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目錄應儘快更新

2020-12-0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我國現有的保護物種名錄嚴重滯後,嚴重影響對我國瀕危物種的有效保護。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馬進,呼籲新建國家自然資產保護與管理部門,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評級和《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物種保護狀況評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做出調整,儘快更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

受威脅物種保護狀況變差

據悉,我國現有的保護物種名錄嚴重滯後,未及時準確地保護我國的瀕危物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於1989年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於1999年頒布,至今分別只進行過一次微調。這兩份名錄中,沒有包括IUCN紅色名錄中涉及中國的405個受威脅物種,同時包含了197個無危種。此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一直處於「討論稿」的狀態,至今尚未正式頒布。

2017年,多家自然保護機構(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貓盟CFCA,荒野新疆,中國自然標本館,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自然觀察2016》。這份報告對中國的1085個受威脅物種2000年-2015年間的保護狀況做了評估,包括現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中的全部物種,以及IUCN紅色名錄中所有受威脅的中國物種。結果顯示,其中狀況改善的物種只有102個,變差的738個,剩下245個信息缺乏。名錄過時導致執法滯後,是受威脅物種保護狀況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護物種需要梳理調整

張恩迪、馬進委員在他們的提案中,對目前需要調整保護的物種進行了梳理——

勺嘴鷸

一直瀕危,但始終沒有列入名錄。例如勺嘴鷸,IUCN紅色名錄2004年評估為瀕危、2008年調整到極危,目前種群數量估計少於100對。主要威脅是沿海灘涂溼地開發而導致的棲息地破壞。

黃胸鵐

近20年由無危變成瀕危。例如黃胸鵐,2000年IUCN紅色名錄評估為無危種,因被過度捕殺食用,種群驟減,2017年評估為極危。目前不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

還有已列入保護名錄,但級別低於實際瀕危狀況的;已列入保護名錄,但實際並不瀕危的等。

重點保護物種儘快頒布

提案建議依據IUCN紅色名錄評級和《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物種保護狀況評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做出調整:

IUCN紅色名錄中瀕危、極危兩個等級的物種,調整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物種;在《中國自然觀察2016》中評分低於-2(含)的物種,調整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物種;

旗艦種、傘護種和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物種,調整(或保留)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物種,如大熊貓、雪豹、中華白海豚等;

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討論稿中的物種正式頒布,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原則上對無危和低危物種不移出名錄,只做降級處理。如現保護名錄中的物種,如果是IUCN紅色名錄的無危、近危種,且在《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評分中高於-1(含),調整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物種;已滅絕的物種單獨註明。

相關焦點

  • 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公務宴請應禁止魚翅
    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坦白地說,作為一位企業家,十幾年前我的確吃過魚翅。」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在當時,消費魚翅是一種禮貌,一種文化和企業接待的面子。「但是5年前開始,我身邊的人都不消費魚翅了。」「當然,我也會遇到尷尬,比如上個月我去成都,兩頓飯都有魚翅,但我都拒絕了。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委員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專家:青頭潛鴨已極度瀕危,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3月19日-20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鑑於青頭潛鴨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並加強對青頭潛鴨棲息地管理,特別是繁殖棲息地保護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執法檢查報告:24萬名從業者面臨轉型壓力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亟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康表示,廣西的蛇類、竹鼠養殖量分別佔全國70%及60%,不少縣把野生動物養殖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扶持項目,退出、轉產、處置、補償等工作的經濟壓力很大。她表示,廣西初步測算轉產轉型補償資金大約需30億元,目前只落實了6億多元,建議中央給予資金支持。
  • 24萬名從業者面臨轉型壓力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亟需調整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康表示,廣西的蛇類、竹鼠養殖量分別佔全國70%及60%,不少縣把野生動物養殖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扶持項目,退出、轉產、處置、補償等工作的經濟壓力很大。  她表示,廣西初步測算轉產轉型補償資金大約需30億元,目前只落實了6億多元,建議中央給予資金支持。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近日發布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被調查評估的海洋物種中,其生存狀況喜憂參半,為全球海洋生物保護敲響了警鐘。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顯示,一方面,得益於各沿海國家保護力度的加強,一些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出現上升;但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被破壞,以及非法貿易和外來物種入侵,一些海洋生物則瀕臨滅絕。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豺的整個種群狀況危在旦夕,建議豺的保護等級升為一級。」時隔30餘年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將迎來首次調整,目前正公開徵求意見。上述來自環保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呼籲便是眾多意見之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化頗大,新增347個物種,比初版收錄的物種總數還多。包括畫眉、啄木鳥、田螺等都被增列入名錄中。
  • 松茸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舌尖上的松茸怎麼就瀕危了?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那麼,松茸為什麼會如此珍稀,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呢?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內知名野生菌研究專家。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範圍大大增加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全國瀕危野生動物--莽山烙鐵頭蛇數量下降 亟待保護
    央廣網長沙1月29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劉從武)在1月28日國家林業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結果近日出爐,14個物種中,7個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態勢,莽山烙鐵頭蛇和四爪陸龜2個物種種群數量有所下降,莽山烙鐵頭蛇為430-502條、四爪陸龜約79隻。
  • 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更新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魚蛇類大量列入
    對野生動植物進行保護,是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基礎,也與申報世界遺產,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息息相關。  列入名錄物種數量大幅增加  「總體而言,此次名錄更新工作,對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會產生深遠影響,也有利於國家的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遺產地保護以及全國生態環境的修復。」
  • 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該名錄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為「滅絕」,其次是「野外滅絕」。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公布禁食野生動物名錄,依法實施精準保護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3月26日提交市人大常委會一審。《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動物為原材料製作的食品。除了禁食外,禁獵也十分嚴格。條例草案提出,禁止在北京行政區域內獵捕、殺害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以及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