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2日訊(記者石倩 通訊員周鋼)昨日,武漢市發改委主辦了「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PK賽,賽場上妙語連珠、氣氛熱烈、一個個「金點子」讓人耳目一新,評委席上專家學者聚精會神聆聽每一位發言者演講,場下不時爆發陣陣雷鳴般掌聲。
19個「金點子」參加「PK」賽
武漢市發改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黃強介紹,市發改委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責任部門。日前,全委拉開了「我有『金點子』、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主題活動,全委上下100多人報名參加,經過層層篩選,最後19個「金點子」走上了演講臺。
19個「金點子」創始人走上講臺,用敏銳的思維、獨特的視角向在場的專家學者和同行講述了他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的「金點子」。 「金點子」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有重大項目投資、新基建、現代服務業、高科技、「一帶一路」、創新發展、營商環境、養老事業和節能減排等等。
經過專家組的評審和大眾評審團現場打分,最後有6個「金點子」被評為一二三等獎。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綜合處處長田雁提出如何在「雙循環」背景下做好向內「挖潛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她認為,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引領供給。「雙循環」的背景下,現代服務業是連結供需雙方的重要載體,應更好提升服務能級,在科技金融、高端會展、設計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投資處王湛的「金點子」是圍繞「兩新」打造「三高」,夯實「十四五」全市高質量發展底盤,建議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兩新」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三高」,堅持量質兼顧、遠近結合,謀劃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
服務業發展處的謝琪媛建議,著力推動全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化發展,充分借力人才、科教資源,依託服務業優勢領域,聚焦軟體信息、文創設計、現代物流、金融、會展、商貿、科技服務、大健康、文化旅遊等重點行業,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現武漢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布局合理、協同推進有力、產業特色突出、集聚效應明顯的發展新格局。
高技術處黃穎倩建議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光電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努力實現從國產替代到國產引領。
辦公室相關同志介紹,「標準」是一個城市的名片,2000年,武漢市第一項國際標準由武漢烽火科技主導制定。至今,武漢市已經完成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建設項目有不少,其中,「武漢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示範」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驗收評定為全國最高分,「武漢國家旅遊標準化示範市」創建工作被國家旅遊局總結為「武漢模式」在全國推廣。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武漢需要更多的國際化標準。
打好大江大湖旅遊品牌
長江經濟帶發展處熊四喜建議打好大江大湖旅遊品牌。大江大湖是武漢最具特色的自然資源,長江流經武漢145公裡,全市166個天然湖泊,湖泊水面面積約867平方公裡,加上漢江、及其他河流,武漢的水域面積佔武漢市域面積的四分之一,武漢的水資源人均水平是全國平均值的40倍。
俗話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能聚集人氣。武漢應充分利用江湖水環境,長江岸線資源,打造百裡沿江生態文化長廊等優化環境的項目,把武漢建設成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築巢引鳳,廣迎天下遊客。
組織人事處的秦琹建議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公園城市,充分利用水優勢,依託雄厚的教育和科研實力,打造公園城市的綠色科研大腦、綠色產業中心,實現人、環境、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形成新形勢下的綠色經濟發展的生態極。
武漢市節能監察中心副主任向定先介紹,日前,國家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原來的碳達峰到碳中和( 即「零碳」),這不僅僅是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武漢市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必須在原來提出的2022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峰的國際承諾基礎上,進一步融入「零碳」理念,制定「零碳」目標;建立完善綠色制度,發揮政策的指引導向作用;建立綠色產業指標評價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構建低碳清潔能源體系,支撐經濟社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