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十四五」期間,「雙循環」格局下的環保產業應如何發力?

2021-01-08 騰訊網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空間加速釋放,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去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11.3%,遠高於同期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近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行業論壇上表示。

當下「雙循環」成為熱詞,「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格局,為環保行業帶來哪些新機遇和挑戰,本文是環保行業對此進行的深入交流。

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表示,環保產業發展深度匹配國內「雙循環」發展內在需求,已成為深化供給側改革,促進我國經濟轉型換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雙循環」新格局下,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指出,同四五年前相比,如今北方城市秋冬季霧霾壓頂的日子越來越少,2019年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39.0%。

技術方面,我國環保產業同樣取得不小進步。莊國泰指出,目前,我國燃煤鍋爐、工業爐窯電除塵、布袋除塵等產品和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三方治理、環境服務、環境金融等業態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模式、PPP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等在環境治理領域得到了創新和應用。

同時,環保企業紛紛走出了「至暗時刻」。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科所原副所長賈康指出,在投融資方面,政府藉助政策性金融PPP手段解決環保企業資金問題,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今年以來,中央陸續釋放投資信號,各地政府推出各項政策,環保企業業績持續向好。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指出:「今年環保產業融資環境大幅改善,科創板新上市的環保公司十餘家,股權融資逐步放開,企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數據顯示,上半年逾百家環保上市企業,近八成營收呈正增長,歸母淨利潤超七成實現正增長。

智慧環保、新基建齊發力

在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看來,「智慧」與「環保」的結合,經歷了從「智慧環保」到「智慧環境」再到「智慧生態」的轉變。

從阿里雲推出ET環境大腦、與江西水務共建水務行業雲平臺,到騰訊雲攜手粵海水務打造智慧水務生態圈,再到華為斬獲4.45億元智慧水務大單,攜手深圳水務和深圳移動打造5G智慧水質淨化廠,深度參與城市數位化轉型,以及中國移動中標2400萬環境監測項目……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已成為環保產業升級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必然趨勢。

環保與新基建結合需求越來越緊迫。」中廣核環保總經理雷霆直言,「新基建如新交通網的構建為環保企業帶來增量機會,同時新基建可為環保產業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並催生更好的商業模式。」

雷霆指出,環保企業要先做好內部數位化轉型,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新基建結合;其次,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網絡打通企業內部壁壘,形成標準的數據樣板,才能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環保企業開始主動擁抱科技,紛紛主動布局智慧環保等新基建產業頻放大招:研究發布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發展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環衛車、環衛機器人,研發危廢智慧監管系統,參與海綿城市和無廢城市建設,助推垃圾分類精準落地,對症全國小微水體和流域治理……

「十四五」如何發力引關注

儘管如此,環保產業仍有一堆「硬骨頭」要啃。以大氣環境治理為例,賀克斌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空氣品質不斷改善,但這並不意味著改善空氣品質的進程可以放鬆或停步。「目前我國採用的年平均PM2.5濃度標準是WHO空氣品質標準中最低檔,現行空氣品質標準與世衛組織準則還有一定差距。同時,臭氧濃度不降反升,成為僅次於PM2.5影響優良天數比率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時期,需將大氣、環境和氣候的問題同減碳協同處理,空氣品質標準提高15%的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十四五」期間,「雙循環」格局下環保產業將如何發力?莊國泰透露,生態環境部將持續篩選發布各領域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將從加大資金投入、拓寬環保產業市場,以及出臺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扶持政策,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環保產業發展要以內循環為主,外循環也需再上臺階。「為應對外部挑戰,國內循環要作出調整,最重要的是提高內需比重,以及關鍵技術和重要產業鏈的可替代性和抗衝擊性的韌性。」

「『雙循環』並非簡單的擴大內需,更重要的是支撐整個中國經濟向綠色轉型,調整整體結構。在此背景下,環境行業一定是向著更加綠色、綜合系統的方向發展。」瀚藍環境總裁金鐸說。

