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21-01-15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最近,雲南省的松茸從曾經每500克上萬元跌至百元,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即使松茸價格下降,也並未改變其瀕危的事實。松茸一直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松茸保鮮期只有3天,曾大量出口日本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困難,加之陰雨天較多,松茸產量高,造成價格大跳水,但這並未改變松茸資源銳減的現狀,日漸枯竭。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採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必須經採集地的縣級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籤署意見後,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申請採集證。但近些年來,松茸採集常處於「殺雞取卵」的濫採中。在利潤驅使下,一些採菌人對小於5釐米的童茸和可以產出孢子的老茸也不手軟。這種掠奪性開採不僅加大了野生松茸資源的消耗,而且,野蠻粗放的採摘方式,還使得地下菌絲和生長環境等都受到嚴重的破壞,菌絲難以再次出菇,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局面,需要在政策和管理層面,加大對松茸採集的約束和規範,對於此類稀缺資源,要通過政府政策、措施的支持引導,合理、有序地進行開發採集,為物種生長贏得喘息之機。

具體而言,可實行分級採收和銷售措施,保護菌塘,禁止採摘未達標準的童茸和開傘的成熟菌,只採收達到5釐米的、符合條件的松茸等辦法。同時,在採摘時須方式得當、科學留種,促進菌絲體生長發育。此外,可推廣封山育茸和承包經營模式,建立志願者隊伍,對科學採集以及採後保護等問題進行規範和監督等。

 

相關焦點

  • 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的松茸 今年國內年產量也遇低谷
    在今年松茸提前集中上市的7月初,這種被譽為「萬菌之王」的菌類,因在近50年評估期內,數量下降了30%,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張子福覺得,今年國內松茸產量的下降,與氣候和松茸自己本身的生長周期有關,但即便脫離了這些影響,未來松茸的產量也未必能夠實現大量恢復。
  • 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舌尖上的松茸怎麼就瀕危了?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那麼,松茸為什麼會如此珍稀,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呢?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內知名野生菌研究專家。
  • 杞不凡說:松茸為什麼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哪裡好?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首次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松蕈,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野生食用菌,被譽為「菌中之王」 。《舌尖》系列紀錄片介紹松茸後,松茸在國內被更多人熟知,逐漸走俏。實際上,我國自古以來便有食用松茸的歷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便有對松茸有記載,稱它為臺蕈與合蕈。松茸味道鮮美,香味獨特,有著純粹而原生態的甘美。同時,松茸營養豐富,含有獨特的松茸醇,被稱為「天然營養寶庫」。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日本吃貨要傷心了
    7月13日,據媒體報導,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日本是松茸的主產區,也是松茸的主要消費國家,其更是影響著全世界松茸的價格走向。也正是由於日本人對松茸情有獨鍾,雖然作為松茸的主產區但仍然是供不應求。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中新社白沙8月27日電(記者 張茜翼)記者27日從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迄今該保護區已有12種珍稀兩棲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近日發布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得益於棲息地保護力度的加強和相關法律的修改完善,例如《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的實施,目前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該物種已經由「近危物種」變為「無危物種」,數量由20世紀50年代的200頭~500頭,增加到2010年的2萬頭。資料顯示,在被大規模捕殺之前,瓜達盧佩海狗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附近島嶼的數量曾一度達到20萬頭。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
    微萬州消息,近日,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區王二包自然保護地,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是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林麝體型不大,體長不足1米,性情機警,高冷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單獨活動,活動隱秘性極強,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能夠成功拍攝到實屬難得。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性的標準,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澎湃資料圖  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 斯瑪特說。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稜皮龜,屬稜皮龜科、稜皮龜屬動物。稜皮龜體大,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者,頭大,頸、尾短,四肢槳狀,無爪,前肢特別發達。 稜皮龜屬於變溫的爬行動物,遊泳迅速且能力極強,雜食性,每年5-6月之間產卵,一次產卵90-150枚,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稜皮龜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馬達加斯加狐猴面臨滅絕風險
    法新社7月9日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警告稱,馬達加斯加島上現有的107種狐猴中,約103種生存受到威脅,其中33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