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2020-12-16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5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國際鳥盟的最新通知,《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

「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

(國際鳥盟全球瀕危鳥類論壇-丹頂鶴專區。來源/BirdLife官網)

「除了《鳥類紅色名錄》的更新外,我們還發布了最新版本的《鳥類生物分類清單》,並提供下載。該清單在更新後包含了亞種和生物分類注釋,以及所有公認物種的2020紅色名錄狀態。

在最新一輪的討論中,我們要再次感謝在GTB論壇上收到的所有文稿和發表的評論。我們所收到的意見對於進行《紅色名錄》的評估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前幾輪收到的意見同樣也幫助我們在2020年更新中完成了推薦的物種分類。」

(最新數據表明,在我國的丹頂鶴的西部種群,近20年數量急劇下降,由2000年的1200隻,減少到目前不到400隻。上圖是被圈養的丹頂鶴——2020年端午前夕,綠會政研室收到志願者舉報:北京郊區發現某地養了約20隻丹頂鶴。供圖/志願者)

全球鳥類紅色名錄是一份世界上最權威的關於鳥類瀕危狀態的科學參考名錄。今年夏天,綠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曾經針對丹頂鶴等鳥類的降級事宜向國際鳥盟提出了反對意見和論證。(因為有人希望將丹頂鶴受威脅等級從「瀕危」調整為「易危」。其所持主要理由是,近年來日本丹頂鶴種群數量在上升,全球野生丹頂鶴數量超過3000隻。對此,綠會工作人員明確反對降級。)

綠會國際部此番努力已獲成功,在新名錄中得到體現。目前,丹頂鶴仍然是「瀕危」(Endangered)。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長期關注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並且成立了觀鳥會、以及鳥類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筆者希望,我們共同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能因為我們的共同努力,變成一個對所有生命都更為美好的世界。

編譯/王上寧 審/Linda 編/Angel

【往期連結】

綠會致函國際鳥盟,反對紅色名錄意將丹頂鶴降級(2020/7/27)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937/13278.html

十三陵「隱秘的角落」 :高爾夫球場內藏丹頂鶴養殖場 | 綠會政研室現場調查(2020/7/3)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3027.htm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請IUCN紅色名錄莫將丹頂鶴降級!
    6月26日,綠會國際部接到有關人士緊急呼籲,希望綠會為丹頂鶴受威脅等級降級發聲。此事來龍去脈如下:6月1日,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在其官網發表一文《丹頂鶴:受威脅等級降級?》文章建議,將丹頂鶴受威脅等級從「瀕危」(EN)調整為「易危」(VU)。其主要理由是,近年來日本丹頂鶴種群數量在上升,全球野生丹頂鶴數量超過3000隻。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2018-12-1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丹頂鶴保護區
    5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丹頂鶴保護區 2020-03-2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IUCN啟動新網站發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本報訊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於12月底啟用新網站https://newredlist.iucnredlist.org/發布《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新網站用戶的界面更為優化,搜索功能更加強大,並利用更有吸引力的彩色格式顯示相關物種受威脅狀態的信息。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顯示,一方面,得益於各沿海國家保護力度的加強,一些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出現上升;但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被破壞,以及非法貿易和外來物種入侵,一些海洋生物則瀕臨滅絕。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  草原鵰。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神秘鯨鯊消失86年,他還會重現自然嗎?|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敲響警鐘
    因此,該研究人員主張,迫切地需要評估這一物種的滅絕風險狀況,以便能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於已知的記錄如此之少,在對其完整的歷史分布、生物學、生態系統作用和在當地漁業中的重要性有任何了解之前,它們就有可能早就已從海洋環境中消失了。綠會宣傳編輯發現,該研究的呼籲顯然是引起了保護界的重視。
  • 「鳥類瀕危名錄」新增24種鳥 四川發現7種(圖)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彎嘴濱鷸。鳳頭麥雞。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性的標準,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盤點我國的那些珍稀鳥類 有幸見到了一定要保護它們
    朱䴉這是一種舉世矚目得珍稀瀕危鳥類,全球僅存十幾隻,而日本則有三隻,但是已經失去生殖能力。在我國這種鳥已經絕跡近20年,於1982年5月重新發現。當前已經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中華秋沙鴨一種歷史悠久的鳥類,大致誕生於1000萬年前,中國特有鳥類,但是數量不多,全球僅有不到1000隻。
  • 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更新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魚蛇類大量列入
    科技工作者吸納最新的動物學知識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綜合考慮物種的生存狀況、瀕危狀況、保護級別、管理需求;也廣泛徵求了專家、管理人員和公眾的意見。  此次徵求意見的《動物名錄》一共涉及17個綱、70個目的661種野生動物,比起1989年的第一版名錄,所保護物種增加了2倍多。「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目前物種的瀕危情況仍然嚴重,需要保護的物種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