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更新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魚蛇類大量列入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穿山甲將毫無懸念「入圍」全新編制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蔣志剛攝

  在阿爾泰山野外拍攝到的駝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其保護等級將升至一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青島百合又名嶗山百合,為多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原產於山東省,是新增的二級保護物種。

麻慄坡兜蘭是新補錄的一級保護物種。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日前,全新編制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下簡稱《植物名錄》)開始向全社會公示並徵求意見。

  科學家們認為:生物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過程,其中動植物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對野生動植物進行保護,是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基礎,也與申報世界遺產,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息息相關。

  列入名錄物種數量大幅增加

  「總體而言,此次名錄更新工作,對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會產生深遠影響,也有利於國家的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遺產地保護以及全國生態環境的修復。」蔣志剛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參與了此次《動物名錄》中有關哺乳動物的研究工作。他介紹說,國家進行動植物名錄更新的工作,凝聚了全新的科技智慧。科技工作者吸納最新的動物學知識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綜合考慮物種的生存狀況、瀕危狀況、保護級別、管理需求;也廣泛徵求了專家、管理人員和公眾的意見。

  此次徵求意見的《動物名錄》一共涉及17個綱、70個目的661種野生動物,比起1989年的第一版名錄,所保護物種增加了2倍多。「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目前物種的瀕危情況仍然嚴重,需要保護的物種也越來越多。這其中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物種生存狀況變化、瀕危現狀、管理需求、國際因素等。近來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通過再次明確野生動物的保護級別,實際上是在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蔣志剛這樣認為。

  新編《植物名錄》共收錄468種和25類野生植物,在第一批《植物名錄》基礎上,刪除55種,增加了296種和17類。此次兩個名錄所列入的物種數量相較之前均大幅增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覃海寧,自1999年我國首次公布《植物名錄》起就一直參與名錄的跟蹤及修訂工作。他介紹說,新編《植物名錄》的物種數量相較之前增加近一倍。「1999年發布了第一批《植物名錄》時,許多經濟價值較高、資源破壞嚴重的植物類群因各種原因未能列入。比如蘭科、牡丹、人參,直到這次才新增進去。」他強調說,近幾年,國家明顯加強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提升了對生態理念的重視;再加上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社會對動植物保護更加關注……這些社會發展背景,都為名錄擴編、發布開了「綠燈」。

  與全球保護目標相呼應

  7月9日,在新編《植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同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為《IUCN全球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了2020年的最新數據。

  覃海寧認為,編制這些「名錄」的目的,都是展示物種的瀕危狀況,為政府制定保護政策提供依據,並引起公眾的重視。在《植物名錄》的更新過程中,除了依據20多年來我國保護物種的管理成效和消長情況外,也參考了《IUCN紅色名錄》和我國編制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所列出的應該優先和重點保護的植物名錄。但是,這些名錄又各有特點。《IUCN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是根據國際通用標準編寫的專家系統,鼓勵「應評盡評」。名錄中只有部分物種是瀕危的。如《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評估了全國34000餘種植物,其中只有3700多種是「受威脅的」,約佔11%。而《動物名錄》《植物名錄》則由政府發布並提供法律保障。紅色名錄將瀕危程度排在首位;保護名錄則首先考慮經濟、科研及生態文化等價值。

  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家會員代表。

  「國家才是受威脅物種保護的行為主體。各國的『國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反映的是這個物種在該國的生存狀況」,蔣志剛介紹說:例如駝鹿在北美洲、歐洲的種群大、分布廣,被《IUCN紅色名錄》評為「無危」。但在中國則完全不同,它僅分布在阿爾山和大興安嶺,於是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為「極危」。這為中國制定保護對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對自然遺產地發展意義重大

  專家們一致認為,新編制的《動物名錄》《植物名錄》逐步實施,這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事件,也是國家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

  蔣志剛闡釋說,《動物名錄》《植物名錄》的更新過程,是國家以法律法規形式不斷確認和進行提醒,以此約束人們在自然保護地的行為。「這對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肯定有正面影響。」覃海寧補充道:「我們一說到世界自然遺產標準中的生物多樣性,便會提及特有、瀕危和保護物種的數量和價值。我國野生植物中50%的物種、保護名錄60%的物種都是中國特有,也就意味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資源,因此,保護中國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所以將新編名錄推廣開來,一方面利於新遺產地的申報,一方面也利於原有自然遺產地的保護。」

