,優化業務結構布局,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突破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面臨一項重大實踐課題。
《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等等一系列戰略構想,為央企及各類地方國有企業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具體實施路徑和戰略突破方向。
一、國際環境變化加劇全球產業鏈重構、國內國際循環體系再部署、再調整,推動雙循環構建新格局,建設良性循環體系成為必然選擇。
世界進入全球化重構的時代。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美國決策者推動與中國「脫鉤」和「去中國化」,全球經濟疲軟增長長期乏力,步入到一個新時期新階段,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抬頭。特別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劇了中美等大國經濟體之間分歧、對立和撕裂。
會議指出:「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格局已成為國家戰略必然選擇。
從國際看,無論「隔離」現象、「孤島」行為和「逆全球化」思潮,或是未來一段時期內各國試圖發展獨立產業體系的可能性,都需要對國內國際循環體系進行再部署、再調整。從國內看,國內良性循環體系的建設,將加快形成「中國製造+中國消費」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市場國際競爭力。
二、推動雙循環構建新格局路徑選擇,應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必然要求和可行實施路徑。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上應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之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擴大內需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仁達方略認為:未來十四五時期,國內大循環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和不平衡;經濟循環無法有效暢通,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必須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發展內在動力活力,培育「新動能」,加快促成國內經濟大循環新格局形成。
關鍵問題之二: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增長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通支撐國內經濟循環的全流程創新鏈條。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位化,通過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位化、研發創新規模化,催生產業鏈增長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關鍵問題之三:推進高水平開放,利用內需促外需,最終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仁達方略認為,新發展格局必須在「大力度的改革、高水平的開放」前提下才能真正形成。
一是利用內需促外需,使擴大內需成為實現全球化戰略轉型的工具、資源和手段
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十四五時期,深入參與引領國際經濟循環,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擴大進口,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吸引集聚更多高質量外資企業。
二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經貿合作
未來「十四五」時期,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應結合本集團戰略、業務組合布局調整,發揮自身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戰略、AEPC中日韓澳新-東協合作協議框架、海南自由貿易港以及中歐投資協定、中日韓自貿區等談判帶來戰略契機,落實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建設高水平的開發區、自貿區,推動形成面向「一帶一路」和南方國家的國際大循環。促進國際商貿物流、資金技術、人員更大範圍流通,爭取與歐洲合作,與發達經濟體建立更加緊密的產業和市場循環關係,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和新發展格局。
綜上所述,央企及各類地方國有企業在編制十四五規划過程中,應堅持立足「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構建集團完整內需產業鏈供給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創新驅動,推進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促成產業鏈增長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利用內需促外需,最終促成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案例一】斯維詩(Swisse):緊扣「雙循環」,加速布局大健康產業打造新增長極
作為健合集團旗下專業健康營養品牌,斯維詩(Swisse)推出全家健康營養方案,專業形象打造一站式健康營養新體驗。斯維詩(Swisse)展臺創新劃分了家庭營養區、透亮水光區、完美Q彈區、美容營養區、營養吧以及科學實驗站等多個區域,通過專業細緻的產品呈現,傾力打造一站式健康營養新體驗,緊扣「雙循環」,加速布局大健康產業,打造新增長極。
【案例二】大健康上市公司推動雙循環構建「大健康+大消費」新格局舉措
華東醫藥:收購瑞士玻尿酸企業20%股權,構建「大健康+大消費」新格局
華東醫藥(000963)創建於1993年,是大健康領域集醫藥研發、生產、經銷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藥上市公司。近年來,公司實施「大健康+大消費」戰略,以醫藥工業為主導,積極拓展布局醫藥商業和醫美產業。
2020年10月華東醫藥(000963)加快玻尿酸領域業務布局,與瑞士一家玻尿酸企業了籤署股權投資和產品合作開發協議。根據協議約定,華東醫藥英國全資子公司Sinclair公司出資600萬歐元,從Kylane公司現有股東處受讓所有普通股,股權受讓完成後,Sinclair公司將持有Kylane公司20%股權,為其第三大股東。
註:Kylane公司註冊地在瑞士,是一家致力於醫美領域高端玻尿酸及其他創新產品的開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醫學技術實驗室。該公司核心成員在醫美領域均擁有超過10年工作經驗,已成功開發上市多款玻尿酸產品並擁有多項專利技術。
Kylane公司在玻尿酸領域深度布局,技術領先且在研產品儲備豐富,管線涵蓋面部填充、身體塑形等多個創新型產品,核心專利布局完善,符合全球玻尿酸和其他填充劑領域的主流布局和發展趨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華東醫藥(000963)旗下醫美業務採用「全球化運營布局,雙循環經營發展」策略,將中國市場作為公司醫美業務一個特殊市場,將國際一流、科技含金量高的產品陸續引入國內,依託公司國內醫美營銷基礎以及醫美行業的高速發展,助力國際優質產品迅速落地,從而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聯動發展並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通過海外股權投資以及產品開發合作,鎖定Kylane公司現有兩款重點研發產品權益基礎上,擁有掌握了Kylane公司未來其他後續研發產品的優先談判權。豐富了公司醫美產品線,實現了公司在面部和身體塑形應用產品開發的深度布局,符合公司國際化發展及開拓全球醫美業務的戰略發展需要,鞏固和提升了公司在全球醫美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和品牌聲譽。
「十四五」規劃圖書
仁達方略致力於國家產業政策和「十四五」規劃研究,針對「十四五」期間各地方發改委、產業龍頭和大型國企規劃編制需求,協助各類企業規範編制框架,提供專業性、具有可操作性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及專項規劃課題研究,面向全國各級地方政府及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配套產品名錄或規劃諮詢服務。
「十四五」規劃系列研究
在國家和企業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關鍵時期,仁達方略致力於國家產業政策和「十四五」規劃的研究,立足於專業優勢,貫徹服務企業、服務經濟、共同成長的目標,正確解讀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未來方向,剖析產業、企業的發展途徑和併購重組實現路徑,確立企業「十四五」規劃編制與實施框架。通過規範性的思考,協助企業編制和實施科學、規範的規劃綱要與發展戰略,進而推動企業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可持續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之際仁達方略正式出版《「十四五規劃」下規劃編制全要素指導手冊》圖書,並且製作大量的數據產品。
十四五規劃編制資料包
(部分目錄展示)
更多十四五相關資料請諮詢管理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