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狀況如何?國家林草局:已扭轉持續下降態勢

2021-01-08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

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近300頭、藏羚羊種群數量超30萬頭、朱䴉種群總數超4000隻……3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

大熊貓 圖片來源:WWF

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3月3日是聯合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全球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英文原文:Sustaining all life on earth),我國的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從今天起,以「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全國拉開帷幕。

據國家林草局介紹,近年來我國通過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象牙等動物產品非法貿易,建立健全法律體系,構建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和監測體系等有效措施,不斷強化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300頭。藏羚羊保護等級已從「瀕危」降為「近危」,種群數量由不足7.5萬頭增至30萬頭以上。朱䴉由最初僅剩的7隻增加到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

同時,我國還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全國共建立1.18萬處自然保護地,為野生植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約有6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保護。通過對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鵝耳櫪、普陀鵝耳櫪等近百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實施搶救性保護,使部分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步恢復。目前,我國還建有近200個各級各類植物園,收集保存了2萬多個物種,佔我國植物區系的2/3,基本完成蘇鐵、棕櫚種質資源,以及原產我國的重點蘭科、木蘭科植物的收集保存。

據悉,我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自1981年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以來,我國政府認真履行國際義務,採取了一系列比CITES更嚴格的措施,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在強化履約管理、完善監管執法、打擊非法貿易、推進履約合作、提高公眾意識和增強綜合履約能力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相關焦點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持續上升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陳溯)3月3日是聯合國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3日對外表示,中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據澎湃新聞9月5日報導,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斯瑪特說。9月5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向澎湃新聞發來回應聲明,其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軍勇):今天(3月3日)是聯合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全球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Sustaining all life on earth),中國的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
  • 國家林業局:蘆山地震未發現受傷或震死的大熊貓
    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介紹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情況。在此次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局還介紹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具體情況。  中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表示,近十年調查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基本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總體穩中有升,並且一批極度瀕危的陸生野生動植物種正逐步擺脫滅絕的風險,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棲息環境也不斷優化。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名錄提到,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中國去年2月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數量增長了16.8%。  IUCN在其官網上發布的消息中如此表述:大熊貓生存狀況的改善「證明中國政府保護這種動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貓棲息需要的竹林。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2018年11月4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用一組數據,將大熊貓與江豚的保護相比較、相借鑑,指出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現實。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中國「國寶」大熊貓將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其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上海動物園裡的大熊貓。 澎湃資料圖  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還有255個物種保護等級不變,如大熊貓、小熊貓、丹頂鶴等。專家介紹,在201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動態更新機制並無硬性規定,為該名錄更新滯後的主因。法律修改後新增「名錄每5年評估一次」規定。大熊貓「星光」。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數量明顯下降!穿山甲或將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了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正在研究將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予以保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有關負責人2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穿山甲救護專家座談會上說,由於棲息地破壞、歷史上盜獵現象嚴重等因素,我國中華穿山甲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 全國瀕危野生動物--莽山烙鐵頭蛇數量下降 亟待保護
    央廣網長沙1月29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劉從武)在1月28日國家林業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結果近日出爐,14個物種中,7個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態勢,莽山烙鐵頭蛇和四爪陸龜2個物種種群數量有所下降,莽山烙鐵頭蛇為430-502條、四爪陸龜約79隻。
  •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級別下降,從瀕危變易危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級別下降,從瀕危變易危這些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而目前中國動物保護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使大熊貓的瀕危等級下降了,目前大熊貓已經從瀕危變成了易危物種了。
  • 全國瀕危野生動物調查顯示莽山烙鐵頭蛇數量有所下降
    郴州新聞網1月30日訊(記者 陳莉 通訊員 劉從武)在1月28日國家林業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結果近日出爐。這14個瀕危物種中,7個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態勢,莽山烙鐵頭蛇和四爪陸龜2個物種種群數量有所下降,其中莽山烙鐵頭蛇僅430至502條。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根據IUCN的相關報告,這一瀕危狀況的改善是對中國政府有效保護這一物種的認可。然而,氣候變化仍可能在未來80年中造成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超過35%,從而抵消過去20年中取得的成果。  據四川省林業廳野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等級的依據為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寶大熊貓的保護等級自然是一級。
  • 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瀕危動物啦!
    中國日報網9月5日電(高琳琳)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4日報導,經過環保主義者的多年努力,中國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 瀕危野生動物名單越來越長
    報告顯示,2014年評估的174個物種中,保護狀況總體改善的只有26種,維持現狀32種,變差的116種。而當名錄擴充至1085個物種後,「總體改善的只有102種、245種維持現狀、738種變差」,情況顯然更糟了。  去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將大熊貓從「瀕危級」物種降為「易危級」曾引發高度關注。大熊貓保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已完全向好。
  • 瀕危物種名單上不再有動物,大熊貓終於脫離了瀕臨滅絕
    大熊貓(不再瀕危:2016年)1961年,當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次選擇大熊貓作為他們的標誌時,大熊貓幾乎已經滅絕。當時大熊貓就是瀕危動物的代表,截至2016年9月,大熊貓已經扭轉趨勢,不再面臨瀕臨滅絕。其次,必須建立大量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護它們的棲息地。我國現在有67個熊貓保護區,保護著1.4萬平方公裡的棲息地。到2004年,大約有1500隻生活在野外。今天這個數字超過2000。雖然大熊貓仍在「脆弱」名單上,但幸運的是,它不再瀕臨滅絕的邊緣。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低為「易危」 藏羚羊降為「近危」
    根據IUCN的相關報告,這一瀕危狀況的改善是對中國政府有效保護這一物種的認可。然而,氣候變化仍可能在未來80年中造成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超過35%,從而抵消過去20年中取得的成果。  據四川省林業廳野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等級的依據為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寶大熊貓的保護等級自然是一級。