  在正式公布實施後,相關管理、執法部門便會依照兩個新編名錄去落實保護措施,劃定新的保護區,並以此為依據來審批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項目、控制出口等。覃海寧認為,保護動植物物種仍需要結合生態系統的保護才能產生最佳效果。他認為,在名錄正式公布後,國家需要儘快啟動配套的保護措施,管理部門應該建立一個長久的跟蹤和更新機制,比如制定名錄的更新和退出機制的原則,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常態化更新。

  延伸閱讀

  這次公開徵求意見的《動物名錄》中,大熊貓、丹頂鶴、虎、金錢豹、雪豹等仍為一級保護。人們比較熟悉的藏羚羊、藏野驢、蟒蛇則降為二級保護。另外,原來在野外常見的遊蛇和魚類這次被大量列入。其中有20種遊蛇科物種被新列入名錄,井岡山脊蛇、三索蛇、西藏溫泉蛇、四川溫泉蛇和香格裡拉溫泉蛇的保護級別均為一級;鯉科魚類則新列入了29種,其中北方銅魚和野生圓口銅魚補錄為一級保護物種。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政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再修訂,擬新增鐵皮石斛等數百種野生植物
    、農業農村部推出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名錄),目前公開徵求意見已告一段落。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賈建生說,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等都取自於植物;各種家畜、家禽、魚類等的養殖需要植物作為飼料來源;工業發展也需要植物作為原料或者會利用到植物相關產品。「植物作為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對涵蓄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汙染物以及維持全球自然生態平衡和穩定極為重要。」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
    野生植物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賈建生說,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等都取自於植物;各種家畜、家禽、魚類等的養殖需要植物作為飼料來源;工業發展也需要植物作為原料或者會利用到植物相關產品。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2020年)
    《農業農村部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第二條規定:  對於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的物種和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要按照《漁業法中華鱉、烏龜等列入上述水生動物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溫馨提示:  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回復【野生動物】,即可查看廣州禁食野生動物政策、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
  • 中國考慮將瀕危鯊魚列入保護名錄 進行重點保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記者 劉長忠)記者今天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中國農業部正在組織專家修訂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
    黃胸鵐等遭遇過度獵捕,擬新增為一級保護物種 此外,說明表示,此次調整堅持相似性原則,對平胸龜科、陸龜科、鼉科、金線䰾屬等分類單元中的部分物種,雖不完全滿足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的科學標準,但考慮到在執法監管過程中其與列入名錄的同科或同屬物種無法進行有效區分,因此本次名錄調整中也將其列入保護範圍。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豺的整個種群狀況危在旦夕,建議豺的保護等級升為一級。」時隔30餘年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將迎來首次調整,目前正公開徵求意見。上述來自環保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呼籲便是眾多意見之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化頗大,新增347個物種,比初版收錄的物種總數還多。包括畫眉、啄木鳥、田螺等都被增列入名錄中。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範圍大大增加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2020年)
    要協調好有關名錄的關係,明確水生野生動物的範圍,對於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水生動物物種核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及《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要嚴格按照《決定》要求進行管理,對凡是《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的,必須一律嚴格禁止。
  • 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首修幕後:21年終迎大改,這些「野花不要採」
    2020年7月9日,21年未更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下簡稱《保護名錄》)終於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從公眾熟悉的銀杏到大漠深處的梭梭,從南海諸島的海人樹到北京門頭溝百花山的深裂山葡萄,468種和25類野生植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於1999年由原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制定,分為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植物。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昆蟲綱)
    昨天很晚的時候發了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一些昆蟲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受到保護的昆蟲有哪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兩部門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的海洋魚類
    然而,花鰻鱺目前尚未實現人工育苗,所謂的人工養殖也僅僅是把野生魚苗養大,依然消耗野生資源。而且,《名錄》中也並未備註其保護「僅限野外種群」。所以《名錄》正式公布後,嚴格來說所謂的養殖花鰻鱺也是不允許上市的。
  • 中國加大力度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大量的特有物種,但由於人口增長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曾經對野生動植物的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過比較嚴重的破壞。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野生動植物的搶救、保護和環境恢復工作。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一把刻度模糊的卡尺
    當前,由科學研究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保護問題不斷變化,社會各界對於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反應日趨敏感和強烈,但在《保護名錄》《「三有」名錄》以及各地方重點保護名錄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卻極大地限制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公共安全的管理成效。  目前,名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名錄未能按物種實際狀況進行增補。
  • 公布禁食野生動物名錄,依法實施精準保護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3月26日提交市人大常委會一審。《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動物為原材料製作的食品。除了禁食外,禁獵也十分嚴格。條例草案提出,禁止在北京行政區域內獵捕、殺害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以及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