來源:中國循環經濟

相關焦點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現場  11月21~22日,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16次年會在湖北枝江召開,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權威協會、著名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企業、優秀化工園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300多人,相聚在美麗的長江之濱,以「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
  • 十四五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
    「十四五」期間,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選擇最佳實施路徑或策略,優化業務結構布局,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突破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面臨一項重大實踐課題。
  • 高端對話一:「十四五」期間光伏如何「出圈」?如何匯入能源融合...
    「十四五」即將到來,光伏行業將在哪個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光伏企業如何跳開光伏圈將能源融合步伐走得更穩?11月15日,由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主辦「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暨2020中國好光伏品牌盛典」在北京希爾頓逸林酒店成功舉行。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6 11:24:19 當前形勢下
  • 成都市「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側記
    這是昨日舉行的成都市「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上的高頻詞。一座城市的發展與企業息息相關,企業如何融入城市發展?會上,全市眾多企業家、行業協會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企業的角度積極為這座城市長遠發展獻睿智、出良策,共謀城市與企業同發展共命運。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民航的「變與不變」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辦公室副主任邵鳳茹發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民航的「變與不變」》主題演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新時代我國比較優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適應國際環境複雜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服務雙循環格局也是對民航業的必然要求。
  • 「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意義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內涵把握
    在當前國家加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建議》也重點闡述了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並強調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我個人認為,「十四五」期間,需求端的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三駕馬車」都將有新的發展。
  • 開局丨洪灝:新能源、半導體與生物科學在「十四五」期間發展優勢將...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張越熙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封面新聞重磅推出「開局·十四五的暢想與重構」策劃,該系列由中國新經濟智庫(CiNE·新經濟研究院)為指導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為學術支持單位
  • 「雙循環」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事實上,「雙循環」戰略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如何理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怎樣做好「雙循環相互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呢?
  • 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及「雙循環」戰略下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圖)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因此,「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產業升級既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有效路徑。  在金融強有力的支持下,湖南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邁向新臺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升級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保持8.2%的增速。2020年以來,湖南省較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6%,增速排名全國前五。
  • 椒江區委區政府新年首會:為2021和「十四五」開啟「最強大腦」
    「十四五」發展新徵程。台州新府城「十四五」新藍圖如何描繪?今天這個會議,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悉數參加,區委書記、區長分別講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區政協主席、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分別交流思路和建議,各鎮街道、椒漁總公司負責人一一發言,開了一場聚智聚力的「頭腦風暴」會。
  • 2020中國貴金屬論壇為「雙循環」新格局下貴金屬產業發展探尋新路徑
    開拓視野,明晰方向 大會報告分析國際國內局勢,《石墨烯材料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資本市場新格局下的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趨勢》《新型貴金屬材料在5G時代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展望》《鉑金資源對未來氫能經濟發展的影響》等報告,為貴金屬產業開拓了視野,使集團進一步明晰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著力點。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地方金融如何通過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市場主體的作用,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雙循環格局之中,推動內、外循環?這成為日前在陝西楊凌高新示範區舉行的全國地方金融二十四次論壇(2020)年會熱議的話題。會議以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市場定位和戰略發展,鄉村振興與數字金融等內容。
  • 中金公司:八大主線看「十四五」 緊扣五條主線挖掘投資機遇
    緊扣五條主線挖掘投資機遇  根據上述八大重點,我們梳理五大投資主線挖掘「十四五」規劃潛在投資機遇:1)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走向「新中國製造」;2)擴大內需,大消費板塊;3)改革社保、完善收入分配相關領域;4)資本市場大發展主線;5)綠色發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
  • 「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19個金點子參加PK賽
    19個「金點子」參加「PK」賽武漢市發改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黃強介紹,市發改委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責任部門。日前,全委拉開了「我有『金點子』、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主題活動,全委上下100多人報名參加,經過層層篩選,最後19個「金點子」走上了演講臺。
  • 分析|「十四五」下有色金屬行業如何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 」十四五「時期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式仍然嚴峻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市場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由持續增長期轉入「微增長」的平臺期,「十三五」期間,國內銅、鋁等主要有色金屬消費增長速度已經出現明顯回落,國內有色金屬需求快速增長的階段已經結束
  • 解碼:高校「十四五」革命性規劃,何以不同
    「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三個「新」,構成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的邏輯主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甬軍談到,「教育要深刻理解雙循環的四含義,一是中國經濟必須是國際國內的雙循環,不能只是單一循環;二是雙循環不是互相隔離而是互相交融;三是雙循環運行的基礎是供應鏈與產業鏈,以及由此為基礎的價值鏈;四是雙循環表現為國際貿易的一般理論與中國的特殊優勢相結合構成的新發展格局
  • 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原標題: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領域之一。
  •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 保險業「十四五」發展藍圖躍出
    「保險業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全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昨日舉行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談及「十四五」時期保險業發展重點時如是表示。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對接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的養老服務需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發展普惠性農業農村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