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鷳,一種瀕危物種,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一級

2021-01-10 不能擺脫

藍鷳(學名:Lophura swinhoii)又名藍腹鷳、臺灣藍腹鷳、華雞,是一種大型雉類。雄鳥全長72~81公分,羽色深藍,有白色短羽冠,上背、中央尾羽為銀白色;肩羽暗紫紅色;雌鳥體型較小,身長在55~60公分之間,羽色大致為灰褐色規則斑紋

棲息於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以茂密的原始闊葉林和成熟的次生闊葉林最為喜歡。常活動在山脊平緩、坡度在10°-60°,尤其在20°-30°之間、林下灌木發達而又不過於稠密的林下地上

以植物的果實、種子為食,也吃一些無脊椎動物。

主要威脅來自於獵捕壓力。在若干保護區域內,有較多的族群生存著,但是在非保護區中,族群數量會因棲息地開發及人為獵捕壓力而減少許多

全球僅臺灣本島山地有本物種分布。藍鷳是臺灣特有鳥種

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一級。

相關焦點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澳洲毛鼻袋熊,體長:102-107釐米,體重:30-32.5公斤,又名昆士蘭毛吻袋熊,是一種袋熊。現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埃平森林國家公園的3平方公裡範圍內。棲息於半乾旱的沙質草原或桉樹林、金合歡林地。晝伏夜出,白天躲藏在地下洞穴中,屬植食性。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專家:青頭潛鴨已極度瀕危,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3月19日-20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鑑於青頭潛鴨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並加強對青頭潛鴨棲息地管理,特別是繁殖棲息地保護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的松茸 今年國內年產量也遇低谷
    在今年松茸提前集中上市的7月初,這種被譽為「萬菌之王」的菌類,因在近50年評估期內,數量下降了30%,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張子福覺得,今年國內松茸產量的下降,與氣候和松茸自己本身的生長周期有關,但即便脫離了這些影響,未來松茸的產量也未必能夠實現大量恢復。
  • 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即使松茸價格下降,也並未改變其瀕危的事實。松茸一直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保鮮期只有3天,曾大量出口日本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困難,加之陰雨天較多,松茸產量高,造成價格大跳水,但這並未改變松茸資源銳減的現狀,日漸枯竭。
  • 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舌尖上的松茸怎麼就瀕危了?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那麼,松茸為什麼會如此珍稀,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呢?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內知名野生菌研究專家。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 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段建偉 攝  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消息,近日,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引發鳥類專家關注。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此次在我國境內發現,既可能是個體遠距離飛行,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段建偉 攝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消息,近日,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引發鳥類專家關注。「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此次在我國境內發現,既可能是個體遠距離飛行,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對我國脊椎動物的評估等級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分類與標準為重要參考,包括種群結構、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範圍、質量及其變化速率等因子,重點關注野外種群有滅絕危險的「極危」物種、分布區狹窄、野外種群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和野外種群數量下降明顯或持續下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易危」物種。
  • 澳律師呼籲聯合國將大堡礁列入瀕危遺產名錄
    人民網雪梨6月12日電 澳大利亞環境律師呼籲,聯合國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WHC)應將把大堡礁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相關報告指出,大堡礁已滿足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要求8項中的5項。 聯合國教文組織曾在2周前宣布決議草案,表示不建議將大堡礁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單中。
  • 杞不凡說:松茸為什麼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哪裡好?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首次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松蕈,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野生食用菌,被譽為「菌中之王」 。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為什麼會如此珍稀,甚至瀕臨滅絕呢?首先,松茸的生長過程非常漫長。
  • 新源縣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1月7日,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救助幷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據了解,這隻野生禽類是1月2日由鐵新公路警務站民警巡邏時發現的,接到電話後,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救治救助幷在第一時間與上級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經辯認這隻野生禽類動物為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經現場檢查身體其它部位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傷和禽流感症狀,只是身體極為虛弱,隨後工作人員將其帶回所裡進行救治。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  草原鵰。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現已公布。「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