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20-11-30 雲南網

原標題:舌尖上的松茸怎麼就瀕危了?

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那麼,松茸為什麼會如此珍稀,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呢?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內知名野生菌研究專家。

「萬菌之王」並非浪得虛名

松茸學名為鬆口蘑,別名松蕈、合菌、臺菌,是亞洲特有物種,歐美有變種,但產量少,品質也較差。我國松茸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和西藏,東北地區及全國大部分省區也有分布,品質以滇川藏所產為佳,因此西南地區是松茸的主要產區,產量佔全國的90%以上,其中雲南松茸年總產量佔全國的六成以上。

被叫做「萬菌之王」的松茸並非浪得虛名。

據研究,松茸含有18種胺基酸、14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49種活性營養物質、5種不飽和脂肪酸、8種維生素、2種糖蛋白、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生物活性酶,另含有3種珍貴的生物活性物質,分別是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抗癌物質——松茸醇。此外,其鮮脆甜香的特別口感和藥用價值,也讓它近年來身價倍增。

在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今年4月以來,鮮茸價格最高時為每千克26000元。由於受疫情影響出口減少到每天兩噸左右,加之雨水豐沛,產量略好,價格有所回落。以7月31日價格為例,按不同品級,每千克松茸價格在270元至800元之間。

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大自然的奇蹟

人們口中所說的松茸,其實是松茸真菌的子實體。

「松茸之所以珍貴還因為其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只能存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和松樹根系形成共生關係,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和菌塘。同時它還依賴柏樹、櫟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實體。」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孫達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松茸在出土前,要有充足的雨水滋潤,出土後必須有充足的陽光照射。而且氣溫、蟲傷、人為不當方式採集等因素,都會對松茸生長產生直接影響。可以說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大自然的奇蹟。「目前,全世界尚無人工栽培松茸的成功先例。由於近年環境的變化和大規模掠奪式的採集,導致松茸產量呈遞減趨勢。」孫達鋒說。

「殺雞取卵」式採集是產量遞減主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一支松茸開朵衰老時,會散播出幾百億個孢子,這些孢子隨風飄蕩,只有落在松樹根系下的那些能夠存活,並隨著雨露沉入淺層土中,吸收根系附近的養分,長出菌絲。菌絲會逐漸增多並形成菌根,再經歷5至6年,在合適條件下長出一支子實體。而近年來,大規模掠奪式的採集,部分阻斷了這個過程,採菌人往往「先到先得」,對小於5釐米的「童茸」和可以產出孢子的老茸也毫不留情,「殺雞取卵」式的採集是松茸產量遞減的主要原因。

「應實行分級採收和銷售,保護菌塘,禁止採摘未達標準的童茸和開傘的成熟菌,只採收達到5釐米的、符合商品松茸條件的松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呼籲,在採摘時,須方式得當、科學留種,促進菌絲體生長發育。此外,可推廣封山育茸和承包經營模式。

孫達鋒也指出,合理開發利用是長期持續享用這一珍稀資源的前提,而索取無度只能適得其反。松茸瀕危的現象並非個例,如冬蟲夏草也存在相同的過度採集等情況,除了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規範產業流程外,正確引導和科普宣傳也必不可少。他希望各地儘快採取有效舉措,遏制松茸等名貴野生菌資源銳減的勢頭,並通過研究推廣保育擴繁等技術,起到穩產和增產的效果,把松茸留給子孫後代。(趙漢斌)

相關焦點

  • 杞不凡說:松茸為什麼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哪裡好?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首次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松蕈,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野生食用菌,被譽為「菌中之王」 。《舌尖》系列紀錄片介紹松茸後,松茸在國內被更多人熟知,逐漸走俏。實際上,我國自古以來便有食用松茸的歷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便有對松茸有記載,稱它為臺蕈與合蕈。松茸味道鮮美,香味獨特,有著純粹而原生態的甘美。同時,松茸營養豐富,含有獨特的松茸醇,被稱為「天然營養寶庫」。
  • 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最近,雲南省的松茸從曾經每500克上萬元跌至百元,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即使松茸價格下降,也並未改變其瀕危的事實。松茸一直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的松茸 今年國內年產量也遇低谷
    在今年松茸提前集中上市的7月初,這種被譽為「萬菌之王」的菌類,因在近50年評估期內,數量下降了30%,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張子福覺得,今年國內松茸產量的下降,與氣候和松茸自己本身的生長周期有關,但即便脫離了這些影響,未來松茸的產量也未必能夠實現大量恢復。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日本吃貨要傷心了
    7月13日,據媒體報導,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日本是松茸的主產區,也是松茸的主要消費國家,其更是影響著全世界松茸的價格走向。也正是由於日本人對松茸情有獨鍾,雖然作為松茸的主產區但仍然是供不應求。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稜皮龜,屬稜皮龜科、稜皮龜屬動物。稜皮龜體大,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者,頭大,頸、尾短,四肢槳狀,無爪,前肢特別發達。 稜皮龜屬於變溫的爬行動物,遊泳迅速且能力極強,雜食性,每年5-6月之間產卵,一次產卵90-150枚,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稜皮龜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近日發布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得益於棲息地保護力度的加強和相關法律的修改完善,例如《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的實施,目前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該物種已經由「近危物種」變為「無危物種」,數量由20世紀50年代的200頭~500頭,增加到2010年的2萬頭。資料顯示,在被大規模捕殺之前,瓜達盧佩海狗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附近島嶼的數量曾一度達到20萬頭。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性的標準,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 河麂現身江西鄱陽湖 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年來,河麂在鄱陽湖區數量較少,屬於罕見物種。河麂性格溫順膽小,體毛與枯草顏色極為相似,這給監測和拍攝帶來較大難度。河麂,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雌雄均無角,雄性獠牙發達,尾短。多棲於蘆灘、曠野等地,獨居或成對活動。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遊和東南沿海各省,現存數量不多,系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12年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上百隻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被人偷盜 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這些聽起來,似乎是隨意編造的詞彙,其實大有來頭 它們是國際組織IUCN,在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補充進紅色名錄中。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2018-12-1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藍鷳,一種瀕危物種,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一級
    在若干保護區域內,有較多的族群生存著,但是在非保護區中,族群數量會因棲息地開發及人為獵捕壓力而減少許多全球僅臺灣本島山地有本物種分布。藍鷳是臺灣特有鳥種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